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与生活》 第五章
出版信息 书名: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简体中文版) 原作名:Psychology and Life 作者:[美]理查德·格里格、[美]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王垒 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16-1-1 ISBN: 9787115409362
《心理学与生活》 第十二章 出版信息 作者:[美]理查德 •格里格[美]菲利普 •津巴多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原作名:Psychology and Life 译者:王垒 出版年:2016-1-1 ISBN: 9787115409362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对境外中资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驻在国有关法律法规、企业本身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
五、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一)意识的内容
定义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
意识的内容:觉知到的信息部分
意识的内容:在某刻集中注意力的所有心理活动,知觉、思维、情感、意象、欲望
觉知的类型
非意识过程
一些躯体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例如,血压的调节、呼吸等
前意识记忆
只有注意到之后才能达到意识的记忆。例,你可能在正常活动中不会想起早餐吃的什么,但必要时候可以回想起来
未被注意的信息:心理只有有限的能力来执行全部加工。未被注意的刺激加工的程度未达到可识别的程度
无意识
个体意识不到,但持续对个体的思想产生影响的意识部分
研究意识内容的途径
出声思维报告
用于说明参与者完成任务时的心理策略和知识表征
经验抽样法
参与者提供关于他们在日程生活正常进程中的想法和感受的信息
(二)意识的功能
帮助生存
限制个体察觉和注意的范围,从而减少信息的输入,把注意力用于更加重要的活动上
选择性存储有效信息
计划或执行控制
对现实和个人和文化建构
对现实的个人建构
生活在同一文化的不同环境下或面临不同的生存任务时,对现实的个人建构的个体差异会更大
基于个体的一般知识、过去经验、当前需要、价值、信念、未来目标,从而对当前情境做出的独特解释
对现实的文化建构
由一组特定人群的多数成员所共有的思考世界的方式
研究意识功能的方式
当意识过程不能正常运行时,人们的反应会如何变化(意识过程超过负荷)
考察从事各项任务时,哪些需要意识干预
(三)睡眠与梦
生理节律
生理节律受到昼夜这种自然节律的影响
身体的唤醒水平、新陈代谢、心率、体温、激素活动的涨落,受到生理节律的时间周期的调节。大部分在白天达到顶峰,在夜里睡眠时降到低谷。
生物钟和环境时钟失调,会影响感觉和行动
上夜班
经历时差
服用褪黑激素和暴露于光照之下,有助于调节生理节律
时型
晨鸟型
夜猫子型
时型不同的人最佳表现的时间也不同
睡眠周期
睡眠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
① 脑电变化:混合的频率、频率和振幅都较低; ② 持续时间:约10 分钟; ③ 主要特点:在这个阶段处于浅睡阶段,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惊醒。
第二阶段
① 脑电变化:偶尔出现短暂爆发的、高频的、波幅大的脑电波,即睡眠锭; ② 持续时间:约20分钟; ③ 主要特点:个体较难唤醒。
第三阶段
① 脑电变化:频率较低、波幅变大,出现δ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 ② 持续时间:约40分钟; ③ 主要特点:肌肉逐渐变得更为放松。
第四阶段
① 脑电变化:持续低频高幅的δ波; ② 主要特点:深度睡眠阶段,个体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有时发生梦呓、梦游、尿床等。
