导图社区 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教考编材料!本图涵盖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的知识,一起来学习吧。
编辑于2023-03-26 19:55:49 福建省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
1. 将情感态度,目标放在首位 2. 养成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 积极交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 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增进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 培养早期阅读的兴趣,提高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机能
年龄阶段目标
1. 教育活动经验连续性原则 2. 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原则 3. 教育活动相互渗透性原则 4. 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5. 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方法
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练习法是指有意识的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语音,词汇,句子等或去年幼儿谋方面技能技巧的方法。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容
谈话活动
含义: 是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围绕一定话题,以交谈为主要形式展开的语言教育活动。 日常谈话: 具有自发性和随意性
特点: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谈话活动注重多方信息交流。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谈话活动中教师间接引导作用。
价值(意义): 有利于幼儿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人际交往。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知识,促进信息交流。促进幼儿养成礼貌的语言习惯。
讲述活动
含义: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幼儿独白言语能力的教育活动(专门性教育活动)
特点: 讲述活动有一定的凭借物。着重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讲述活动的语境较为正式。培养儿童的多种能力(认知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类型
依据凭借物的特点
看图讲述
教师选择图片时要考虑: 1. 内容是否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某方面(能力,知识,健康等)的教育,且主题健康,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 图片的表现形式要具有艺术性,能激发幼儿看图的兴趣,有一定的感染力。 3. 根据年龄班进行选图 (小班: 主题明确,线索单一,角色不宜太多,画面大,主要突出角色特征,一般为1到2幅图) (中班: 主题明确,线索较复杂,角色增多,形象突出,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选用多幅图不宜超过4幅,前后图之间有一定联系) (大班: 主题鲜明,生动。角色的心理活动能从画面中反映出来,联想画面以外的线索,不宜超过6幅)
实物讲述
情境讲述
音响讲述
动画片讲述
按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
叙事性讲述(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第一或第三人称)
描述性讲述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说明性讲述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等解说清楚
议论性讲述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自己赞成或反对什么
语言游戏活动
含义: 幼儿园听说游戏是幼儿活动中的一种,它是将语言元素纳入游戏中,通过事先约定的游戏规则使用,自始至终保持极高的兴趣。并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组织幼儿进行倾听与表达的语言教学游戏。
特征: 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游戏规则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类型: 练习听音与发音的游戏,练习运用词汇的游戏,学习应用句型的游戏,练习描述的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
含义: 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行为的教育活动 核心要素包括:图书,符号和文字。阅读与兴趣,习惯和能力,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 早期阅读需要阅读材料,其中最为典型的阅读材料是图画书 在阅读活动中选择图画书应考虑情趣性,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适宜性
特征: 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阅读材料,多样的阅读形式,整合的阅读活动,鲜明的文化背景。
类型: 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渗透性的阅读活动
内容
前图书阅读经验: 翻阅读,读懂,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制作
前识字经验: 文字意义,文字功能,文字经验,文字是一种符号,识字规律
前书写经验: 基本间架结构,初步规则,书写工具,正确姿势
幼儿园文学活动
含义: 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0~6岁儿童为对象。围绕幼儿文学作品而开展的,适合幼儿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系列语言教育活动。
价值: 导思,染情,益智,添趣
特点
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系列活动
前儿童文学作品应具有教育性,文学性,浅显性,趣味性。 教育性:对学前儿童进行真善美的启迪。 文学性: 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语言美,形象美,心灵美,意境美。 浅显性: 浅显易懂(生动,浅显,形象,具体,带有口头文学的特点)→简单句,主动句,短句。 趣味性: 生动有趣,故事性强,情节起伏大,人物形象鲜明(主角为儿童喜爱的小动物,成人儿童化,故事情节画化)
提供多种语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感官参与到活动中
整合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
类型
作品欣赏活动
作品表现活动
幼儿文学作品表现活动一般表现为再现性表现和创造性表现 再现性表现即生动地再现原作品的内容。如朗诵,复述 创造性表现即运用其他的艺术形式。如美术,音乐
作品创编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谈话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步骤: 1. 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作用: 通过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如何对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打开语音表达编码的思路,做好谈话的准备。
方式: 实物创设的情景,语言创作的情景
注意问题: 注意创设情景的方式,注意创设的情境与谈话话题之间的关系
2. 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作用: 调动幼儿个人有关谈话中心话题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交流个人见解
原则: 应当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 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3. 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扩展谈话范围
作用: 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向幼儿展示并帮助他们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使幼儿的谈话水平进一步提高
注意: 每个年龄班级幼儿的谈话水平,各个谈话活动设计的新语言经验可能有所侧重
讲述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 做好讲述活动前的准备,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
2. 设计科学合理的讲述活动流程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作用: 讲述活动的第一步,要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即感知理解相对固定的凭借物
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集体讲述,分组讲述,个别交流讲述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方式: 教师示范新的经验。教师通过指示引进新的经验,可以用提问、插话的方法引导幼儿的讲述思路,为他们导入新的讲述经验。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新的讲述思路,可以从分析某一位幼儿的讲述内容入手。与幼儿一起归纳新的讲述思路。
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隐性或显性的示范、提示
图片讲述活动的组织
观察图片
启发提问
描述性提问(针对画面的人、景、动态): 有什么?有谁?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什么表情?
