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望远镜发明
华南师范大学 光学发展与人类文明 第五单元思维导图,介绍了望远镜的发明、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欢迎了解。
华南师范大学 光学发展与人类文明通识选修课 第七和第八单元思维导图,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华南师范大学 光学发展与人类文明 一至三单元思维导图,介绍了古希腊、古阿拉伯、中世纪欧洲、古中国,一起来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天文望远镜
望远镜的发明
16世纪,汉斯·利帕希和学徒:第一架望远镜
1610年,伽利略集结望远镜观测的新天文发现所发表的著作《星际信使》
科学意义
望远镜的测远观天一近代科学科学方法:实验+理论
折射望远镜
基本类型
伽利略型望远镜
凸凹透镜,无中间实像,正立像
开普勒型望远镜
双凸透镜,有中间实像,倒立像
共同点:视觉放大率,均等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之比
沙伊尔的正像设计
在开普勒型基础上级联第三片透镜,转正立像
光学原理
物镜:聚物光;目镜:观察成像。
物镜与目镜的共焦,使望远镜可以看到无限远。光线平行出射,由于共焦,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
物镜口径越大,接受的物光越多,成像越清晰
像差困扰
球差
像点的位置是透镜孔径r的函数
条件:无限远物点发射的、单一颜色或波长的光,物点与像点无法一一对应。
解决方法:使用表面弯曲程度较小的长焦距透镜,当平行光入射时,经物镜不同口径的入射光线所产生的偏折较小,汇聚点位置更加接近
约翰·多朗德家族:凹凸双合透镜组
色差
玻璃对各单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存在色散。经过透镜折射后,各单色光的会聚位置不同
条件:无限远物点发射的白光入射
消色差复合透镜
关键:凹透镜的色散本领比凸透镜的大
凸透镜对蓝光的会聚偏折角大于红光,凹透镜的色散本领更大,蓝光的发散偏折角远大于红光
通过合理设计:凹透镜对色光的发散足以抵消凸透镜造成的色差,最终各色光的出射角度方向接近
凸凹复合透镜,暑牌玻璃的凸透镜,火石玻璃的凹透镜
发明者:切斯特·穆尔·霍尔
推广:约翰·多朗德家族 - 两片型、三片型
相关应用及意义
17世纪中叶,长镜身折射镜时代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37米县空望远镜
约翰内斯·赫维留:46米望远境
19世纪,折射望远镜的天文学应用巅峰时期
意义
人类借助望远镜重新定义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认识到了不仅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不是银河系的中心。
反射望远镜
典型设计
牛顿的反射型望远镜
第一架:长15cm,主物镜口径约2.5cm,物像放大40倍
第二架:长16cm,主物镜口径为5cm
主副镜组合的“折轴”物镜系统
平面副镜、凹面主镜
副镜只挡住小部分入射光
尼科洛·祖奇的反射望远镜
观察者遮挡入射光
格力高式望远镜
改进思路:建模计算
消色差:反射镜一透镜
消球差:镜片形状(球面一抛物面主镜+球面副镜)
卡塞格林式望远镜
副镜:位于主精交点之前的凸面镜
优点:利用凸面镜的发散特性消球差,镜筒设计更紧凑
反射望镜vs折射望远镜
金属反射镜缺点
低反射率、表面易氧化,需经常抛光
大尺寸镜面易发生形变
折射望远镜缺点
大尺寸、完美折射透镜的制备难度高
威廉·赫歇尔三架代表性望远镜
口径15cm,焦距2cm
发现天王星
口径45cm,焦距6m
20年星云观测,发现天王星的二卫星
口径1.22m,焦距12.2m
发现士星的第6、7颗卫星
18世纪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