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禁毒工作
禁毒工作的思维导图,内容有:毒品基础知识、我国禁毒工作、毒品预防教育与戒毒康复、制毒物品管制、毒品违法犯罪,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编辑于2023-04-08 08:51:53 河南禁毒工作
毒品基础知识
毒品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毒品的概念
国家管制的,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特征
依赖性(自然属性)
生理依赖
心理依赖
耐受性
危害性
个人危害
身体危害
心里危害
家庭危害
社会危害
非法性
毒品的分类
依据毒品来源和产生方式分
植物性天然毒品
半合成毒品
合成毒品
依据毒品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分
抑制剂
兴奋剂
依据毒品的自然属性分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常见毒品的识别
麻醉药品
鸦片类
大麻类
毒品型
四氢大麻酚(THC)含量>0.3%
纤维型
THC含量<0.3%
古柯类
可卡因是古柯叶中主要的生物碱
精神药品
兴奋剂
冰毒
K粉
摇头丸
致幻剂
抑制剂
安定
我国禁毒工作
我国禁毒工作方针和原则
禁毒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
禁毒工作原则
源头治理
以人为本
依法治理
严格管理
综合治理
我国禁毒工作措施和机构设置
禁毒工作措施
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6·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实施纪念日
6·3虎门销烟纪念日
6·26国际禁毒日
12·1世界艾滋病防治日
加强禁吸戒毒工作
加强禁吸工作
治理娱乐服务场所涉毒问题
完善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
联合交管部门开展毒驾治理工作
加强戒毒工作
开展以帮扶就业为重点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推动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管理工作
提高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水平
深入推进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大力打击毒品犯罪
堵源截流
目标案件
联合侦查
重点整治
严管易制毒化学品
加强禁毒国际合作
禁毒组织机构
国家禁毒委员会
公安部禁毒局(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1998年8月设立禁毒局
中国禁毒基金会
地方性禁毒机构
港澳台禁毒组织机构和职能
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禁毒常务委员会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禁毒处
香港警务处毒品调查科
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福利署
毒品问题联络委员会
毒品问题研究咨询小组
禁毒基金会
香港禁毒义工团
香港戒毒会
澳门
澳门特别行政区禁毒委员会
其他机构
立法
执法及防治
司法起诉
台湾
法务部调查局
管制药品管理局
公益团体
毒品预防教育与戒毒康复
毒品预防教育概述
概念
普及知识,揭示危害,增强意识,提高抵制,减少犯罪
主要对象
普通人群
全体社会成员
高危人群
易沾染毒品的重点人群
任务
全面提高意识,广泛组织群众
与其他教育相结合,例如性教育,艾滋病教育等
意义
提高了群众认识,净化社会风气
减少毒品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维护政府威信,保持政府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要求、途径和模式
要求
多方参与,不留死角
国家,媒体组织,学校,单位,基层组织等
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突出对高危人群教育
加强对易涉毒场所人员教育
引导家庭做好毒品预防教育
学校大力开展教育
常抓不懈,勇于创新
严守规定,内外有别
毒品预防教育的途径
通过媒体开展
通过学校开展
通过社区和家庭开展
通过单位和基层组织开展
模式
道德说教模式
恐吓教育模式
实事求是教育模式
感情教育模式
健康促进模式
毒品预防教育的组织实施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组织实施
形式
课余时间
课堂教育
普法讲座
角色扮演
必要性
早期预防
人格养成
道德伦理
教室榜样作用
青少年涉毒案件趋势上升
中国吸毒者的社会特征和吸毒行为模式
基本经验
政府重视
建设示范学校
五个一工程
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
在中小学学生中全面开展毒品预防教育
积累了一定经验
存在的问题
主观认识不足
缺乏专门人员和经费保障
缺乏计划和科学管理
完善建议
设计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内容
抓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落实
