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诊断学——正常心电图
诊断学——正常心电图的思维导图,内容分为:测量、正常心电图、小儿心电图,可以直接下载,有助于知识点记忆。
心血管系统的所有内容,包括病理生理药理诊断,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抗结核药与抗麻风药,汇总了结核分枝杆菌、抗结核病药物的分类、常用抗结核药的分类(按作用特点)、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抗麻风病药、对氨基水杨酸PAS、链霉素SM,S、吡嗪酰胺PZA,Z、乙胺丁醇EMB,E、利福平RFP,R、异烟肼INH,H的知识。
药理学中抗病毒药的相关知识,分享了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唑类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特比奈芬的内容,一起来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心电图
测量
走纸速度25mm/s
每条纵线间(1mm)表示0.04s(40ms)
每5格构成一大格,横坐标为0.2s(200ms)
标准电压1mV=10mm
每条横线间(1mm)表示0.1mV
每5格构成一大格,纵坐标为0.5mV
正常心电图
P波
心房肌除极
形态
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
心房除极综合向量指向左、前、下
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
avR导联向下
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
时间
<0.12
振幅
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mV
PR间期
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正常心率时PR间期为0.12~0.20s
QRS波群
心室肌除极
<0.11s,多数在0.06~0.10s
形态和振幅
胸导联
V1
R波一般不超过1.0mV
V2
rS
V5
V6
qR、qRs、Rs、R , (R<2.5mV)
R波 : v1<2<3<4<5>6
S波 :v2>3>4>5>6
V3、V4的R波振幅与S波大致相等
肢体导联
Ⅰ、Ⅱ导联
QRS波群主波向上
Ⅰ导联的R波<1.5mV
Ⅲ导联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多变
aVR导联
QS、rS、rSr'、Qr
QRS波群主波向下
R波<0.5mV
aVL、aVF导联
qR、Rs、R型,也可呈rS型
aVL导联的R波<1.2mV
aVF导联的R波<2.0mV
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
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8mV
否则称为低电压
R锋时间
V1、V2<0.3s
V5、V6<0.5s
延长见于心室肥大、预激综合征、心室内传导阻滞
Q波
<0.03(除Ⅲ和aVR导联外)
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1/4
心梗心电图三联征
病理性Q波
弓背向上抬高
”V“型尖锐倒置P波
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
心梗、肺气肿、心肌病
J点
QRS末和ST段起始之交界点
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随ST段的偏移发生移位
心动过速等—心室除极与心房复极并存—心房复极波与PRS波群后段重叠—J点下移
ST段
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为一等电位线,有时可有轻微的偏移
ST段下移
<0.05mV
ST段抬高
V2和V3导联较明显,可达0.2mV或更高
V1~V2<0.1mV , V3<0.5mV
V4~V6导联及肢体导联抬高程度很少超过0.1mV
早期复极
部分正常人(尤其是年轻人),可因局部心外膜区心肌细胞提前复极导致部分导联J点上移、ST段呈现凹面向上抬高
V2~V5导联及Ⅱ、Ⅲ、aVF导联
大多属正常变异
T波
心室快速复极
不对称,前半部较平缓、后半部较陡
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Ⅰ、Ⅱ、v4~v6导联向上
aVR导联向下
Ⅲ、aVL、aVF、v1~v3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其它导联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胸导联有时可达1.2~1.5mV
QT间期
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
QT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
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
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
校正的QT间期(QTc)
Bazett公式:QTc=QT/√RR
QTc就是RR间期为1秒(心率60次/分)时的QT间期
超过0.44s即认为QT间期延长
男性QTc间期≥0.45秒,女性≥0.46秒。
不同导联之间的QT间期存在一定的差异
正常人不同导联间的QT间期差异最大可达50ms
V2、V3导联QT间期最长
u波
心室肌舒张的机械作用
在T波之后0.02~0.04秒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
前半部斜度较陡,而后半部斜度较平缓,与T波恰好相反
u波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
u波在胸导联较易见到,以V2~V3导联较明显
u波振幅的大小与心率快慢有关
心率增快时u波振幅降低或消失
心率减慢时山波振幅增高
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低血钾
u波倒置可见于高血压和冠心病。
小儿心电图
总的趋势
右心室占优势型转变为左心室占优势型
1.小儿心率比成人快
10岁以后即可大致保持为成人的心率水平(60~100次/分)
小儿的PR间期较成人为短,7岁以后趋于恒定(0.10~0.17秒)
小儿的QTc间期较成人略长
2.小儿的P波时间较成人稍短(儿童<0.09秒),P波的电压于新生儿较高,以后则较成人为低
3.婴幼儿常呈右心室占优势的QRS图形特征
I导联有深S波
V1(V3R)导联多呈高R波而V5、V6导联常出现深S波
Rv1电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R逐渐增高
小儿Q波较成人为深(常见于Ⅱ、Ⅲ、aVF导联)
3个月以内婴儿的QRS初始向量向左,因而V5、V6常缺乏q波
新生儿期的心电图主要呈“悬垂型”,心电轴>+90°,以后与成人大致相同。
4.小儿T波的变异较大,于新生儿期,其肢体导联及右胸导联常出现T波低平、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