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 注会会计 第二章 存货
CPA 注会会计 第二章 存货分享了 存货的确认、存货的初始计量、发出存货的计量、期末存货的计量、存货清查盘点、账面价值vs账面余额的内容,本人第一次发布,如有所误,多多指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substantive procedures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科目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第六章 合同的保全
固定资产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
初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二章 存货
存货的确认
存货的概念
工程物资: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属于工程物资,不能作为存货核算
属于企业存货的
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的代制品和为外来单位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其发生的材料、人工费等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
房地产企业购入的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作为企业存货核算
已取得所有权的在途物资(买方存货)
控制权未转移至买方的发出商品(卖方存货)
委托加工物资(委托方存货)
委托代销商品(委托方存货)
受托代销商品:所有权未转移至受托方,不是受托方的存货
存货的确认条件
很可能流入企业
成本能可靠计量
反例
企业承诺的订货合同,由于未实际发生,不能可靠的确定其成本,不能确认买方存货
预计发生的制造费用,不能可靠确定其成本,不能计入存货成本
存货的初始计量
外购存货成本(采购成本)
价
税:除可抵扣的进项税以外的其他税
费:入库前的合理支出——采购过程中的仓储、包装,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补充:为特定客户设计发生的设计费计入存货成本,一般产品的设计费计入当期损益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计入成本,即不从综合成本中扣除 非合理损耗要从总成本中扣除
加工取得存货的成本
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可不是期间费用,计入的是存货成本)
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
季节性和修理期间停工损失
生产产品发生的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生产用的无形资产摊销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成本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价值公允的情况下)
协议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按公允价值
盘盈存货的成本(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代制代修企业所发生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发出存货的计量
计量方法
先进先出法(适用于保质期较短的货物) 前提:实物流转假设
优点: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
缺点:
繁琐
收发业务多、单价不稳定时工作量大
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更接近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将高估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物价持续下跌时,利润将被低估。
移动加权平均法(不适用于发货频繁的企业)
方法:买入一次存货就结合买入前已有存货得到新的加权平均单价
优缺点
优:能及时了解存货成本情况,单价和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劣:繁琐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方法:只在月末计算一次当月全部存货和加权平均单价,当月购进时只记录发出、购入存货数量,月末再乘加权平均单价得到每次发出存货成本
优劣:
优:有利于简化计算工作
劣:平时无法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和金额,不利于日常管理
个别计价法(适用于单项金额重大/贵重的存货) 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完全一致
存货成本的结转
对外销售商品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对外销售材料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原材料
其他业务成本
销售原材料
出租物品
包装物(属于周转材料——包装物)
生产领用包装物
借:制造费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出借包装物/随同产品出售的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出租包装物/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期末存货的计量
计提原则:成本(实际成本:(价税费)+工+费)和可变现净值孰低
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期末存货成本按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可变现净值
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需要加工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完工时估计发生的加工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售价的确定
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价格
无合同约定的按市场价格
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考虑的因素
确凿证据
成本:凭证、账簿
可变现净值:市场售价、有关资料
持有存货的目的(直接售出或进一步加工)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普通市价波动不调整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期末计量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
有合同:按合同价
无合同:按一般市场价
有超过合同数量的:合同内的按合同价,合同外的按一般市场价
合同规定的标的物还没生产出来,但持有生产该物品的原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存货数量少于合同订购数量,持有数量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直接出售的产成品、商品的可变现净值计算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若材料直接出售
材料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
材料可变现净值=材料估计售价-材料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若材料用于生产产品
材料计量方法根据产成品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比较确定
成本<可变:材料按成本计量
成本>可变:材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材料可变现净值=产成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略(看书)
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准备(相当于当期利润增加)
存货跌价准备结转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成本被跌价准备冲减,意味着该存货的出售的利润增加了(利润=收入-成本),其增加的金额刚好抵消了在借资产减值损失时发生的利润减少的部分)
存货清查盘点
盘盈(按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
批准前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贷方用于冲减管理费用余额,相当于利润增加)
盘亏
账面价值vs账面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