判断性提问: 是什么关系?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怎么样?
推理性提问: 在说什么?会想些什么?
分析性提问: 为什么?怎么知道的?
组织个别别述
大小图相结合,集中与分组相结合,游戏教学法,组织完整讲述
扩展讲述经验
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听说游戏的目标
帮助幼儿按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培养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敏性。
步骤: 设置游戏情景,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步骤:幼儿自己阅读,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归纳阅读的内容
阅读区活动的组织策略: 创始安静,温馨和舒适的阅读区域。有计划地投放阅读材料并定期更新。随时开放阅读区,建立阅读常规,加强活动指导。开展阅读材料,自制图书内容创编讲述和表演活动
文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文学活动的设计
四个基本层次结构 1. 学习文学作品
作用: 这是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起始环节,主要让幼儿接触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认知文学作品,这是任何文学作品学习所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
2. 理解体验作品
作用: 帮助幼儿体验理解作品内涵,切身感受和经历作品中所展示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
3. 迁移作品经验
作用: 帮助幼儿将文学作品中的内容整合后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使得他们的直接经验与文学活动的间接经验实现双向迁移
4. 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幼儿园故事和诗歌、散文的选材要点
故事的选材要点
主题单一明确,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情节生动有趣,有起伏,按一般顺序记叙
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前儿童易于理解并喜欢
故事要有针对性,针对本班学前儿童实际情况,关注本班学前儿童思想状况。及时选择相关主题的故事进行教育
故事要有助于训练幼儿的创新思维,留给学前儿童发挥想象的空间
故事选择要体现年龄班特征
诗歌,散文作品的选材要点
小班: 选材应以儿歌为主,篇幅短小,主题集中。含一个画面,语言要形象,生动活泼,构思巧妙 中班: 选材应以儿歌、幼儿诗为主,篇幅较长,画面一个以上。语言要丰富多彩,多用重复结构 大班: 选材要广泛,篇幅较长,画面丰富,表现方式多样
组织
故事活动
欣赏故事
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充满感情地、生动地、流畅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充分的感受作品(欣赏故事两遍为宜,第一遍完整讲述,第二遍分段讲述)
表现故事
复述故事: 全文复述,分段复述,细节复述 表演故事: 整体表演型,分段表演型,角色表演型 绘画 编构 走访或专题讨论
编构故事
类型
扩编和续编
小班编构故事的重点是编构故事的结局 中班重点应放在编构故事的“有趣情节“上,即故事的高潮部分 大班的重点应放在编构完整的故事上
转换编构
独立完整编构
诗歌散文活动
欣赏诗歌,散文
小班: 欣赏的重点是理解作品的语言和画面 中班: 欣赏活动应注意在引导幼儿理解画面的同时,帮助幼儿理清作品的思想感情脉络,并初步感知作品表现方式的特点 大班: 重点指导幼儿感知艺术的结构语言方式
朗诵、表演诗歌、散文
提供良好的模仿榜样,反复欣赏轻声朗诵,结合道具进行配乐表演诵
仿编诗歌,散文
小班: 重点是理解作品的语言和画面,仿编活动的重点只要求幼儿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换词,通过改换某个词来体现诗歌或散文的画面变化(一个词)
中班: 幼儿诗歌和散文可要求幼儿通过变化词句,使得诗歌或散文整个画面出现新的内容,(两个以上)
大班: 大班幼儿诗歌散文欣赏的重点在于理解这两类作品的特殊的表现形式,可考虑对原有诗歌和散文的结构进行部分变动
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功能
诊断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
原则
客观公正性原则,连续全面性原则,诊断有针对性原则,参照性原则(依据)
方法
自由叙述法,观察评价法,综合等级评定法
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
对于幼儿目标达成的评价,对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见解的评价,对儿童在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评价,对儿童参与活动程度的评价
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
1. 将情感态度,目标放在首位 2. 养成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 积极交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 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增进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 培养早期阅读的兴趣,提高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机能
年龄阶段目标
1. 教育活动经验连续性原则 2. 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原则 3. 教育活动相互渗透性原则 4. 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5. 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方法
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练习法是指有意识的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语音,词汇,句子等或去年幼儿谋方面技能技巧的方法。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容
谈话活动
含义: 是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围绕一定话题,以交谈为主要形式展开的语言教育活动。 日常谈话: 具有自发性和随意性
特点: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谈话活动注重多方信息交流。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谈话活动中教师间接引导作用。
价值(意义): 有利于幼儿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人际交往。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知识,促进信息交流。促进幼儿养成礼貌的语言习惯。
讲述活动
含义: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幼儿独白言语能力的教育活动(专门性教育活动)
特点: 讲述活动有一定的凭借物。着重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讲述活动的语境较为正式。培养儿童的多种能力(认知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类型
