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6章 肿瘤
以小亮为基础的学习笔记,瘤病:指肿瘤多发的情况,学者命名:霍奇金淋巴瘤,尤因肉瘤,bowen病。
编辑于2023-05-09 21:39:49 江西这是一篇关于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内脏,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神经的感觉分析功能,基本原理。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 血液的思维导图,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具有运输物质、缓冲、维持体温恒定以及防御和保护等功能。主要内容包括:血型和输血原则,生理性止血,血细胞生理,概述。
这是一篇关于第4章 血液循环 心脏功能的思维导图,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它通过不断作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为血液流动提供能量。主要内容包括: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电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内脏,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神经的感觉分析功能,基本原理。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 血液的思维导图,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具有运输物质、缓冲、维持体温恒定以及防御和保护等功能。主要内容包括:血型和输血原则,生理性止血,血细胞生理,概述。
这是一篇关于第4章 血液循环 心脏功能的思维导图,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它通过不断作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为血液流动提供能量。主要内容包括: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电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
肿瘤
命名
一般命名
良性
瘤:任何起源的良性肿瘤
恶性
癌:起源于上皮组织
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
除开上皮,神经组织,剩下的就是间叶组织
特殊命名
母细胞瘤:形态形似发育过程中的幼稚细胞/组织
良性:骨/软骨/脂肪/平滑肌母细胞瘤
恶性:神经/髓/肾/视网膜/肝母细胞
瘤病:指肿瘤多发的情况
学者命名:霍奇金淋巴瘤,尤因肉瘤,bowen病
分类
常见出错归纳
母细胞瘤良恶性:良性的母细胞瘤均为间叶组织,如软骨/骨/脂肪/平滑肌
个人理解:母细胞瘤是指肿瘤形态类似发育过程中的某种幼稚细胞,分化程度较低 对于实质功能性组织,如肝/肾/视网膜/髓等组织,其本身高度分化,若出现母细胞瘤则证明其去分化明显,应为恶性肿瘤 对于部分间叶组织,本身分化程度就较低,出现母细胞瘤其去分化程度也不高,可为良性肿瘤
XX病,实为恶性肿瘤
Bowen病,白血病
XX瘤,实为恶性肿瘤
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星型胶质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
淋巴细胞
淋巴瘤
其它
黑色素瘤,不成熟畸胎瘤
相关概念及对比
肿瘤性增生 VS 非肿瘤性增生
真性肿瘤 VS 假性肿瘤
假性肿瘤
动脉瘤/室壁瘤
血管壁受损后在血压作用下血管壁向外膨出形成,如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
迷离瘤
由其他部位的正常组织出现在异常位置形成,如胃黏膜上皮出现胰腺组织
错构瘤
组织组成无误,但结构紊乱
病毒性瘤
结核瘤,梅毒瘤,粥瘤
癌前病变 VS 非癌前病变
异型性 VS 异质性
鉴别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依据: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像 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差异:生物学行为 明显的异型性称为 间变,多见于高度恶性的肿瘤 (间变,即“向间质转变”,失去正常的分化结构,侵袭性增强)
分化
定义:肿瘤组织在形态上,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