REM
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相似;个体眼球快速上下左右运动,而且通常伴有栩栩如生的梦境;个体这时候醒来通常会报告说他在做梦;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依然松软,呼吸变得急促,血压和心率变得不规则。
REM阶段时长规律:一夜变长,一生变短
非快速眼动期90分钟,REM10分钟,整夜睡眠4-6个周期
睡眠的功能
NREM 睡眠
保存能量
恢复:阻止脑损伤、修复脑细胞
REM睡眠:对于学习和记忆发挥重要作用
睡眠剥夺
对认知表现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注意、工作记忆方面的困难
损伤运动技能
睡眠障碍
失眠症:不满意睡眠质量和数量
发作性睡眠症
一种以白天周期性睡眠为特征的睡眠障碍
睡眠窒息
一种上呼吸道睡眠障碍,患者在睡眠时突然停止呼吸
梦游症
人会在保持睡眠状态时,离开床而四处走动。叫醒梦游者不会造成特别的危险,他们只是对忽然醒来感到困惑
梦魇
当一个梦让你感到无助或失去控制而受到惊吓时,你正在经历梦魇
夜惊
睡眠者突然醒来并进入极度唤醒的状态,常常以惊恐的尖叫为标志
梦:心理的剧场
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
潜性梦境
代表社会和个人不能接受的部分,是真实而“未加剪辑”的版本
显性梦境
代表可被社会和个人接受的部分
梦的工作
将不可接受的潜性梦境转化为可接受的显性梦
释梦的非西方途径
释梦是文化组织框架的一部分。例如,厄瓜多尔印第安人在早晨分享大家的梦,认为梦不是个人的,而是机体的。个体经验服务于集体行动
梦的内容的当代理论
激活—整合模型
从脑干出发的神经信号,刺激额叶和相关皮层区域,从而产生了做梦者的随机记忆以及与过去经验的联系
脑成像研究
梦境反映了大脑试图把在R E M睡眠阶段最凸显的生活片段组织起来
经验取样法的研究
梦境内容与梦者清醒时所关心的事情之间有着极大连续性的观点
意识的其他状态
清醒梦境
有意识地觉知自己正在做梦是一种习得的技能——可由常规的联系获得——使得做梦者能控制他们梦的方向
催眠
它是一种不同的觉知状态,其特征是一些人对暗示有特殊的反应能力,并在知觉、记忆、动机、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变化
催眠诱导:预备活动,减少外界干扰,鼓励参与者只专注于暗示的刺激,相信自己正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可催眠性:个体对标准化的暗示做出反应并体验催眠反应的程度
可催眠性是相对稳定的特质
与可催眠性的正相关最高的一种人格特质是专注
可催眠性具有遗传决定因素
催眠的效果:预期和害怕会使疼痛刺激增强,催眠可减轻这种心理上的效果
冥想
形式
专注冥想: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觉的呼吸和调节呼吸上,采取某些身体姿势,使外部刺激减至最小,产生特定的心理表象
专念冥想:让思想和回忆自由地穿行,而心理不对其做出反应
作用
冥想🧘有助于缓解焦虑
冥想对于大脑本身有积极的作用:减缓神经元的自然损失
改变心理的药物
依赖和成瘾
精神促动药物:化学物质,通过暂时改变对现实的意识觉知来影响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耐受性:若再获得同样的效果需要更大的剂量
依赖
生理依赖
身体逐渐适应与依赖某种物质的过程,部分是因为频繁出现导致神经递质耗竭
心理依赖
当个体发现如此渴望使用药物,或使用药物如此令人欣快以致出现渴望,那么不管成瘾与否,这种情况都被称为心理依赖
成瘾
耐受性和依赖的悲剧后果是成瘾
成瘾者的身体需要药物,在药物不出现时会遭受痛苦的戒断症状
各种精神促动药物
迷幻剂
产生幻觉,不需要客观刺激就可以出现的生动知觉
大麻
具有和脑中自然产生的物质相似化学特性的活性成分
鸦片
海洛因、吗啡
镇静剂
酒精、安定
酒精促进多巴胺释放,而多巴胺会带来欣快感觉
酒精影响了饮酒者抑制不良冲动的能力
兴奋剂
病毒、可卡因、摇头丸、咖啡因、尼古丁
摄入冰毒的人会体验到欣快感、焦虑减少、强烈的性欲望。在持续使用几天或几周后,开始体验恐惧的幻觉,形成他人要加害自己的信念。长期使用会对大脑造成某种类型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