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政策(思维导图简版)
编辑于2020-09-05 13:11:25一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政策
农业经济
1农业的起源:”神农“传说
2.耕作技术的演进
1.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2.生产工具:牛耕的发展、灌溉工具的多样化等
3.水利事业:都江堰、郑国渠、新疆暗渠
3.古代土地制度
井田制(商周)
王田制(王莽时期)
屯田制(魏晋)
均田制(北魏-唐中期)
4.古代赋役制度
两税法
租庸调制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5.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手工业经济
1.三种形态:家庭(包括田庄)、官营、民营
2.主要成就
纺织业:汉代丝绸之路发达、唐代官营规模大,私营作坊兴起、宋代规模更大、元代黄道婆革新(棉逐渐成为主要衣料)
冶炼业:商周青铜、春秋战国铁器、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陶瓷业:青瓷(汉)、南青北白(南北朝)、秘色瓷,唐三彩(唐)、青花瓷(明清)
3.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商业经济
古代历朝商业活动的概况
商:初步发展、商业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
春秋战国:良好发展,出现商业中心和大商人
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天下之物莫不通”
唐:进一步发展,水陆商运发达
宋元:空前发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骄子
明清:京城,省城,大商会出现会馆(与按地域出现的商帮有关。晋商、徽商势力最大。)
历代“市”的发展
秦:法律规定必须明码标价
汉:有专门管理
南北朝:民间集市--草市
唐:草市作用扩大、夜市繁荣
宋:打破时空界限
明清:具有繁华的商业区
商业都会的崛起:战国出现被称为“市井”的商业区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含义:强调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产生标志:商鞅变法
原因:经济,政治
特点:西汉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评价:亚裔社会经济活动,新的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方式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工商业的管理
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
历代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重要行业如盐、铁官营)
海禁政策
含义:明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原因:明朝倭寇在沿海的袭扰,清初反清势力的活动
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末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产生概况:明代丝织业
特征: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发展状况及原因:在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压抑下,资本主义萌芽往往夭折、中断。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