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规培-中外:疮疡
中医规培-中外:疮疡 内容:该系列导图为中医规培结业考试中医外科学部分,规培的内容更广,很多复习资料都是大纲或者表格,为了便于理解复习,故将执业医师与规培结业考试内容相结合。 主页介绍:主页有全套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课程,各种值班知识、肿瘤CSCO指南等等,不定时更新,需要的自行下载。 内容预告:下个系列将继续更新2023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课程思维导图,中医内科学主页已经更新,由于技能考试会先考,所以中间会掺杂技能考核内容。最后,知识点、教材存在更新,应用于临床、考试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吼。如有存在争议、错误处,请老师同学们指出,一起学习!
编辑于2023-03-28 15:21:43 陕西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中医规培-中外:疮疡
中外疾病命名/专用术语
疡
又名外疡,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古称外科为疡科。
疮疡
广义
一切体表外科疾患;
狭义
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
体表外科疾病
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
一切外科疾病
已溃破的疮面。
胬肉
疮疡溃破后过度生长
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肉芽组织。
痈
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
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
化脓性疾患;(乳痈)
内痈
生于脏腑的
化脓性疾患。(肺痈)
疽
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
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
发生在肌肤间的
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的痈)
无头疽
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
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
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盘收束者为实证,根盘平塌散漫为虚证。
根脚
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应指
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护场
在疮疡的正邪交争过程中
正气能够约束邪气
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肿胀范围。
有护场
正气充足,疾病易愈;
无护场
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袋脓
溃疡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
致空腔较大如袋
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于内,即为袋脓。
痔
古为生于肛门、耳道、鼻孔等
人之九窍中的突起小肉
由于发病以肛门部最多见
故归属于肛门疾病类。
漏
指溃疡疮口处
脓水淋漓不止,久不收口,犹如滴漏。
瘘管
体表与脏腔之间
有内、外口的病理性管道
或指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
窦道
深部组织通向体表
病理性盲管
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
痰
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
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
结核
即结聚成核之意,既是症状,又是病名。
泛指一切皮里膜外
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岩
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
形似岩石
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如:乳岩
瘤
凡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
聚而成形所结成的块状物,称为瘤。
五善
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
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
七恶
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
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
顺证
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
逆证
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
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疖病)
暑疖
因
痱子搔抓后感染而成
临表
①初起红肿结块,灼热疼痛,根脚很浅。
②3~4天后自行破渍,流出黄白色脓液后疼痛减轻
外治
①外贴拔毒膏。
②用纸挖蘸少许提毒生肌散插入疮口内,外贴拔毒膏。
③六神丸涂患处
辨证
热毒蕴结证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暑热浸淫证
清暑化湿解毒
清暑汤
疖病
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临表
全身各处散发疗肿
一处将愈,他处续发
外治
①千捶膏/三黄洗剂。
②金黄散/玉露散
辨证
热毒蕴结证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
养阴清热解毒
仙方活命饮+增液汤
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
健脾和胃,清化湿热
五神汤+参苓白术散
疖病vs暑疖
特点
此愈彼起,经久不愈,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
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小于3cm,易脓、易渍、易敛
西医
病情较重者,可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糖尿病者口服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
疔疮(气性坏疽、皮肤炭疽、、、)
特
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
分类
红丝疔
急性淋巴管炎
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西医治疗
全身症状较重时,配合使用抗生素并予支持疗法
西医
①首选青霉素静脉滴注。
