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欧的早期殖民侵略
新航路开辟推动地理大发现与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同时引起广大亚非拉人民的反殖民斗争,欢迎大家学习。
编辑于2023-04-06 09:00:04 广东西欧的早期殖民侵略
教皇子午线
背景: 1、哥伦布抵达美洲以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加紧对海外的殖民掠夺,为了争夺新土地发生纠纷 2、地理大发现提出关于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 3、当时流行两种观念 基督教国家有权占领异教徒的国土 教皇有权决定尚未被基督教统治者占领的土地主权归属 4、公元1454年,教皇尼古拉五世宣布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发现的领土送给葡萄牙人
过程: 1、公元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仲裁下,规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以东归属葡萄牙,以西归属西班牙 2、公元1494年6月7日,两国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仲裁下,签订《托德西拉斯条约》,同意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以东归属葡萄牙,以西归属西班牙
影响: 西方殖民者开始瓜分世界与划分势力范围
《萨拉戈萨条约》
背景: 1、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充分证实地圆说 2、引发葡萄牙与西班牙在东印度群岛的利益冲突
过程: 公元1529年,两国签订《萨拉哥撒新条约》,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划分界线,以西归属葡萄牙,以东归属西班牙
影响: 西班牙独占除巴西外的美洲,葡萄牙势力范围覆盖巴西、亚洲与非洲,是世界殖民地的第一次划分
葡萄牙对亚非各国的殖民侵略
特点: 1、公元16世纪初,葡萄牙经济仍然落后 2、葡萄牙侵略的对象,大多是文化发达、人口稠密的国家 3、葡萄牙不可能占有大片领土,以侵占军事据点为主,采取垄断商路、利用商站公开掠夺和进行欺诈性贸易相结合
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印度: 1、达·伽马探航直通印度以后,葡萄牙开始入侵亚洲 2、公元1501年,葡萄牙人进攻卡利库特 3、公元1502年,达·伽马以“印度提督”的殖民统治者身份前往印度,抵达卡利库特以后,进攻和摧毁印度城市,掠夺财物,在印度西南海岸修建军事设施,巩固葡萄牙的占领 4、公元1502年,爆发米里号事件 5、在返回葡萄牙前,达·伽马特意在印度洋上留下一支固定的舰队,对来往印度和埃及之间的船只进行劫掠 6、公元1506年,占领亚丁湾的索科特拉岛 7、公元1508年,占领波斯湾的忽鲁谟斯岛与印度西北部的第乌港,完全控制联接红海和亚洲南部的海路,开始垄断东方的贸易 8、公元1509年,葡萄牙军队在第乌港击败土耳其、阿拉伯与印度的联合舰队,侵占印度的西海岸和东海岸的一部分 9、公元1510年,占领果阿
东南亚: 公元1511年,占领马六甲,作为对东南亚扩大殖民侵略的主要根据地,先后侵占科伦坡、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和摩鹿加群岛
中国: 1、从1517年开始,葡萄牙与中国通商 2、公元1553年,葡萄牙获得中国澳门的居住权 3、公元1557年以后,私自设立政府机构,修筑军事设施,企图窃据澳门成为殖民地
日本: 1、公元1543年,葡萄牙殖民势力抵达日本 2、公元1548年,在九州设立第一个欧洲商站
对非洲的殖民侵略: 1、公元15世纪,葡萄牙人在探寻直通东方航路过程中,在非洲西岸建立许多殖民据点,劫掠黄金,贩运奴隶 2、从公元1442年开始,葡萄牙殖民者定期派船前往非洲掠夺黄金和奴隶 3、几内亚湾沿岸,是非洲盛产黄金的地方,葡萄牙殖民者称为“黄金海岸” 4、公元1502年,达·伽马在莫桑比克建立商站,成为猎取非洲黑人的据点和通往印度航路的停泊站 5、非洲居民逐渐成为欧洲人经营种植园和开采金银矿的奴隶来源