依据凭借物的特点
看图讲述
教师选择图片时要考虑: 1. 内容是否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某方面(能力,知识,健康等)的教育,且主题健康,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 图片的表现形式要具有艺术性,能激发幼儿看图的兴趣,有一定的感染力。 3. 根据年龄班进行选图 (小班: 主题明确,线索单一,角色不宜太多,画面大,主要突出角色特征,一般为1到2幅图) (中班: 主题明确,线索较复杂,角色增多,形象突出,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选用多幅图不宜超过4幅,前后图之间有一定联系) (大班: 主题鲜明,生动。角色的心理活动能从画面中反映出来,联想画面以外的线索,不宜超过6幅)
实物讲述
情境讲述
音响讲述
动画片讲述
按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
叙事性讲述(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第一或第三人称)
描述性讲述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说明性讲述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等解说清楚
议论性讲述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自己赞成或反对什么
语言游戏活动
含义: 幼儿园听说游戏是幼儿活动中的一种,它是将语言元素纳入游戏中,通过事先约定的游戏规则使用,自始至终保持极高的兴趣。并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组织幼儿进行倾听与表达的语言教学游戏。
特征: 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游戏规则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类型: 练习听音与发音的游戏,练习运用词汇的游戏,学习应用句型的游戏,练习描述的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
含义: 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行为的教育活动 核心要素包括:图书,符号和文字。阅读与兴趣,习惯和能力,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 早期阅读需要阅读材料,其中最为典型的阅读材料是图画书 在阅读活动中选择图画书应考虑情趣性,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适宜性
特征: 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阅读材料,多样的阅读形式,整合的阅读活动,鲜明的文化背景。
类型: 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渗透性的阅读活动
内容
前图书阅读经验: 翻阅读,读懂,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制作
前识字经验: 文字意义,文字功能,文字经验,文字是一种符号,识字规律
前书写经验: 基本间架结构,初步规则,书写工具,正确姿势
幼儿园文学活动
含义: 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0~6岁儿童为对象。围绕幼儿文学作品而开展的,适合幼儿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系列语言教育活动。
价值: 导思,染情,益智,添趣
特点
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系列活动
前儿童文学作品应具有教育性,文学性,浅显性,趣味性。 教育性:对学前儿童进行真善美的启迪。 文学性: 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语言美,形象美,心灵美,意境美。 浅显性: 浅显易懂(生动,浅显,形象,具体,带有口头文学的特点)→简单句,主动句,短句。 趣味性: 生动有趣,故事性强,情节起伏大,人物形象鲜明(主角为儿童喜爱的小动物,成人儿童化,故事情节画化)
提供多种语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感官参与到活动中
整合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
类型
作品欣赏活动
作品表现活动
幼儿文学作品表现活动一般表现为再现性表现和创造性表现 再现性表现即生动地再现原作品的内容。如朗诵,复述 创造性表现即运用其他的艺术形式。如美术,音乐
作品创编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谈话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步骤: 1. 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作用: 通过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如何对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打开语音表达编码的思路,做好谈话的准备。
方式: 实物创设的情景,语言创作的情景
注意问题: 注意创设情景的方式,注意创设的情境与谈话话题之间的关系
2. 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作用: 调动幼儿个人有关谈话中心话题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交流个人见解
原则: 应当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 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3. 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扩展谈话范围
作用: 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向幼儿展示并帮助他们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使幼儿的谈话水平进一步提高
注意: 每个年龄班级幼儿的谈话水平,各个谈话活动设计的新语言经验可能有所侧重
讲述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 做好讲述活动前的准备,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
2. 设计科学合理的讲述活动流程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作用: 讲述活动的第一步,要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即感知理解相对固定的凭借物
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集体讲述,分组讲述,个别交流讲述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方式: 教师示范新的经验。教师通过指示引进新的经验,可以用提问、插话的方法引导幼儿的讲述思路,为他们导入新的讲述经验。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新的讲述思路,可以从分析某一位幼儿的讲述内容入手。与幼儿一起归纳新的讲述思路。
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隐性或显性的示范、提示
图片讲述活动的组织
观察图片
启发提问
描述性提问(针对画面的人、景、动态): 有什么?有谁?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什么表情?