②支持疗法;提供高能量、高蛋白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外治
颜面疔
初起
箍毒消肿
千捶膏盖贴
脓成
提脓祛腐
玉露膏/千捶膏
溃后
提脓祛腐,生肌收口
金黄膏
手足部疔疮
初起
金黄膏/玉露膏外敷
脓成
脓成应及早切开排脓
溃后
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
红丝疔
初起
外敷金黄膏/玉露散
脓成
切开排脓
溃后
腋尽用生肌散、白玉膏收口
内治
颜面疔
热毒蕴结证
红肿高突,根脚收束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火毒炽盛证
皮色紫暗,焮热疼痛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黄连解/五味消
手足部疔疮
火毒凝结证
红肿热痛,麻痒相兼
清热解毒
五味消/黄连解
热胜肉腐证
疼痛剧烈,痛如鸡啄,溃后脓出肿痛消退
清热透脓托毒
五味消+透脓散
湿热下注证
足底部红肿热痛
清热解毒利湿
五神汤+萆解渗湿汤
红丝疔
火毒入络证
患肢红丝较细,红肿疼痛
清热解毒
五味消
火毒入营证
粗肿明显,臖核肿大作痛,寒战高热
凉血清营,解毒散结
犀角地/黄连解/五味消
痈(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火毒凝结证
皮肤焮红,灼热疼痛
清热解毒,行瘀活血
仙方活命饮
热胜肉腐证
痛如鸡啄,溃后脓出则肿痛消退
和营清热,透脓脱毒
仙方活命饮+五味消
气血两虚证
脓水稀薄,疮面新肉不生,色淡红而不鲜或暗红
益气养血,脱毒生肌
托里消毒散
西医
局部治疗
鱼石脂软膏外敷。切开时行'十"字或双"十"字切口。
全身治疗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镇静止痛,应用抗生素治疗
外治
①初起
金黄膏/散、玉露膏/散、太乙膏、红灵丹、阳毒内消散。
②成脓
切开排脓。
③满后
八二丹→九一丹、金黄、玉露膏→红油膏→生肌散、太乙膏/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
④袋脓
先用垫棉法加压包扎,如无效可扩创引流
分类/内治
颈痈
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结块边界清楚
风热痰毒证
初起色白濡肿,形如鸡卵,恶寒发热
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牛蒡解肌汤/银翘敢
腋痈
腋下暴肿、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发热恶寒,上肢活动不利
肝郁痰火证
腋部肿胀热痛
清肝解郁,消肿解毒
柴胡清肝汤
脐痈
初起脐部微肿,渐大如瓜,溃后脓稠无臭则易效
脓水臭秽则成漏
湿热火毒证
脐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
清火利湿解毒
黄连解+四苓散
脾气虚弱证
久不收效,面色萎黄,纳呆
健脾益气托毒
四君子汤+托里透脓汤
委中毒
初起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屈伸不利
气滞血瘀证
木硬疼痛,皮色如常或微红
和营活血,消肿散结
活血散瘀汤
湿热蕴阻证
焮红疼痛、小腿屈曲难伸
清利湿热,和营活血
活血散瘀汤+五神汤
气血两亏证
溃后脓出如蛋清状,疮口收敛迟缓
调补气血
八珍汤
发
“痈之大者名发。”说明发的病变范围较痈为大。
故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锁喉痈
指发生在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红肿绕喉故名。
相当于西医的口底部蜂窝组织炎。
1)痰热蕴结证
散风清热,化痰解毒
普济消毒饮加减。
2)热盛肉腐证
清热化痰,和营托毒
脓出黄稠,热退肿减
仙方活命饮加减。
3)热伤胃阴证
清养胃阴
益胃汤加减。
臀痈
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臀部蜂窝组织炎。
1)湿火蕴结证
清热解毒,和营化湿
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湿痰凝滞证
和营活血,利湿化痰
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3)气血两虚证
调补气血
八珍汤加减。
外治
未溃用
玉 露膏、金黄膏、冲和膏;
成脓后切开排脓;
溃后
用八二丹、红油膏、生肌散、白玉膏
手发背
发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手背部蜂窝组织炎。
1)热毒壅阻证
清热解毒,和营化湿
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气血不足证
调补气血
托里消毒散加减。
足发背
发于足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全足背高肿掀红疼痛,足心不肿
相当于西医的足背部蜂窝组织炎。
湿热下注证
清热解毒,和营利湿
五神汤加减
下肢疮痈
外治
初起金黄膏/玉露膏;
脓成八二丹,红油膏;
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有头疽
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特点
局部初起
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锨热红肿疼痛,
易向深部及周围发生扩散,脓头亦相继增多,
溃烂之后状如莲蓬、蜂窝。
范围常超过 9-12cm,大者可在 30cm 以上。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
多见于中老年人和消渴病患者,易出现内陷之证。
内治
1)火毒凝结证
清热泄火,和营托毒
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湿热壅滞证
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仙方活命饮加减。
3)阴虚火炽证
滋阴生津,清热托毒
竹叶黄芪汤加减。
4)气虚毒滞证
扶正托毒
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外治
未溃
火毒凝结证/湿热壅滞证用千锤膏/金黄膏
阴虚火炽证/气虚毒滞证用冲和膏
酿脓期
八二丹。若脓水稀薄而带灰绿色用七三丹+金黄膏,
脓腐脱落用九一丹+红油膏
收口期
生肌散+白玉膏
后期
垫棉法加压
▲四侯
“对疽,发背,必以侯数为期,七日成形,
二侯成脓,三侯脱腐,四侯生机”
古时 7 天为一侯。
无头疽
病因
外感风热,湿热,火毒之邪
特点
发病急骤,初起无头,发无定处,病位较深,
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渍,难敛
临表
附骨疽
①初期
起病急骤,全身不适,寒战。
②成脓期
局部嫩红、胖肿骨胀明显,全身高热持续不退。
③溃后期
脓出初多稠厚,渐转稀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形成窦道
环跳疽
①初期
恶寒壮热,髋部隐痛,皮色不变。
②成脓期
杜热持续不退。
③溃后期
脓出初见黄稠,日后稀薄,因已损骨,多不易愈合
外治
初起
金黄膏/玉露膏
脓成
切开引流
溃后
溃后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
脓尽改用生肌散/白玉膏
窦道形成
千金散/玉五丹
内治
湿热瘀阻证
局部胖肿,按之灼热,骨压痛
清热化湿,行瘀通络
仙方活命饮+五神汤
脓毒蚀骨证
溃后脓水淋漓不尽,形成窦道,乏力
调补气血,清化余毒
八珍汤+六味地黄丸
热毒炽盛证
患肢胖肿,疼痛剧烈,皮肤掀红灼热