分化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负相关
分化好:指肿瘤的形态功能非常类似某种正常组织
分化差:与正常组织相似低
未分化:分化极差,以至于无法判断其分化方向的肿瘤
分级 VS 分期
分级
相关指标
分化程度
异型性
核分裂相
级别
级别越高,预后越差
I级:高分化,低度恶性
II级:中分化,中度恶性
III级:低分化,高度恶性
分期(TNM分期)
T:生长范围
大小
浸润深度
宫颈癌
主要是临床上的上皮内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不好区别,因此引申出了CIN上皮内瘤变分级
胃癌(食管癌)
邻近器官
N: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理解
分级反应的是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同时间下恶性程度越高,其产生的破坏/转移越明显 分期反映的是肿瘤当前的生长范围和散播程度 或许可以这么看,假设癌症造成的损伤为 y = kt y就是分期,反映当前的损伤 k就是分级,反映肿瘤发展的快慢,造成损伤的趋势(是否浸润生长) 除此之外,还可以这么看 分级是在癌组织内的性状,相关描述仅关注于癌组织 分期是癌组织和其他组织间的关系,范围,转移都是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良性肿瘤 VS恶性肿瘤
最大区别:生物学行为 —— 增殖,浸润,侵袭,转移
肿瘤的生长
生长方式
生长速度
一般来说,恶性程度越高,分化越低,其分裂速度越快
影响因素
倍增时间:即完成一次细胞周期,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时间
生长分数:癌组织中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比例
生成/死亡比例:受供养/抗肿瘤反应的作用,部分癌细胞会死亡
血管生成
肿瘤本身,及肿瘤炎症聚集的巨噬细胞能释放促血管生成的因子
肿瘤的演进:
定义:恶性肿瘤生长的过程中,侵袭性增加的过程
原理:肿瘤生长的过程中不停产生新的突变,生成新的亚克隆群体,其中具有更高耐药/侵袭性更强/生长速度更快的癌细胞具有优势压过了其他克隆
癌组织中大量的细胞分裂为广泛的突变提供了基础 或许可以认为是一场细胞层面的自然选择?
肿瘤扩散
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
转移
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点
定义: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迁移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转移途径
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经淋巴道转移到相应引流淋巴结,随后可依次侵入下级淋巴结,也可跳跃式转移
血行转移:经血液循环转移到远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是肝和肺
一般来说,淋巴转移指的是转移到淋巴结,而血行转移指在远处组织形成转移瘤 血液中出现癌细胞不能说明有血行转移,癌细胞可经淋巴循环胸导管进入血液,而且血液中的癌细胞也不一定能形成转移癌
经门静脉转移
经体循环转移
经椎旁静脉系进行血行转移
甲状腺癌 —— 颅骨转移
乳腺癌 —— 椎体转移
骨转移原发癌:乳腺癌(可达2/3),肺癌,肾癌
前列腺癌 —— 椎体转移
种植性转移:发生在体腔内的器官表面
举例
综述
癌:常经淋巴道转移,晚期经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大肠癌,胃癌,甲状腺乳头状癌
血行转移:肝癌,甲状腺滤泡上皮癌,绒毛膜癌
肉瘤:常经血行转移
详述
肝癌
血行转移:最早/最容易/最常见 , 经门静脉分支在肝内转移
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肝门淋巴结
最常见的肝外转移 —— 肺
胃癌
淋巴结转移
恶性程度高,可发生跳跃式转移
可经胸导管向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魏氏淋巴结/Virchow淋巴结)
血行转移:最常见为门静脉肝转移
种植转移:主要为胃印戒细胞癌转移到卵巢,又称为 kukenberg/克氏瘤
特例
属于恶性肿瘤,但不/很少发生转移 —— “鸡蛋带血”
基底细胞癌:发展缓慢,多在局部破坏
胆管细胞癌:发展缓慢,沿胆管壁上下浸润生长
带状瘤:属于交界性肿瘤,具有侵袭性,易复发,局部破坏为主
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但具有侵袭性,浸润性生长,不发生转移
血行转移的癌
转移过程
癌细胞彼此分离: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下降
癌细胞与基底膜黏着增加:癌细胞表面的层面连蛋白受体表达上升