判断性提问: 是什么关系?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怎么样?
推理性提问: 在说什么?会想些什么?
分析性提问: 为什么?怎么知道的?
组织个别别述
大小图相结合,集中与分组相结合,游戏教学法,组织完整讲述
扩展讲述经验
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听说游戏的目标
帮助幼儿按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培养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敏性。
步骤: 设置游戏情景,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步骤:幼儿自己阅读,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归纳阅读的内容
阅读区活动的组织策略: 创始安静,温馨和舒适的阅读区域。有计划地投放阅读材料并定期更新。随时开放阅读区,建立阅读常规,加强活动指导。开展阅读材料,自制图书内容创编讲述和表演活动
文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文学活动的设计
四个基本层次结构 1. 学习文学作品
作用: 这是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起始环节,主要让幼儿接触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认知文学作品,这是任何文学作品学习所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
2. 理解体验作品
作用: 帮助幼儿体验理解作品内涵,切身感受和经历作品中所展示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
3. 迁移作品经验
作用: 帮助幼儿将文学作品中的内容整合后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使得他们的直接经验与文学活动的间接经验实现双向迁移
4. 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幼儿园故事和诗歌、散文的选材要点
故事的选材要点
主题单一明确,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情节生动有趣,有起伏,按一般顺序记叙
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前儿童易于理解并喜欢
故事要有针对性,针对本班学前儿童实际情况,关注本班学前儿童思想状况。及时选择相关主题的故事进行教育
故事要有助于训练幼儿的创新思维,留给学前儿童发挥想象的空间
故事选择要体现年龄班特征
诗歌,散文作品的选材要点
小班: 选材应以儿歌为主,篇幅短小,主题集中。含一个画面,语言要形象,生动活泼,构思巧妙 中班: 选材应以儿歌、幼儿诗为主,篇幅较长,画面一个以上。语言要丰富多彩,多用重复结构 大班: 选材要广泛,篇幅较长,画面丰富,表现方式多样
组织
故事活动
欣赏故事
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充满感情地、生动地、流畅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充分的感受作品(欣赏故事两遍为宜,第一遍完整讲述,第二遍分段讲述)
表现故事
复述故事: 全文复述,分段复述,细节复述 表演故事: 整体表演型,分段表演型,角色表演型 绘画 编构 走访或专题讨论
编构故事
类型
扩编和续编
小班编构故事的重点是编构故事的结局 中班重点应放在编构故事的“有趣情节“上,即故事的高潮部分 大班的重点应放在编构完整的故事上
转换编构
独立完整编构
诗歌散文活动
欣赏诗歌,散文
小班: 欣赏的重点是理解作品的语言和画面 中班: 欣赏活动应注意在引导幼儿理解画面的同时,帮助幼儿理清作品的思想感情脉络,并初步感知作品表现方式的特点 大班: 重点指导幼儿感知艺术的结构语言方式
朗诵、表演诗歌、散文
提供良好的模仿榜样,反复欣赏轻声朗诵,结合道具进行配乐表演诵
仿编诗歌,散文
小班: 重点是理解作品的语言和画面,仿编活动的重点只要求幼儿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换词,通过改换某个词来体现诗歌或散文的画面变化(一个词)
中班: 幼儿诗歌和散文可要求幼儿通过变化词句,使得诗歌或散文整个画面出现新的内容,(两个以上)
大班: 大班幼儿诗歌散文欣赏的重点在于理解这两类作品的特殊的表现形式,可考虑对原有诗歌和散文的结构进行部分变动
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功能
诊断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
原则
客观公正性原则,连续全面性原则,诊断有针对性原则,参照性原则(依据)
方法
自由叙述法,观察评价法,综合等级评定法
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
对于幼儿目标达成的评价,对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见解的评价,对儿童在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评价,对儿童参与活动程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