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原理
什么是教育?教育有什么作用?教育该如何运行?欢迎学习教育学原理的知识。
编辑于2023-04-09 10:28:34 四川省教育学原理
什么是教育?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一、概念
1.含义
2.研究对象
3.研究任务
4.教育学的价值
二、发展
1.萌芽
2.独立形态
3.多元化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实科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
4.理论深化
第二章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概念及本质
1.教育概念
(1)广义
(2)狭义
(3)教育的本质/质的规定性
2.其他概念
(1)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
(2)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3)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
二、教育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内容
4.教育活动方式
三、教育发展
1.起源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2.古代教育的特点
3.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有什么作用?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一、人的发展
二、规律/特点
三、因素
1.遗传
2.环境
3.能动性
4.学校教育
拓展
内发论
外铄论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
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之变迁功能
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
生态功能
人口,科技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之流动功能
关系
(二)教育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功能
本体功能
派生功能/社会功能
变迁功能
流动功能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教育先行
(二)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教育该如何运行?
宏观方面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述
1.2概念2关系
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
2.教育目的的理论(三对半)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外 内
外在目的论
内在目的论
生活说
教育准备生活说
教育适应生活说
全面发展观/全面发展学说
3.我国的教育目的
1.依据
2.精神实质/基本精神
3.普通中小学的任务和性质
4.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
含义
构成
德
智
体
美
劳
实现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1.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制的类型
1.双轨制
2.分支型学制
3.单轨制
(二)现代学制的变革
三、我国的学制
1.我国学制的演变
2.我国学制的形态
3.我国学制的趋势/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
终身教育
义务教育
中观方面
第七章 课程
一、课程概论
(一)课程概念
(二)古德莱德课程分类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四)课程开发的产品
课程计划 /课程方案
课程标准
教材
二、课程理论流派
(一)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二)杜威的经验课程论
(三)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四)泰勒的目标模式
三、课程类型(论争)
学科的固有属性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学科课程
综合课程
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主体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课程的呈现方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5
一元化课程
多元化课程
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课程任务
基础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
四、课程设计
1.设计课程目标
含义
依据
关系
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内容
特点
关注问题
评价
2.选择课程内容
3.组织课程内容
1
学科逻辑
心理逻辑
2
直线式
螺旋式
3
纵向组织
横向组织
4.进行课程评价
五、课程改革
(一)世界课改趋势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课改
理念
目标
微观方面
教什么?
第8-9章 教学
一、教学概述
教学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5)
2.教学过程的阶段
(1)传授式教学的阶段(传授——接受教学)
(2)探究式教学的阶段(问题——探究教学)
3.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掌握知识与培养品德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
(5)教师与学生
4.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
课后教导
教学评价
如何上好一堂课?
三、教学组织形式
1.含义
2.种类
(1)个别教学制
(2)班级授课制
(3)其他新型组织形式
分组教学
翻转课堂
其他尽量多看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四、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8个
(二)教学方法
1.含义
2.依据/选择
3.相近词汇
9个
五、教学评价
1.概论(含义)
教学评价的种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2.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3.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4.评价观/教学评价的改革
第10章 德育
一、德育概论
1.含义
2.特点
3.功能
4.任务
5.内容
二、德育过程
三、德育原则
四、德育方法
五、德育途径
谁来教?谁来学?
第11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
1.劳动特点
2.劳动价值
3.权利与义务
4.角色扮演
5.教师的素养
6.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
学生
1.含义
2.学生观
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师生关系
1.特点
2.类型
3.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5.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6.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12章 班主任
班主任
1.工作概述
(1)意义
(2)任务
(3)素质要求
(4)工作内容与方法
2.班集体的培养
1.功能
2.概念
(1)班集体
(2)学生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3.集体的发展阶段
4.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谁来管理?
第13章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概述
1.学校管理
2.学校管理体制
3.校长负责制
学校管理的详情
1.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2.学校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原理
什么是教育?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一、概念
1.含义
2.研究对象
3.研究任务
4.教育学的价值
二、发展
1.萌芽
2.独立形态
3.多元化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实科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
4.理论深化
第二章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概念及本质
1.教育概念
(1)广义
(2)狭义
(3)教育的本质/质的规定性
2.其他概念
(1)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
(2)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3)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
二、教育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内容
4.教育活动方式
三、教育发展
1.起源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2.古代教育的特点
3.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有什么作用?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一、人的发展
二、规律/特点
三、因素
1.遗传
2.环境
3.能动性
4.学校教育
拓展
内发论
外铄论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
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之变迁功能
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
生态功能
人口,科技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之流动功能
关系
(二)教育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功能
本体功能
派生功能/社会功能
变迁功能
流动功能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教育先行
(二)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教育该如何运行?
宏观方面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述
1.2概念2关系
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
2.教育目的的理论(三对半)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外 内
外在目的论
内在目的论
生活说
教育准备生活说
教育适应生活说
全面发展观/全面发展学说
3.我国的教育目的
1.依据
2.精神实质/基本精神
3.普通中小学的任务和性质
4.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
含义
构成
德
智
体
美
劳
实现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1.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制的类型
1.双轨制
2.分支型学制
3.单轨制
(二)现代学制的变革
三、我国的学制
1.我国学制的演变
2.我国学制的形态
3.我国学制的趋势/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
终身教育
义务教育
中观方面
第七章 课程
一、课程概论
(一)课程概念
(二)古德莱德课程分类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四)课程开发的产品
课程计划 /课程方案
课程标准
教材
二、课程理论流派
(一)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二)杜威的经验课程论
(三)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四)泰勒的目标模式
三、课程类型(论争)
学科的固有属性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学科课程
综合课程
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主体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课程的呈现方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5
一元化课程
多元化课程
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课程任务
基础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
四、课程设计
1.设计课程目标
含义
依据
关系
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内容
特点
关注问题
评价
2.选择课程内容
3.组织课程内容
1
学科逻辑
心理逻辑
2
直线式
螺旋式
3
纵向组织
横向组织
4.进行课程评价
五、课程改革
(一)世界课改趋势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课改
理念
目标
微观方面
教什么?
第8-9章 教学
一、教学概述
教学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5)
2.教学过程的阶段
(1)传授式教学的阶段(传授——接受教学)
(2)探究式教学的阶段(问题——探究教学)
3.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掌握知识与培养品德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
(5)教师与学生
4.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
课后教导
教学评价
如何上好一堂课?
三、教学组织形式
1.含义
2.种类
(1)个别教学制
(2)班级授课制
(3)其他新型组织形式
分组教学
翻转课堂
其他尽量多看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四、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8个
(二)教学方法
1.含义
2.依据/选择
3.相近词汇
9个
五、教学评价
1.概论(含义)
教学评价的种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2.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3.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4.评价观/教学评价的改革
第10章 德育
一、德育概论
1.含义
2.特点
3.功能
4.任务
5.内容
二、德育过程
三、德育原则
四、德育方法
五、德育途径
谁来教?谁来学?
第11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
1.劳动特点
2.劳动价值
3.权利与义务
4.角色扮演
5.教师的素养
6.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
学生
1.含义
2.学生观
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师生关系
1.特点
2.类型
3.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5.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6.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12章 班主任
班主任
1.工作概述
(1)意义
(2)任务
(3)素质要求
(4)工作内容与方法
2.班集体的培养
1.功能
2.概念
(1)班集体
(2)学生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3.集体的发展阶段
4.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谁来管理?
第13章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概述
1.学校管理
2.学校管理体制
3.校长负责制
学校管理的详情
1.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2.学校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