殖民政权: 1、公元16世纪,依靠军事侵占暂时建立的葡萄牙殖民帝国,版图范围从直布罗陀至马六甲海峡 2、果阿的葡萄牙驻印度总督下辖五个省督,分管莫桑比克、奥马兹、马斯喀特、斯里兰卡和马六甲
掠夺手段: 1、葡萄牙的总督、省督对殖民地人民压榨和勒索 2、里斯本成为东方商品的集中地,葡萄牙商人获利丰厚 3、葡萄牙商人勾结印度和摩鹿加群岛的贵族,独占市场上香料贸易 4、葡萄牙殖民者以廉价手工业品诈取土著居民贵重物品 5、葡萄牙封锁旧的商路,直至公元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以前,环绕南非的海路长期成为欧亚之间贸易的主要通道
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侵略
特点: 1、西班牙对美洲殖民侵略,是在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航路同时开始 2、从公元15世纪末至公元19世纪中叶,西班牙征服北自墨西哥,南至南美最南端的广大地区(除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外) 3、西班牙没有立即入侵北美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班牙殖民扩张的主要目标是掠夺金银和土地,西班牙人普遍认为墨西哥以北是没有金银的地区(地图标为“无收益的土地”)
第一阶段(公元15世纪末至公元16世纪初)
特点: 西班牙在探寻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同时,殖民侵占西印度群岛
过程: 1、公元1493年,海地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公元1496年,多米尼加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成为西班牙对美洲扩大侵略的据点 2、公元1511年,西班牙在塞维利亚专设“印度事务部”,总管对殖民地的统治事务 3、公元1513年,西班牙殖民者巴尔波亚横跨巴拿马地峡,抵达太平洋海岸,公然宣布“南海”(太平洋)的一切大岛屿均归西班牙所有 4、公元1514年,侵占巴拿马和古巴 5、公元1517年,科尔多瓦的“探险队”抵达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由于当地玛雅人的坚决反抗,侵略者被迫离开
第二阶段(公元16世纪20年代)
特点: 西班牙殖民者以古巴为侵略基地,以墨西哥为侵略重点,占领墨西哥和中美洲
过程: 1、公元1519年2月,西班牙没落贵族科尔特斯抵达尤卡坦半岛,向墨西哥内地逐步深入,制造和扩大印第安部落之间的矛盾 2、墨西哥境内在阿兹特克人统治下的部分部落(托托纳克人、特拉斯加兰人)充当西班牙的同盟者,不肯屈服的阿兹特克部落遭受殖民者的袭击与屠杀 3、公元1519年11月,殖民者一度侵占墨西哥都城铁诺奇蒂特兰 阿兹特克国王孟特祖玛被俘当作人质失去自由,殖民者借其名义统治 在考特莫克的领导下,改变孟特祖玛的投降屈服政策,西班牙殖民者驱出都城 4、公元1521年5月,侵略者包围铁诺奇蒂特兰城 公元1521年8月13日,铁诺奇蒂特兰城失陷 5、公元1522年,侵占墨西哥河谷以南地区 6、公元1523年至公元1524年,西班牙占领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 7、墨西哥城成为殖民地的首府,任命科泰斯为第一位总督
第三阶段(公元16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特点: 1、西班牙侵略者以侵占秘鲁为重点,征服南美洲的广大地区 2、直至公元16世纪中叶,中南美洲广大地区(除葡属巴西外)划入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版图之内
过程: 1、西班牙殖民者毕萨罗获得侵占巴拿马至秘鲁太平洋沿岸的权利,预先任命为秘鲁的统治者 2、公元1531年,西班牙殖民者毕萨罗和阿尔马格罗登陆秘鲁 公元1533年,占领印加首都库斯科城,秘鲁沦为殖民地 3、公元1532年,侵占厄瓜多尔 4、公元1536年,阿尔马格罗抵达智利北部 5、公元1538年,侵占玻利维亚,并未深入智利内地 6、公元1541年,征服智利的沿海地区 7、公元1536年,西班牙殖民者奎沙达登陆哥伦比亚的马格雷达那河口,向内地入侵 公元1538年,侵占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在哥伦比亚建立波哥大城 8、公元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门多萨侵占乌拉圭和巴拉圭 9、公元1549年,侵占阿根廷
