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必修一历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
必修一历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具体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14年、解放战争,欢迎查看。
编辑于2023-04-24 13:17:33英语语言学 Word and Morphology 形态学 胡壮麟,详细阐述了词与形态学的基本概念、词的独立性、结构、分类以及形态学过程,为理解英语语言学中的这两个重要概念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英语语言学-心理语言学 -胡壮麟 Language and Congnition psycholinguistics,Congnition、Psycholinguistics、Congnitive Linguistics,认知(Cognition)指的是心理过程或认识能力,包括意识、感知、推理和判断等。在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中,语言被视为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体现。
英汉对比研究——被动与主动,物称与人称。英语和汉语在物称与人称的使用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背后反映了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上的不同。通过英汉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特性和差异,促进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对于英汉互译有重大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语言学 Word and Morphology 形态学 胡壮麟,详细阐述了词与形态学的基本概念、词的独立性、结构、分类以及形态学过程,为理解英语语言学中的这两个重要概念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英语语言学-心理语言学 -胡壮麟 Language and Congnition psycholinguistics,Congnition、Psycholinguistics、Congnitive Linguistics,认知(Cognition)指的是心理过程或认识能力,包括意识、感知、推理和判断等。在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中,语言被视为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体现。
英汉对比研究——被动与主动,物称与人称。英语和汉语在物称与人称的使用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背后反映了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上的不同。通过英汉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特性和差异,促进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对于英汉互译有重大帮助。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
鸦片战争
第一次 1840年6月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林则徐1839年6月
根本原因: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
影响
1842年8月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危害: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和关税自主权;增加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次 1856年 英法联军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根本原因:外国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
影响
1858《天津条约》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天津、北京被攻陷,圆明园被洗劫并火烧
1860《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鸦片走私,银价激涨
洋货涌入,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各级官吏搜刮百姓
连年自然灾害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暴动
过程
1851年1月,洪秀全,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2年春,太平军突围北上,迅速壮大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位国都
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失败,西征大捷,进入全盛时期
1856年秋,内讧
1858局势暂时稳定
结果
1853年冬《天朝田亩制度》
1859 洪仁玕《资政新篇》
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开设新式学堂
子主题
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原因:
日本为资本主义寻求出路
导火索: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影响:
《马关条约》1895年4月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税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刺激了中华民族真正觉醒,中国社会发生变革
义和团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
原因:借口镇压义和团
影响
《辛丑条约》1901年9月
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本息合计9.8亿两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沦为“洋人的朝廷”,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
内容: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推翻清政府的一系列革命活动
过程
1894檀香山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905东京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创刊《民报》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
1912年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积极性
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局限性
反帝反封建任务未完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意义
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爱国革命运动
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成立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原因
共同面临北洋军阀
必须统一战线
过程
1923中共三大通过合作决定,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合作形成
1925国民政府广州成立
1926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1927年4月12蒋介石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陈独秀右倾错误
7月15日,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会议给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1927年9月秋收起义
1927.10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选为主席
1934年10月开始红军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0月长城胜利结束
粉碎国民党围剿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革命新局面开始了
抗日战争14年
1931九一八事变
1937七七卢沟桥事变,8月全面抗战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徐州会战(台儿庄),武汉会战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40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1941年潘家峪惨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2正式签字投降
过程
意义
第一次反侵略完全胜利
增强了全国人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提高
解放战争
内战爆发
1945年8月重庆谈判 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避免内战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进攻,被解放军粉碎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挺近大别山,反攻
1948年9月,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1949年1月平津战役胜利,北平和平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4月和谈破裂
4月21日渡江战役爆发
4月23日,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影响
国内实现中国独立和统一
国际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士气
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结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