在校生毒品预防教育教学内容和实施
针对毒品特性的教育
关于毒品类型的教育
毒品的社会属性
毒品的种类
毒品的毒性
关于吸毒产生的快感教育
耐受性教育
成瘾性教育
吸毒方式娱乐化教育
衍生性危害教育
针对主题特征的教育
针对侥幸心理误区的教育
针对怀疑心理误区的教育
针对好奇心理误区的教育
针对虚荣心理误区的教育
针对追求刺激心理误区的教育
针对消极逃避心理误区的教育
针对早期干预教育
培养学生对毒品的恐惧感
培养学生对毒品的厌恶感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家庭毒品预防教育教学内容和实施
创建无毒家庭
内容
针对家庭或者家长的毒品预防教育
针对家庭成员的毒品预防教育
家庭预防复吸教育的内容
构筑家庭防复吸壁垒
志愿者等协助教育
确定工作开展的重点难点
社区毒品预防教育教学内容和实施
创建无毒社区
意义
实现一个转变
实现一个关键
带动两个结合
创建和巩固一片净土
关键
绩效评估
四无
无吸毒
无贩毒
无种毒
无制毒
方法步骤
我国戒毒工作制度
戒毒工作体制
政府统一领导
禁毒委员会组织、协调、指导
有关部门各负其责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戒毒工作体系
四种措施与三项功能
自愿戒毒
社区戒毒
强制隔离戒毒
社区康复
主要戒毒模式
自愿戒毒
普通自愿戒毒模式
自愿戒毒强制管理模式
新型自愿戒毒模式
社区戒毒
十五日内报道,期限三年
强制隔离戒毒
对象
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社区戒毒没用的
时间
期限为两年
满一年评估良好的可解除
子主题
执行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
戒毒医疗
所内管理
社区康复
法定性
自我教育服务
融入社会的渐进性
目前我国较为成熟的戒毒康复模式
广东三水福苑模式
云南雨露社区模式
贵州阳光工程模式
戒毒措施与方法
三个阶段
脱毒阶段
药物治疗手段,一个月
康复阶段
心理训练,技能训练,六个月
社区帮教阶段
重返社会教育,1-2年
戒毒的医学治疗
因毒施治,快速介入,不能依赖药品,及时调整,多方合作,其他病症
前期准备工作
了解吸毒成瘾人员的生理症状和行为特点
进行吸毒动因调查分析
建立个人档案
进行身体检查
阿片类毒品成瘾的医学治疗
脱毒治疗方法
自然脱毒法
药物脱毒法
物理脱毒法
防止复吸治疗方法
美沙酮维持治疗
纳曲酮维持治疗
戒毒心理康复治疗
子主题
个体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
心理脱毒训练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回归社会前期戒毒人员的特点
焦虑和抑郁
情绪波动明显
应对压力的准备不充分
对戒毒规律的了解不深入
消极放弃心理
复吸与预防复吸
总体原则
建立支持系统
制定监督方案
强化心理治疗
减少复吸因素
具体措施
争取戒毒者家庭成员最大支持
建立戒毒人员的社会支持体系
加强心理治疗,减少复吸诱因
加大毒品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减少毒品来源
制毒物品管制
易制毒化学品管制
易制毒化学品基础知识
概念
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生产或者合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的化学原料及配剂
种类
依照在制毒中的用途分类
前体(母体)
试剂
溶剂
催化剂
依照化学物质的属性分类
单质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依照管制的要求分类
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
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
特征
合法性
可制毒性
管制性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
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坚持打击非法与保护合法相结合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特点
分类管理
分部门管理
分级管理
实行许可
实行进出口检查
易制毒化学品的识别
初步认定
送检
常见易制毒化学品的特性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
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管理
特许种植
计划种植
政府铲种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管理
定点生产制度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管理
定点经营制度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要求
第一类
需报国务院
第二类
省级监管部门
科研与教育单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要求
省级监管部门
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要求
第一类
先在市级取得印鉴卡,再去省
其他单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要求
省级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运输管理