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和反动政策
政治: 1、实行殖民者宗主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与反动的种族奴役政策 2、由国王任命的总督拥有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3、庞大的殖民官员多半是由买卖获得官职,城乡的重要官员全由殖民统治者或是宗主国的移民所把持,部分下级职位由“土生白人”充任 4、种族歧视的阶梯 上层是殖民者地主贵族、军政官吏和教会高级僧侣 其次是移民的工商业中产阶层 再次是小农、工匠与土生白人小生产者 最底层是视为“劣等民族”的“有色居民”,印第安人、黑人与混血种人
经济
土地制度: 1、公元1503年,颁布法令,在美洲殖民地实行“分地”制(最初是占有)和“监护”制 2、侵占的土地分给贵族和殖民者,给予贵族和殖民者征税、开矿与奴役印第安人的特权 3、公元1545年,颁布法令,“分地”制改为世袭所有
奴隶制度: 1、随着土地的瓜分,印第安人沦为奴隶或者农奴 2、西班牙殖民者以“加勒比人”(意为“食人生番”,是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诬蔑)名义捕捉和强迫各地印第安人为奴,在矿井和种植园内担负苦役 3、由于繁重的劳动和残酷的折磨,印第安人大批死亡,稍有反抗遭到殖民者的杀害 公元16世纪上半叶,印第安人数锐减 4、为了扩充奴隶来源,美洲的黑奴制度发展 从公元1502年开始,殖民者从非洲(主要是赤道非洲西海岸)掠贩黑人,运往美洲 公元16世纪,黑奴制度在西印度群岛和中美洲,葡属巴西最为盛行
掠夺手段: 1、西班牙人在中南美洲用尽一切手段掠夺、挖掘与劫运金银 2、殖民者为了保证西班牙本地制造的产品在美洲高价卖出,禁止在殖民地生产原料 3、从公元16世纪开始,拉丁美洲逐渐形成经济中的“单一产品制”,一切进出口货物必须由宗主国的船队载运
宗教: 1、天主教会是殖民统治的重要支柱 2、殖民者采取“一手拿剑,一手拿十字架”的政策,部分传教士随着最早的新航路开辟者一起行动 3、公元1502年,传教活动在美洲开始 4、教会神圣化殖民制度,维护奴隶制度,不断扩大教权和教产 5、公元1632年,天主教强制定为国教,印第安人和黑奴被迫入教 6、教会经营大地产,广征什一税,收受各种“献金”,参与垄断矿场与作坊,兼营高利贷,掠夺“归属地”(教会领地) 7、公元1569年,各地相继设立“异端法庭”
结果: 西班牙的反动政策给拉美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文化遭到毁灭与破坏,社会发展受到严重阻滞
西欧其他国家的早期殖民侵略
特点: 1、从公元15世纪末开始,西欧对亚、非、美洲的早期殖民侵略,最初是以东南亚、西非沿岸和中南美洲三个地区为重点,逐渐扩大 2、公元17世纪中叶,西欧殖民诸国展开殖民争夺战争 3、当时殖民地利益冲突的主要地区 印度和东南亚,西印度群岛和北美,非洲南部沿岸
荷兰的早期殖民侵略
特点: 1、公元16世纪末,荷兰开始对外殖民侵略 2、公元17世纪初,荷兰逐渐取代西、葡的殖民霸权
远航: 1、公元1595年,霍特曼经过好望角远航印度 2、公元1598年,范尼克率领第二批远征队继续东航达爪哇、摩鹿加群岛
商业公司的建立
特点: 1、荷兰的早期殖民侵略,是在国家支持下直接通过“公司”(实际是一种对外侵略机构)进行 2、为了扩大殖民侵略,荷兰的部分新贵族、资本家和殖民者成立许多小公司,后来合股组成大公司
东印度公司
性质: 1、公元1602年3月20日,成立东印度公司,是具有国家职能、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贸易的商业公司 2、东印度公司名为“贸易”,实际专理侵略和殖民事务
权力: 1、具有高度独立性,有权铸币、建城、组军,垄断贸易和对外作战,私设法庭和行政机构,可以没收在独占地域内航行的任何外国船只 2、荷兰东印度公司获得由好望角至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整个印度洋和太平洋一度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独占范围