细胞外基质降解:癌细胞诱导间质细胞分泌蛋白酶,溶解细胞外基质成分,使基底膜出现破损
癌细胞迁移:经阿米巴样运动从基底膜穿出,进一步在周围扩散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基础改变
良性肿瘤
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阻塞,其严重程度与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关
恶性肿瘤
除正常的压迫外,还会导致局部的溃疡,出血,穿孔
恶性肿瘤抢夺正常组织的养分(代谢改变),导致肿瘤区域内的正常组织细胞坏死 继发的炎症反应也会杀伤正常细胞,虽然癌细胞也有死亡,但同时有大量新生的癌细胞
神经内分泌肿瘤,产生生物胺/激素,引起内分泌紊乱
晚期产生癌症性恶病质,表现为机体严重消瘦,贫血,厌食,全身衰弱
副瘤综合征
定义:由肿瘤产物或异常免疫反应等原因间接引起,不能用肿瘤的直接蔓延或远处转移加以解释的一些病变表现
常见肿瘤
相关特殊定义
癌肉瘤:同时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
腺鳞癌: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的肿瘤
囊腺癌:腺癌时腺腔高度扩张呈囊状的腺癌,称为囊腺癌(腺癌的特殊类型)
胶样癌:分泌大量粘液的腺癌
上皮组织(癌)
鳞状细胞癌
好发部位:鳞状上皮被覆部位,以及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部位(肺支气管,膀胱)
表现:
大体呈菜花样,可出现溃疡
分化好的癌巢中央可见 角化珠
腺癌
呈腺体/腺样结构
好发部位:胃肠道,肺癌,乳腺癌,女性生殖系统
特殊类型:分泌大量粘液的腺癌,称为 粘液癌 ,又称 胶样癌
一般情况下粘液位于胞外,癌细胞漂浮于其中
好发部位
胃,大肠:青年人预后差
乳腺:预后较好
特殊类型 —— 印戒细胞癌
粘液位于细胞内,将细胞浆/核推向细胞一侧,呈戒指状
预后多较差
基底细胞癌
好发部位:老年人的面部
表现:
由基底细胞样癌细胞构成,生长缓慢,向深部浸润破坏
低度恶性,但很少发生转移
尿路上皮癌
好发部位:膀胱,肾盂肾盏输尿管
表现:恶性程度越高,越容易往深部发展,转移
肿瘤发生的机制
正常细胞的调控过程
信号转导
细胞周期调控
癌细胞的异常细胞周期
原癌基因活化
定义
正常表达下参与细胞生长增殖过程的基因,如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转录因子,信号转导蛋白等
激活方式
点突变:如 ras基因 突变导致其不能水解GTP,持续发挥促生长作用
基因扩增:神经母细胞/乳腺癌细胞中,基因过度复制导致过表达
染色体重排:若染色体重排累及原癌基因,可导致其结构功能异常
举例
抑癌基因失活
定义:正常下表达限制细胞生长的物质
举例
RB基因
正常状态下包裹促生长因子使之失活
p53基因
一种转录因子,促进抑癌物质转录,如P21
APC:一种抑癌基因编码产物,对细胞周期起调控作用
浸润转移能力的获得
肿瘤的多步骤发生模式
细胞的完全恶性转化需要多个基因的改变
致癌因素
生物致癌因素
HPV(人乳头瘤病毒)
E6蛋白灭活 p53
E7蛋白灭活 Rb
导致宫颈癌
EBV(Epstein-Barr病毒)
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
鼻咽癌
HBV,HCV,HDV(乙肝,丙肝,丁肝)
肝细胞癌
先导致慢性肝炎
HP(幽门螺杆菌)
胃癌
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
化学物质
直接致癌物:烷化剂/酰化剂,可诱发白血病
间接致癌物
间接致癌物:需要在发肝脏内代谢后才能致癌
多环芳烃:燃烧中产生,于肺/胃癌有关
芳香胺:肝癌
亚硝胺类物质:主要来自肉类食物的保存剂和着色剂,导致人胃肠道癌
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霉变食物中,可 诱导 P53发生点突变 失活而诱导 肝细胞癌产生
遗传性肿瘤综合症
常显: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RB),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神经纤维瘤病
常隐;着色性干皮病,Bloom综合症,Li-Fraumeni综合症
家族聚集倾向;乳腺癌,胃肠癌
肿瘤的病理诊断
切片HE染色后光镜:最常用,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也称为病理活检
免疫组化试验:协助诊断,协助判断组织来源和病理分型,较常用
角蛋白 —— 上皮组织 —— 癌
波形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 —— 间叶组织 —— 肉瘤
CD45(LCA) —— 淋巴组织 —— 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