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艺术标准思维导图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艺术标准思维导图,需要明确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总纲领,一起来学习交流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艺术标准
课程性质
大众性、普及性
素质教育鲜明的必修课
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一脉相连
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体现
基本理念
彰显美育功能 提升审美情趣
音乐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强调音乐实践 开发创造潜能
音乐课程通过音乐实践得以实施
深化情感体验 突出音乐特点
情感体验是音乐重要通道
弘扬民族文化 理解多元文化
中国民族音乐理应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
丰富课程选择 满足发展需求
丰富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调动积极性
立足核心素养 完善评价机制
高中音乐课程以培育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
学科核心素养
定义
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要求形成
正确价值观
长期坚持的价值追求
必备品格
做好什么
关键能力
能做什么
内容
审美感知
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
艺术表现
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
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
课程目标
整体上认知音乐,从表现特征出发,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
乐于参与音乐表现实践并提升音乐艺术表现技能,培育团队精神(艺术表现)
从文化角度理解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树立平等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理解)
课程结构
6+6+n(需获得3个必修学分)
必修课程(选学):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既相对独立、完整,又互相关联、适度渐进)
至少获得2学分,每一个模块每18学时为1学分。可选学一个模块36学时,也可选学两个模块(18+18)。
选择性必修课程: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是必修课程相关模块的对应延伸和必要补充)
学分范围为0~9分,可选修或循环一个或多个模块,每18学时1学分
选修课程:由学校自行开设
每个模块修满18学时获得1学分
有机结合及内在联系,以培育和法阵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设计依据
为全体学生提供基本的文化素养
将音乐艺术的三度创造过程: 创作——表演——鉴赏 化作音乐学科最本质的教学内容: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
总纲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