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心09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第九章/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编辑于2023-05-05 16:43:35 上海情绪和情感
情绪情感概述
定义
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特点
主观体验
自我报告法
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
测谎仪
成分
两极性
快感度
愉快-不愉快
主体需要满足程度
紧张度
紧张-轻松
想要动作的冲动的强弱
激动水平
激动-平静
放映个体的机能状态
强度
强-弱
划分情绪情感水平的标志
功能
适应功能
通过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求,求的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组织功能
积极情绪有协调、组织作用;消极情绪有干扰、破坏作用
信号功能
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也称社会功能
动机功能
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激励人活动,提高效率
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愚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求想联系的,统称为感情
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表现强度
区别
需要
情绪-生理需要
情感-社会性需要
发生
情绪-反应性和活动性
情感-内心感受和体验
稳定性
情绪-情景性、短暂性、激动性
情感-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
表达方式
情绪-冲动性和外部表象
情感-内敛
情绪
维度
基本情绪
人与动物共有的情绪、先天的。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普拉切克
8种:恐惧、惊讶、悲伤、厌恶、愤怒、期待、快乐、信任
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组合
情绪状态
心境
一种较微弱、平静而持续的带有渲染作用的情绪状态
特点
发生强度和激动性:微弱而持续
持续时间:稳定的、持续时间较长
作用范围:非定向的、弥散性的
激情
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往往由重大事件引起
特点
爆发性
冲动性
意识狭窄现象
持续时间短暂
确定的指向
明显的外部表现
应激
受到威胁时,意料之外的紧张状况下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
超压性
超负荷性
阶段
警觉阶段
通过自身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
阻抗阶段
通过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加等,充分动员人体的潜能
衰竭阶段
紧张的刺激持续存在、阻抗持续下去,适应能力用尽, 机体被自身防御力损害,导致适应性疾病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情感
道德观
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特点
历史性
社会性
类别
知觉的道德感
形象的道德感
榜样
伦理的道德感
理智感
智力活动过程中,认知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
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在评价自然特征和社会行为特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分类
自然美感
社会美感
艺术美感
特点
愉悦的体验
带有好恶倾向
热情
对人、事、物等肯定、强烈、稳固而深厚的情感体验
含有意志成分,具有积极性
表情
含义
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状态下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外部行为上表现的变化或活动
分类
面部表情
主导作用
吉特
快乐、痛苦表情最易辨认
怀疑、怜悯表情最难辨认
艾克曼
眼睛对表达忧伤最重要
口部对表达快乐与厌恶最重要
不同文化在识别基本情绪表情上高度一致
达尔文
《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情》
表情是天生的
身段表情/姿态表情
身体表情
手势表情
后天习得
语调表情
言语表情中的语调表情又称为副语言
人际距离
亲密区
亲密的人
个人区
朋友
社会区
熟人
公众区
陌生人
生理机制
植物性神经活动的变化
呼吸/心率、血压和血管容积/皮肤电/内、外分泌腺
测谎仪
下丘脑
情绪及动机性行为产生;支配愤怒和恐惧
网状结构
唤醒功能;向下发放情绪外部表现;向上传送及后某种情绪状态产生主观体验
杏仁核
恐惧反应的中枢,识别和产生消极情感
海马
情绪调节
扣带回
情绪加工
大脑皮层
额叶皮层
左
积极情感
右
消极情感
脑电波的变化
理论
詹姆斯-朗格理论 外周理论
情绪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觉
朗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强调血液系统的影响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
对外周理论质疑
各种情绪状态下,机体的生理变化差异不大
机体生理变换缓慢,情绪变化快
机体某些变化由药物引起,但药物不能引起情绪变化
情绪产生的中心是丘脑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同时发生
情绪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强调认知评价的作用
情绪产生过程“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三因素理论
三因素
体验到生理唤醒
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唤醒
相应的环境因素
实验
过程
注册肾上腺素,第一组:告知药物反应;第二组:告知不重要的反应;第三组:没有任何说明。然后每组分两组,一组看滑稽表演,一组回答繁琐问题并指责,引起发怒。
结果
第一组两种情结都没情绪反应。第二、三组在愉快情景愉快,愤怒情景愤怒
结论
第一组说明认知因素影响;二三组说明生理唤醒和环境因素影响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说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个层次评价
初评价
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程度
次评价
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再评价
对情绪和行为反应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伊扎德动机-分化理论
人格由六个子系统组成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情绪是分化的,存在着具有不同体验的独立情绪,具有动机功能
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具有适应功能
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情绪智力
巴昂
情绪商数
情商,EQ
沙洛维三种能力
准确认知、评价和表达情绪
有效调节情绪
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行为过程
丹尼尔·戈尔曼
五方面能力
自知
认识自身情绪
自控
妥善管理自己情绪
热情、坚持
自我激励
社交技巧
认识他人情绪
人际关系的管理
工作EQ
自我觉察、自我管理、社交觉察、人际关系管理
沙洛维和梅耶四种能力
对情绪的认知、评估和表达能力
情绪对思维活动过程的促进能力
理解和感悟情绪,在对情绪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能力
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
情绪调节三个方面
具体情绪的调节
唤醒水平的调节
情绪成分的调节
格罗斯情绪调节
情绪发生前-原因调节
情景选择
趋近或避开
情景修正
根据问题特点控制情景
注意转换
认知改变
情绪发生后-反应调节
对反应趋势(心理体验、表情、生理反应)施加影响,主要为抑制表情
情绪认知调节
埃利斯ABC理论
A(Antecedent)事件发生前因
C(Consequence)事情的后果
B(Bridge)情景的评价与揭示
合理情绪疗法
不同的B产生不同的C,改变B
不良情绪调控
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转移注意力
合理地发泄情绪
适当场合哭
他人倾诉
剧烈运动
放声歌唱或喊叫
主动用言语控制调节情绪
策略
回避和接近策略
控制和修正策略
注意转移策略
认知重评策略
表达抑制策略
合理表情策略
健康情绪的培养
学校的健康情绪教育
家庭的早期健康情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