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动学
药理学总论药动学,包括药物的跨膜转运、体内过程、消除动力学、重要参数,可以直接下载,有助于知识点记忆。
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概论,包括递质与受体、药物及分类,可以直接下载,有助于知识点记忆。
药理学总论内容药效学,包括药物基本作用、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与受体,可以直接下载,有助于知识点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动学
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被动转运
滤过(水溶性)
简单扩散(脂溶性)
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膜动转运
胞吞 胞吐
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
药物解离度和体液酸碱度
分子型药物疏水亲脂,易通过
离子型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
酸酸碱碱解离少,跨膜易;酸碱碱酸解离多,跨膜难
膜通透性、面积、厚度以及药物浓度差
血流量(影响浓度差)
膜转运蛋白量及功能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
概念
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首过消除
指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被肠壁和肝脏部分代谢,从而使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有效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避免:舌下及直肠下部给药
类型
口服给药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影响因素
1、首过消除 2、药物性质 3.胃排空速度 4、胃肠道内容物 5、胃酸,肠道酶
注射给药
不存在吸收过程
呼吸道吸入给药
局部用药
舌下给药
起效快,避免首过消除
吸收速度
动脉注射>静脉>腹腔>吸入>舌下>直肠>肌肉>皮下>皮内>口服>皮肤
分布
指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
因素
组织器官血流量
血浆蛋白结合率
游离型药物
活化形式
结合型药物
储存形式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不能通过细胞膜
结合特点:可逆性、饱和性、非特异性、竞争性
组织细胞结合
碘↔甲状腺,氯喹↔肝、红细胞,四环素↔钙
体液PH、药物解离度
体内屏障
代谢
又称生物转化,药物吸收后在体内经酶或其他作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改变
部位
主要在肝脏,其次是胃肠道、肺、皮肤等
时相
Ⅰ相:氧化、还原、水解
Ⅱ相:结合
结果
药物灭活
药物活化
产生毒性代谢产物
代谢酶
主要是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CYP)
选择性低
一种酶能催化多种药物转化
个体差异大
酶活性易受影响
肝药酶诱导剂
使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代谢减慢的药物
肝药酶抑制剂
使肝药酶活性增高、药物代谢加快的药物
排泄
指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脏(最重要)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重吸收
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胆汁
肠肝循环
药物消除动力学
血药浓度-时间关系
一级消除动力学(恒比消除)
绝大多数药物治疗剂量时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药物消除半衰期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
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药物在体内经过4~5个t1/2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
零级消除动力学(恒量消除)
当机体消除能力低下或用药剂量超过机体的最大消除能力,按零级消除动力学消除
单位时间内消除药量与药物浓度无关,为一个常数,是机体最大消除量
药物消除半衰期不恒定,与血药浓度有关,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
药动学重要参数
峰浓度(Cmax)
达峰时间(Tmax)
曲线下面积(AUC)
反应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求参数,如CL、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
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F=A/D×100%, A入血量,D给药量
分类
绝对生物利用度
F=AUC(血管外)/SAUC(静注)×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
F=AUC(受试制剂)/SAUC(标准制剂)×100%
意义
反映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表观分布容积
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或稳态时,体内药物总量A按血药浓度C推算在体内分布所需的体液容积Vd, Vd=A/C
Vd大,表示组织分布多,甚至在某些组织浓集,血药浓度低,排泄慢
血浆半衰期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时间
其长短反映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和药物消除的速度
药物分类的依据:长/中/短效
预测单次给药药物基本消除时间:5个半衰期
预测连续用药达稳定血药浓度的时间:5个半衰期
稳定血药浓度(Css)
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药物,以恒速恒量多次给药时,血药浓度先呈锯齿形上升,一般经5个半衰期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波动,此时血药浓度称为~
药物在体内消除速率与吸收速率达到平衡
Css的高低与给药总量成正比
Css的波动幅度与给药间隔成正比
负荷剂量
eg:硝酸甘油、吗啡、普萘洛尔、利多卡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