活动: 1、荷兰力图排挤葡萄牙的势力,在东南亚展开殖民争夺 2、公元1603年,在爪哇建立商站 3、公元1605年,在摩鹿加群岛击败葡萄牙舰队,荷兰逐渐掌握当地香料贸易的控制权 4、公元17世纪初,两度侵占中国澎湖列岛 公元1624年至公元1662年,侵占中国台湾 4、公元1619年,荷兰营建巴达维亚(雅加达),以爪哇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公元1656年至公元1658年,占领锡兰 公元1640年至公元1641年,占领马六甲 5、荷兰与葡萄牙经过一系列殖民战争,东南亚霸权转归荷兰掌握 6、公元1648年,是荷兰殖民活动的高峰,排挤非洲南端开普敦的葡萄牙势力 7、从公元1652年开始,好望角长期成为荷兰殖民地,是荷兰前往东印度群岛的中转站
西印度公司
性质: 公元1617年筹设、公元1621年6月3日领到“特许状”成立的西印度公司,是对西印度群岛贸易并且拥有对非洲、巴西、加勒比海地区和北美贸易许可证的垄断贸易公司
权力: 荷兰西印度公司垄断美洲、西非洲的殖民和贸易特权,进行贩奴和海盗式劫掠
活动: 1、荷兰夺取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的部分岛屿,在美洲东岸占领哈德逊河口,名为“新荷兰” 2、公元1622年,在“新荷兰”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城” 公元1674年,英国夺占“新阿姆斯特丹城”,改名新约克(纽约) 3、公元1623年,一度夺得葡萄牙的巴西 公元1661年,巴西重新沦为葡萄牙殖民地
结果: 公元17世纪中叶以后,新兴的工业资本殖民强国英、法代替荷兰的殖民霸权
英国的早期殖民侵略
特点:公元16世纪末,英国开始对外殖民侵略
商业公司的建立: 1、公元1588年,成立“几内亚公司”,专门从事殖民活动,贩卖黑奴 2、公元1600年,成立英国东印度公司,领得女王的“特许状”(最初为期15 年),同样“有权”独占从好望角至东方一切国家的贸易,在侵占的殖民地中拥有军政全权
北美: 公元1584年,在北美建立弗吉尼亚殖民地
印度(英国对东方的主要侵略目标): 1、起初采用“经济渗透”,不断委派使团向莫卧儿骗取各种贸易特权 2、公元1609年,在印度的苏拉特建立第一个商站 3、公元1613年,占领苏拉特,逐步向印度内地深入
法国的早期殖民侵略
特点:法国的对外殖民侵略比荷、英稍晚
商业公司的建立: 1、公元1604年,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法国东印度公司 2、公元17世纪初,法国向加拿大殖民,成立诺曼底商人公司,开展殖民贸易
美洲: 1、公元1608年,在圣劳伦斯河下游建立魁北克城 2、公元1644年,法国开始向南美的圭亚那殖民
非洲: 公元17世纪,法国侵略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和塞内加尔
亚洲: 法国对东南亚入侵的初期,是以传教和经商名义逐渐深入
亚、非、美人民的早期反抗殖民侵略斗争
特点: 以反对殖民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为主要内容
亚洲人民早期的反殖民侵略斗争
特点: 亚洲人民的早期反殖民主义斗争,最初主要是抗击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侵略
印度人民反抗殖民者的斗争: 1、公元1503年,达·伽马以印度提督的身份抵达印度的柯钦海面,攻击印度的船只和城市,印度人民击败葡萄牙殖民者 2、公元1506年,葡萄牙再度入侵,殖民者侵占亚丁湾的索科特拉岛和印度西北海岸的第乌港 3、公元1507 年,入侵印度西海岸,印度的卡利库特舰队与埃及舰队联合作战,击败葡萄牙殖民者 4、公元1509年,葡萄牙再度入侵,葡萄牙殖民者离间印度卡利库特与埃及舰队的关系,葡萄牙在第乌港外海战获胜,侵占印度的西海岸果阿和部分东海岸 5、公元1528年,葡萄牙击败印度舰队 6、公元1569年,印度击败葡萄牙舰队 7、印度人民在海上的战斗,阻止葡萄牙的入侵,迫使殖民者只能长期盘据在海岸上的少数殖民据点