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
流注(脓血症、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
特点
四肢躯干肌肉丰厚处的深部/髂窝部,发病急骤,
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
外治
①肿而无块∶金黄膏/玉露膏。
②肿而有块∶太乙膏掺红灵丹。
③脓熟∶切开引流,脓尽生肌散+红油膏/太乙膏
内治
余毒攻窜证
壮热,口渴,神昏谵语
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
暑湿交阻证
恶寒发热,头胀,骨节酸痛
解毒清热化湿
清暑汤
瘀血阻滞证
皮色微红/青紫,脉液中夹有瘀血
和营活血,祛瘀通络
活血散瘀汤
瘰疬
特点
初起时
结核如豆,不红不痛,逐渐增大,融合成串,
溃后
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此愈彼溃,
经久难愈,形成窦道,愈后形成凹陷性搬痕
病因
情志内伤,肝郁化火,肺痨阴虚
内治
气滞痰凝证
无明显全身症状,舌淡,苔腻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逍遥散+二陈汤
阴虚火旺证
午后潮热,夜间盗汗
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汤
气血两虚证
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
益气养血
香贝养荣汤
外治
①初期
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②中期
穿刺抽脓,冲洗/切开引流。
③后期
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
丹毒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病因
外受火毒,血热搏结
分类
躯干部
内发丹毒;
头面部
抱头火丹;
小腿足部
流火
新生儿臀部
赤游丹毒
内治
1)风热毒蕴证
疏风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加减。
2)肝脾湿火证
肿胀疼痛,口干且苦
清肝泻火利湿
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
3)湿热毒蕴证
发热,胃纳不香
清热利湿解毒
五神汤合萆藓渗湿汤加减。
4)胎火蕴毒证
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呕吐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外治
①外敷法
玉露散/金黄散。
②砭镰法
七星针/三棱针叩刺皮肤,放血泄毒。
若流火结毒成脓者,可在坏死部位做小切口引流,
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
走黄与内陷
概
走黄与内陷为疮疡阳证疾病过程中
因火毒炽盛,或正气不足
导致毒邪走散,内攻脏腑的危险性证候
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急性化脓性感染。
继发于疔疮的常
称为走黄,
因疽毒或疔以外的其他疮疡引起者
称内陷。
走黄vs内陷
特点
疮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扩散,边界不清
vs疮项凹陷,干枯无脓,疮面光白板亮
病机
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胰
vs正气内虚,正不胜邪,反陷入里
走黄
▲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
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内治
毒盛入血证
凉血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合并加减。
疮顶陷黑无脓,寒战,高热,头痛
舌质红绛,舌苔多黄燥
内陷
▲内陷为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
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
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
一种危急疾病。
根本原因在于
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加之治疗失时或不当,
以致正不胜邪
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犯脏腑。
分类
1.火陷
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复因挤压疮口
或治疗不当或失时
以致正不胜邪,毒邪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而成。
2.干陷
由于气血亏虚,正不胜邪
不能酿化为脓,载毒外泄,
以致正愈虚,毒愈盛,从而形成内闭外脱。
3.虚陷
毒邪虽已衰退,而气血大伤,脾气不复,肾阳亦衰,
导致生化乏源,阴阳两竭,从而余邪走窜入营。
内治
1)邪盛热极证(多为火陷)
清热凉血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
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加皂角刺,穿山甲。
2)正虚邪盛证(多为干陷)
益气补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
托里消毒散、安宫牛黄丸加减。
3)脾肾阳衰证(多为虚陷)
形神委顿,纳食日减
温补脾肾
附子理中汤加减。
4)阴伤胃败证(多为虚陷)
口舌生糜,纳少口干
养胃生津
益胃汤加减。
西医
及时、彻底处理原发病灶早期足量应用敏感、
广谱抗生素;支持疗法,补充血客量,
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处理,控制高热,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全身性疾病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发颐(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注
痄腮:不化脓
热毒蕴结证
身热恶寒,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
毒盛酿脓证
高热口渴;舌苔黄腻
清热解毒透脓
普济消毒饮+皂角刺、白芷
热毒内陷证
壮热口渴,痰涌气粗,烦躁不安
清营解毒,化痰泄热,养阴生津
清营汤/安宫牛黄丸
余毒未清证
触之似有条索状物,口内常有臭味
清牌泄热,化瘀散结
化坚二陈丸
褥疮
气滞血瘀证
皮肤红斑,舌边有瘀斑
理气活血
血府逐瘀汤
蕴毒腐溃证
恶臭,发热或低热,精神萎靡,不思饮食
益气养阴,理气托毒
生脉散/透脓散
气血两虚证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差食少
补气养血,托毒生肌
托里消毒散
注意
有头疽vs无头疽
火毒凝结证
红肿热痛,麻痒相兼
清热解毒
热胜肉腐证
疼痛剧烈,痛如鸡啄,溃后脓出肿痛消退
五神汤加减
疖
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
五神汤+参苓白术散
手足部疔疮
湿热下注证
五神汤+萆解渗湿汤
委中毒
湿热蕴阻证
活血散瘀汤+五神汤
足发背
湿热下注证
五神汤加减
下肢疮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