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免疫凝集实验
第五章 免疫凝集实验的思维导图,内容有基本原理、直接免疫凝集试验、间接免疫凝集试验、抗人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凝集试验(Coombs试验)、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临床应用、常用试剂的方法特点、主要影响因素,一起来看。
第八章 荧光免疫试验的思维导图, 荧光免疫试验是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和抗原,通过与相应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以此对待测物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检测技术。
第六章 免疫沉淀试验的思维导图,分享了基本原理、液相免疫沉淀实验、凝胶内免疫沉淀试验、临床应用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免疫凝集实验
基本原理
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细胞性抗原等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结果
定性
判定结果阳性或阴性
半定量
将标本作倍比稀释再进行反应,以出现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滴度
反应阶段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此阶段反应快,仅需数秒至数分钟,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此阶段反应慢,需数分钟至数小时
直接免疫凝集试验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概念
凝集原
免疫凝集试验中的抗原
凝集素
参与反应的抗体
常用的试验方法
玻片凝集试验
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菌液或红细胞悬液等受检颗粒抗原在玻片上进行反应
应用
菌种的诊断与分型鉴定
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试管凝集试验
用标准定量已知颗粒型抗原与一系列倍比稀释的受检血清混合,保温后观察每管内抗原凝集程度
产生明显凝集(++)现象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
肥达试验
外-斐试验
间接免疫凝集试验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体(正常人0型红细胞、细菌、胶乳微粒)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类型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用已知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体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用已知抗体致敏载体——检测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用已知抗原致敏的颗粒载体及相应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检测是否存在和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
协同凝集试验
抗体致敏SPA颗粒(A蛋白)——检测标本中相应抗原
毒素、微生物、病毒以及各种可溶性抗原的快速检测
间接免疫血凝实验
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间接免疫凝集试验(用已知抗原或抗体致敏红细胞——载体)
颗粒免疫凝集试验
胶乳颗粒凝集试验(LAT)
载体
聚苯乙烯胶乳
优点
性能稳定、均一性好缺点
缺点
与蛋白质结合能力不如红细胞
临床应用
尿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溶血素 O 、梅毒螺旋体抗体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GAT)
将病毒抗原或重组抗原吸附于粉红色明胶颗粒上,当致敏颗粒与样品血清作用时,若血清含有抗病毒抗体则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粉红色凝集
抗 HIV -1抗体检测
抗精子抗体检测
碳颗粒凝集试验(CAT)
应用:炭疽、鼠疫和马副伤寒性流产病的检测
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VDRL)
应用:献血员的筛选及梅毒病人的辅助诊断和疗效检测
抗人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凝集试验(Coombs试验)
不完全抗体
多数是 IgG 类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因其分子量较小,不能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
Coombs 试剂
是 Coombs 等人用与不完全抗体有共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免疫动物,获得的抗球蛋白抗体
直接 Coombs 试验
检测结合于红细胞表面上的不完全抗体
将含抗人球蛋白试剂直接加到表面结合不完全抗体的受检红细胞中,即可见细胞凝集
新生儿溶血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症
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贫血
间接 Coombs 试验
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
将受检血清和具有相应抗原性的红细胞相结合,再加入抗人球蛋白抗体即可出现可见的红细胞凝集
在输血上的应用
血型抗原抗体的检查
对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性疾病的诊断
对溶血性贫血的研究
对细菌或立克次体的不完全抗体检查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未经致敏的受检者新鲜红细胞
试剂
抗人0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特点
受检标本为全血
HIV 检测
HBsAg 检测
直接免疫凝集试验(见上)
间接免疫凝集试验(见上)
常用试剂的方法特点
诊断菌液
载体颗粒
红细胞
乳胶
碳粉粒子
其他
主要影响因素
抗原因素
抗血清因素
致敏颗粒试剂
血清标本
试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