运输管理
采取安全措施
邮寄管理
开具准予邮寄证明
毒品违法犯罪
毒品犯罪案件侦查
毒品犯罪案件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犯罪主体
刑法学
多为一般主体,个别为特殊主体
犯罪学
职业,社会阶层,城乡,年龄,性别等
形态上
个人、团伙、集团
犯罪对象
通常无直接被害人,犯罪对象以毒品、制毒物品、毒品原植物为主
犯罪行为
心理形态
犯罪目的
牟取非法利益
犯罪动机
内心起因
客观事实
精心策划预备阶段
准备阶段(运输工具、武器等)
延续行为(逃窜、自首等)
犯罪时间
包括策划在内全部时间
按照毒品生产制造贩运的流程时间
规律性
犯罪空间
包括场所、路线、渠道、空间
一般无明确发案现场
不固定性、瞬时性
形成较为稳定的犯罪空间
毒品犯罪案件的分类
依据案件性质分
经营牟利型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案件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犯罪案件
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犯罪案件
走私制毒物品犯罪案件
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犯罪案件
非法持有型
非法持有毒品犯罪案件
非法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犯罪案件
妨碍司法机关禁毒活动型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犯罪案件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犯罪案件
帮助毒品消费型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犯罪案件
强迫他人吸毒犯罪案件
容留他人吸毒犯罪案件
非法提供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犯罪案件
依据案件的情节后果分
一般犯罪案件
毒品案件要求数量少,不足 10 克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涉案人数少,情节一般。制毒物品案件要求数量较大
重大犯罪案件
毒品案件要求数量较大,涉案人数多或情节严重。制毒物品案件要求数量大
特别重大犯罪案件
毒品案件要求数量大,或从事毒品犯罪集团活动、武装掩护、暴力抗拒、参与有组织国际贩毒
毒品犯罪案件根据《刑法》的罪名分类
子主题
根据《刑法》第 347-357 条之规定,我国《刑法》将毒品犯罪分为十二个罪名,与之相对应的就可以分为十二种毒品犯罪案件: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案件
非法持有毒品犯罪案件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犯罪案件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犯罪案件
走私制毒物品犯罪案件
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犯罪案件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犯罪案件
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犯罪案件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犯罪案件
强迫他人吸毒犯罪案件
容留他人吸毒犯罪案件
非法提供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犯罪案件
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
没有特定报案人
一般刑事案件的成立, 往往是犯罪案件已经发生(或开始),危害的后果已经出现(或产生)。而毒品案件一般没有特定的报案人, 买卖双方都是受益者,也都是法律的触犯者
没有特定侵害人、被害人和证人
贩毒案件通过毒品交易来牟利,一般是以贩运、携带、买卖等“贸易方式” 来完成犯罪,目的是获取巨额利润,实施过程无对抗性。买卖双方都是受益者,吸毒者也隐瞒自己的购毒行为,过程隐蔽,高度保密,缺乏目击证人
没有明确具体的发案现场
毒品犯罪环节众多,过程保密性高、流动性强、区域跨度大,犯罪现场的形成只存在一瞬间(尚未发现即消失)
表现形式不同
隐蔽性强(智能化),发现线索难,调查取证难
对抗性强(武装化),武装贩毒、反侦查能力强
集团化性,各环节高度组织化,多路人马参与
跨区域性,跨国、跨地区
侦查方式不同
侦查起点不同,多为人或毒品、毒赃,适时破案
侦查顺序不同,查证重点是“现在和未来”
侦查策略不同,强调“手段”、“策略”、“经营”
毒品犯罪案件侦查措施
常规侦查措施
调查访问
讯问
搜查与扣押
毒品犯罪案件特殊侦查措施
公开查缉
控制下交付
金融调查
毒品犯罪案件秘密侦查措施
内线侦察
化装侦查
打入侦查
贴靠侦查
逆用侦查
外线侦查
跟踪
守候
常见的贩卖毒品类犯罪案件
大宗毒品犯罪案件
零星贩毒案件
毒品违法案件查处
毒品违法案件的特征
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违反治安管理法律规范
应当收到治安管理处罚
涉毒治安案件的查处程序
受案
接受报案
审查材料
管辖和回避
调查
传唤
询问
勘验、检查
检测
证据
处理决定
不得超过30日,重大复杂的经批准可以延长三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