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你能找到的最全面的【初中物理实验汇总】
你能找到的最全面的【初中物理实验汇总】包含物理全部实验,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5-05 22:17:02 北京市初中物理实验汇总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目的
1、通过实验,认识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2、进一步练习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3、进一步学习使用图象分析问题的方法
实验器材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细线、硬纸片、停表
实验步骤
1、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的铁下方,将石棉网放在铁网上,并调整到适当高度,将温度计悬挂于铁架台的支架上,并调整温度计到适当高度,通过中间有孔的纸板放入水中。如图所示
2、记下水的初温及起始时间,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说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水温接近90°C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同时观察现象。在图中作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实验结论
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水在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的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
1、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
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壁
4、烧杯中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全部浸入水中
5、实验时不要用手碰烧杯,以免烫伤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
实验器材
平面镜、可折转的纸板、激光笔、量角器
实验步骤
1、把一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将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2、利用激光笔发出的一条光线沿纸板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纸板两侧在同一平面上,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如图所示
3、向后折转纸板,观察反射光线情况
4、让纸板在同一平面上,光线沿纸板一侧入射,在另一侧纸板上得到反射光线,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
5、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几次
6、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实验结论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事项
让光束斜射到平面镜上,适当调节光束照射的角度和位置,使纸板上出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最好能调节为一个较容易读数的入射角,这样,反射角也容易测量了
实验时,室内光线稍暗些,以便于观察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
1、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距离关系
2、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实验器材
玻璃板、光屏、白纸、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位置
2、在玻璃板的一侧直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4、将相同大小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观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5、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6、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与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看它与平面镜的关系
实验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注意事项
1、蜡烛应选择较粗的,实验时可将烛焰调整小一些,目的是避免因蜡烛燃烧过快使其长度变化大,影响观察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的效果
2、选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或茶色玻璃板效果会更好,尽可能选薄一些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3、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清晰,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4、物体移动时,感觉像变化是由于视觉造成的,无论镜面大小如何变化,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平面镜总能成一个与物体等大的像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体会间接测量的方法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细线、钩码、光滑木板和粗髓木板各一块
实验步骤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较光滑的木板土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填入表格
2、如图所示,在桌面上放一较粗糙的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较粗糙的木板上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填入表格。并比较F1与F2的大小
3、在木块上放一个重物,再在较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如图丙所示,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3,并与F1的大小进行比较。(其余的猜想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
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大小有关,又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髓,滑动摩擦力越大
注意事项
1、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并调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要在同一直线上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3、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长木板上要做匀速直线运动
4、实验中可以固定弹簧测力计不动,拉动长木板。这样即使木板没有匀速运动,对实验也没有影响,实验更容易操作;而且弹簧测力计相对操作者静止,可使读数更准确
浮力
实验目的
子主题
实验器材
子主题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p (V2-V1)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
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平面镜成像
方案
原理
光的反射
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体的距离与平面镜垂直
步骤
1、将实验台放在桌子上,使其稳定
2、将平面镜竖直地放在实验台上,使其成为一面竖直的平面
3、在平面镜前方约15-20cm处放置一个物体,比如说是一张片纸
4、通过观察镜中的图像,测量物体与镜面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5、用尺子测量物体和其在镜中成像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6、将物体移动到不同的位置,并重复步骤4和5,记录下每次测量的数据
7、将记录下来的数据整理,分析物体在不同位置时的成像特点,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考点
薄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两只相同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等效替代法
方格纸:确定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光屏:判断实像还是虚像
小车速度
猜想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原理
v= s/t
器材
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
步骤
1.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记A、B、C
2.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则t1 = tB
3.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 ,则t2 = tC-tB
4.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考点
长度读法
分度值的下一位,是否从0刻度线开始
时间读法
秒表分度值及分钟和秒
公式计算
注意单位换算1m/s=3.6km/h

凸透镜成像
工具
光具座、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
步骤
1. 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 第一次实验物距u>2f ,定好物距后,移动光屏找烛焰的像,观察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及物距、像距。
3.第二次实验物距u=2f ,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及物距、像距。
4. 第三次实验物距f<u<2f,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及物距、像距。
5.第四次实验物距u=f ,观察有无成像;物距u<f ,从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左侧的蜡烛
结论

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
考点
远凸近凹
作图
注意事项
1、实验前首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与光具座平行的一条直线上,目的是使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和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
2、在同一个物距范围内取两组以上的物距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密度
原理
p=m/v
器材
天平、量筒
步骤
方法1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 V1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水面到达刻度 V2 
方法2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1
2.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4、计算液体的密度:p=(m1-m2)/V
考点
托盘天平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或工作台上
2.先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一样,这时横粱平衡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4.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左物右码)添加砝码时,应先大后小
5.即m物=m砝+m游,要写明单位
6.实验结束,砝码放回盒内,把游码拨回标尺的零刻度处,以备下次使用
量筒
俯视读数会偏大,仰视读数会偏小;(俯大仰小
注意事项
1、天平使用前要先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再调平,然后使用
2、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码放在右盘,不能放反了
3、量筒内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或凸)液面相平
4、为了使所测得的质量准确,固体的质量应在测量体积之前进行,否则固体上将沾有大量的水,使测得的质量偏大,求得的密度偏大。
5、测液体的质量时,必须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再测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如果先测空烧杯质量,再测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将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附着一定量的液体,使测得的体积偏小,求得的密度偏大
改装后续题要记住你改装完了! 该读数扩大几倍要记住 定值电阻是改装标志
会不会㎜㎝互转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