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卫第8版《流行病学》——第十四、十六、十八章
流行病学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子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这几章的内容不是特别的重点,主要以了解为主
编辑于2023-04-14 17:47:00 广东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第十四、十六、十八章
第十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概述
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分类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社会安全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界定条件
1、范围为一个社区(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自然村)或以上
2、伤亡人数较多或者可能危及居民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3、如不采用有效控制措施,事态可能进一步扩大
4、需要政府协调多个部门参与,统一调配社会整体资源
5、必须动员公众群策、群防、群控,需要启动应急措施或预案
特征
突发性
准备和预防的困难性
表现呈多样性
处置和结局复杂
群体性
后果的严重性
突发事件造成的公共卫生问题
生态环境破坏
水源污染
食品污染
媒介生物滋生
传染病流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的内容
事件的类型和性质
发展趋势分析
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防控措施效果评价
事件分级和启动响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过程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要有规律的贯穿于整个公共卫生保障实施的过程中
风险分析:对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
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并作出决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意义
1、查明原因
2、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
3、终止暴发或流行
4、提高疾病的检测能力
暴发调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信息收集与报告
信息收集与报告
信息报告范围与标准
现场卫生学评价
评价目的
评价对象与内容
资料收集
评价报告
传染病防控
病人隔离与疫区划分
疫源地消毒
媒介生物控制
个人防护
其他控制
医疗救治
食品,饮用水卫生措施
环境卫生处理
卫生宣传和风险沟通
心理援助
第十六章 分子流行病学
概述
分子流行病学的定义
分子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分子”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来解决流行病学的问题。而“流行病学”则是从流行病学的观点出发,运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人群生物样本中所检测到的结果,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对人群中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的诠释
分子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和生物群体中医学相关生物标志的分布及其与健康/疾病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并探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疾,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发展简史
产生背景
疾病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
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
发展历程
分子流行病学概念的演变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的产生发展
分子流行病学在我国的发展
分子流行病学的应用现状
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
1、传统流行病学以观察病例发生或死亡为基础进行描述和分析,这种以“病例为基础”的研究只能涉及冰山的顶部,而更大的、隐没在海水下面的“冰山”。则具有更重要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意义,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使得探索并阐明“海水下面的冰山”成为可能。
2、传统流行病学在研究暴露与疾病关系时,通常从宏观出发,观察人群是否暴露于某病因或危险因素,然后根据最终发病、死亡或其他事件的结果来推断疾病病因,但由于“黑匣子”的存在,难以得到暴露和疾病之间关联的直接证据。而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子和基因水平阐明生物标志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健康/疾病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可以全面阐明疾病自然史,打开传统流行病学中的“黑匣子”,为病因学研究和防治措施评价开辟新的途径
3、分子流行病学不是一门独立,而是传统流行病学的发展和深入,从课题设计和资料分析仍沿用了传统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冰山现象:疾病的冰山现象是指医生诊断不出和用社区人群疾病监测的方法也未能发现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淹没在水下的部分,包括:未能就医,虽就医但未能正确诊断,诊断了但未报告的疾病
生物标志
暴露标志
定义:指与疾病或健康状态有关的暴露因素的生物标志
分类
外暴露标志
定义:只暴露因素进入机器之前的标志和剂量,可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
分类
生物性因素: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毒素
非生物性因素:化学,物理因素
内暴露剂量标志
指被宿主吸收的外源性暴露物质的梁,这是外源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可靠依据
不仅能反映多种途径暴露的总水平,而且能避免机体在吸收、代谢的生物转运过程中个体差异的影响,定量的显示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实际暴露水平和分布
生物有效剂量标志
是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与靶组织细胞内D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外源性物质或反应产物的含量
反应靶细胞分子内接触剂量
主要包括DNA加合物,蛋白质加合物,DNA蛋白交联物等
效应生物标志
定义:是指宿主暴露后产生功能性或结构性变化,并进一步引起疾病亚临床阶段和疾病发生过程的生物标志
分类
早期生物效应标志
由于结合到靶组织上的外源性物质的持续作用,引起组织细胞的生物改变,从而产生疾病前期的生物标志
应用此类标志物可以更好的研究不同暴露因素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机制
主要包括细胞毒性反应,染色体畸变,DNA、RNA和蛋白质表达,DNA甲基化水平以及细胞功能的一些早期变化(如DNA修复以及免疫的功能改变)等
结构和(或)功能改变标志
主要指形态学或功能学的改变,是指在暴露-疾病连续带中更接近观察终点,即疾病发生的标志物
如增生或癌前病变
通常来自靶器官的组织
临床疾病标志
是疾病发生后特有的分子生物标志,对于了解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选取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如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
易感生物标志
易感性标志:是指在暴露因素作用下,宿主对疾病发生、发展易感程度的生物标志
研究主要方法
研究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病例研究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基于家系设计的连锁分析
生物标本库的采集
生物标本库的概念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生物标本
血液
口腔脱落细胞
尿液
肿瘤组织、
大型人群队生物标本库
生物标志的选择和检测
生物标志的选择
原则
1、生物标志应特异、稳定
2、标本采集、储存方便
3、检测方法简单、实用,而且操作规范,便于与同类研究结果比较
4、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高
测量指标选择
暴露指标
效应指标
易感性指标
生物标志的检测
实验中的质量控制
第十八章 循证医学与系统综述
循证医学
概述
循证医学: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
最佳的研究证据
高素质的临床医师
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病人的参与
系统综述
概念:运用一定的标准化方法,针一特定问题的相关研究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并对他们鉴定、选择和严格评价,从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报告中提取相关资料,做整合性分析,最终得出综合性的结论
系统综述与传统综述的比较
步骤和方法
1、选题和制定研究方案
2、检索和收集原始文献
3、根据入选标准选择合格的研究
4、评估入选研究的质量
5、提取信息,填写摘录表,建立数据库
6、汇总结果
异质性检验
meta分析
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
7、总结报告
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