缅甸人民反抗殖民者的斗争: 1、公元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侵占缅甸的马都八和顿逊,控制贸易和关税,肆意劫掠、扩大侵略 2、公元1600年,葡萄牙殖民者勃利多侵占缅甸的沙廉,葡萄牙总督委任勃利多为沙廉都督,实行殖民统治 3、葡萄牙殖民者破坏宗教场所,侮辱当地习俗,强迫居民改信天主教,引起缅甸人民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4、公元1613年,在缅甸国王阿那毕隆的领导下,收复沙廉,驱逐葡萄牙殖民者 5、公元1619年,英国商业代表抵达缅甸 6、公元1627年,英、荷的东印度公司在缅甸设立分公司 7、缅甸人民的斗争,迫使荷兰东印度公司结束在东缅甸的统治, 公元166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驻缅甸代办处倒闭
菲律宾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斗争(长期坚持): 1、公元1521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抵达菲律宾,参与当地部落内讧,推行殖民侵略政策,马克坦岛部落领袖拉普拉普杀害麦哲伦,拉普拉普称为反对欧洲殖民者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2、从公元1570年开始,西班牙建立反动的托管制 3、大规模武装起义的爆发 公元1564年与公元1587年至公元1588年的马尼拉起义 公元1596年,卡加建起义 公元17世纪初,在北吕宋中部高原爆发伊洛特族起义 公元1621年至公元1622年,保和岛发生起义 公元1621年,新维萨亚爆发起义 公元1625年,嘉牙鄢爆发起义 公元1649年,南部各省普遍爆发大规模的起义 公元1660年,北部各省普遍爆发大规模的起义 4、西班牙殖民者被迫放弃反动的“托管制”,殖民统治的范围只限于马尼拉、沿海地区和部分岛屿
印度尼西亚人民反抗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的斗争: 1、殖民者的残酷压榨激起人民的反抗 2、公元1621年,班达岛人民不满荷兰殖民者低价抢购香料的反动措施,爆发反荷起义,遭到荷兰镇压,班达岛的全部土地收归荷兰东印度公司所有,居民被迫成为种植园奴隶 3、公元17世纪中叶,安汶、巨港、孟加锡和摩鹿加不断爆发反抗斗争和武装起义 4、公元17世纪中叶,荷兰殖民者仅占有摩鹿加、帝汶、班达、安汶、巴达维亚的一部分土地,当地居民仍然掌握印尼绝大部分国土
非洲人民早期的反殖民侵略斗争
特点: 1、非洲人民最早的敌人是葡萄牙殖民者 2、奴隶贸易引起非洲人民的激烈反抗 3、公元17世纪,非洲人民反殖民侵略的斗争迅速发展
西非反抗殖民者的斗争: 1、西非沿岸是西欧殖民者最早登陆进行殖民奴役的地区,人民反抗更为激烈 2、公元15世纪,葡萄牙人在探寻直达东方新航路的过程中,侵占非洲西部海岸的许多据点 3、非洲西苏丹人民,长期坚持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封锁侵略者通往内陆的道路 公元16世纪初期,葡萄牙殖民者未能侵占西苏丹的首府廷巴克图,只能占据沿海的少数据点 4、公元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东非索马里海岸的布拉瓦,遭到当地人民的反抗 5、公元1562年,塞拉利昂人民击败劫掠奴隶的英国约翰·霍金斯
南非反抗殖民者的斗争: 公元1510年,南非好望角的霍屯督族人民,抗击葡萄牙殖民者
非洲东岸阿拉伯人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长期持续进行): 1、公元15世纪末,在开辟直达印度的航路时,葡萄牙殖民侵略活动从西非移向东非 2、公元1631年,由葡萄牙殖民者任命的教长优素福·本·艾哈迈德领导蒙巴萨城起义 3、公元1698年,葡萄牙终于逐离蒙巴萨 4、公元1699年,逐出鲁伍河以北的葡萄牙殖民者,结束葡萄牙在东非的独占统治
安哥拉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 1、公元1565年以后,非洲西海岸的安哥拉成为独立国家 2、公元1589年,葡萄牙灭亡安哥拉 3、公元17世纪中叶,在安哥拉女王安娜·津嘉的领导下,一度推翻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恢复国家,扩大版图 4、直至公元1671年,葡萄牙重新侵占安哥拉
刚果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 1、公元1665年,刚果公布脱离葡萄牙的宣言独立,刚果国王安东尼奥世宣布放弃天主教,重新信奉祖先的宗教 2、葡萄牙殖民者依靠同刚果国王产生矛盾的当地贵族的支持,镇压刚果人民的反抗 3、葡萄牙无力恢复对刚果的统治,刚果人民终于全部驱逐殖民者
马达加斯加反抗法国殖民者的斗争: 1、公元1642年,法国殖民者登陆马达加斯加东南海岸的多凡堡,逐渐侵占全岛 2、公元1665年,法国东印度公司渗入内地,进行侵略和掠夺 3、公元1674年,马达加斯加各族人民在南部发动起义,全歼法国殖民者,较长时期捍卫民族的独立
埃塞俄比亚反抗殖民者的斗争: 1、埃塞俄比亚国内葡萄牙殖民者的干涉内政,尤其是耶稣会教士与埃塞俄比亚部分上层统治者的勾结,引起人民的广泛抗议 2、部分地区出现公开的武装起义,葡萄牙殖民者全部驱逐出境 3、起义者颁布法令,任何外国人入境都要处以死刑,维护闭关政策 4、法国企图同埃塞俄比亚建立联系,亦未成功 5、直至公元18世纪末,再无任何外国人进入埃塞俄比亚
美洲人民的早期反殖民侵略斗争
特点: 1、殖民政府不断变换方式,制造和挑动美洲各族人民的分裂 2、黑人的斗争未与印第安人的斗争联合,导致往往遭受挫折 3、公元16世纪至公元17世纪,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反抗斗争,为公元18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反抗斗争积累经验教训
西印度群岛印第安人反抗殖民者的斗争: 1、美洲首先掀起反殖民入侵斗争的是西印度群岛的印第安人 2、公元1493年11月,哥伦布第一次登陆蒙特塞拉特岛和安提瓜岛,捕捉“加勒比人”,遭到印第安人的抵抗 3、海地岛印第安人的反抗斗争 西班牙殖民者入侵马瓜那的领地,遭到印第安人的顽强抵抗 4、公元1511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古巴,遭到印第安人的顽强抵抗
墨西哥印第安人反抗殖民者的斗争: 1、公元1519年至公元1521年,铁诺奇蒂特兰保卫战,是印第安人反殖民斗争的一个高潮 2、公元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进攻铁诺奇蒂特兰,遭到印第安人的顽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称公元1520年6月30日为“悲伤之夜” 3、公元1521年8月13日,铁诺奇蒂特兰沦陷 4、公元1524年、公元1541年、公元1546年和公元1559年,墨西哥人民先后爆发多次大规模的起义
阿劳干族反殖民者的斗争: 1、拉丁美洲早期反殖民主义斗争,对殖民者打击最大、影响最深的是智利中南部印第安人阿劳干族的斗争 2、公元1541年2月,西班牙殖民者毕萨罗的部将瓦尔迪维亚在智利建起第一个殖民城市圣地亚哥,充当驻智利的督军 3、公元1541年9月,印第安人在酋长米奇马隆科的领导下发动起义,最终失败 4、公元1553年,阿劳干人在领袖劳塔罗的指挥下,发动起义,击败殖民者 5、公元1557年冬,阿劳干人在领袖考波利坎的指挥下,发动起义 6、公元1602年,阿劳干人展开大规模的反击战,摧毁大批殖民侵略据点,解放智利中部和南部广大地区,阻拦殖民者在比奥比奥河以北 7、公元1612年,双方订约,以奥比奥河为界,以南全归阿劳干人
印加人反抗殖民者的斗争: 1、公元1531年至公元1533年,殖民者侵占秘鲁以后,印加人展开反殖民主义者的斗争 2、公元1572年,殖民军最终镇压印加人起义
巴西印第安人反抗殖民者的斗争: 公元1572年,巴西爆发印第安人起义的“七年战争”
北美印第安人反抗殖民者的斗争: 公元1675年至公元1676年,北美新英格兰的印第安人掀起武装斗争
美洲黑人的反殖武装起义(公元16世纪至公元17世纪): 1、公元1522年,圣多明各起义 2、公元1530年,墨西哥起义 3、公元1533年、公元1537年和公元1548年,古巴黑奴暴动 4、公元1550年,秘鲁起义 5、公元1603年至公元1697年,巴西的起义黑奴建立“巴尔梅斯黑人共和国” 6、公元1639年,在圣克里斯托弗岛的法属地区,爆发黑奴起义 7、公元1655年,牙买加逃亡黑奴起义 8、公元1674年,巴巴多斯岛起义 9、公元1679年,海地黑人起义
结果: 1、揭开民族解放斗争历史的序幕 2、由于当时各国内部经济和政治的分裂,缺乏组织性,各地斗争的孤立性、小规模性和分散性,军事装备差,遭到失败 3、埃塞俄比亚、刚果、马达加斯加和非洲东海岸,经过反侵略斗争,击败和驱逐殖民者,维护本身的独立 4、墨西哥、秘鲁、西苏丹、缅甸,在一定时期内制止殖民者向内陆的深入,推迟殖民占领的时间,沉重打击殖民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