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现代史
大学必修科目——中国近现代史 思维导图(1)汇总了每章节的知识: 第一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第二章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编辑于2023-05-12 22:23:17 广东中国近现代史(1)
第一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第一节 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 父权、夫权
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伦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成为世界的纺织中心
殖民主义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
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
三、鸦片战争的爆发
19c前期,英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建立了号称“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1825&1837年英国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外人民的视线,急需发动侵略战争。
1836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硝烟
1840年(6月起)鸦片战争 (——天津海口)
琦善:谈判;奕山:“靖逆将军”;水师提督:关天培;奕经:“扬威将军”;江南提督:陈化成
1842年8.2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10月,中法《黄埔条约》 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
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遭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在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但发展缓慢,依赖性强 5.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且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6.“三座山”压迫下,广大人民生活困难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的变动
旧:1.地主阶级——资本家 2.农民阶级——贫农或雇农(产业工人的后备军;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新:1.工人阶级: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最早出现于19c40~50s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先于资;被压迫) 2.中国资产阶级: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
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主要任务 两大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主要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了使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通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
第二节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1894.日.旅顺大屠杀;1900.俄-东北.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1900.八国联军-义和团)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割地(英:1842《南京条约》-香港岛;1860《北京条约》-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葡:1849葡萄牙 -澳门半岛;1887《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葡“永居管理澳门”)(俄:1858《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40~;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西北44~;1881《改订伊犁条约》和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7~,共150~)(日:1895《马关条约》-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划分实力范围(1898——德-山东(胶州湾);沙俄-辽东半岛(旅顺口、大连湾&附近海面)、长城以北;英-山东(威海卫)、香港岛对岸的九龙半岛界限以北、深圳河以南&附近的岛屿(新界)、长江流域;1899——法国-广东(广州湾&附近水面,广西、云南;日本-福建)) 设租界(eg,1845英上海外滩附近837亩土地-上海英租界) 驻兵权(1901《辛丑条约》)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eg.《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1860年英法抢劫、火烧圆明园&附近香山、万寿山、玉泉山的殿阁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二、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外国公使可以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2.把持中国海关 3.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目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三节 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eg.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2.广州反入城斗争3.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香港罢工罢市4.1900年义和团反外国侵略军)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左宗棠、冯子材、丁汝昌...)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19c70~90s) 英:印度-西藏,缅甸-云南;法:越南-广西;俄:中亚-新疆;日本:琉球-台湾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瓜分破产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2.(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运动-廊坊大捷-笼统排外主义)
第四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失败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 2.经济制度的落后(eg.中英军队: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相差悬殊)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日甲午战争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1851~1864)
1851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定都南京,改名天京;1856天京事变;1859封洪仁轩为干王,总理朝政;1861轩被夺权;1864.6洪秀全病故,1864.7天京陷落,起义失败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思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方案:平均分配土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它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但仍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经济,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
《资政新篇》(后期)-洪仁轩,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是中国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2.后期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 3.军事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4.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5.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19c60~90s)
洋务事业:1.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民用企业) 2.建立新式陆海军(19c70~90s)(海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翻译学堂,eg.京师同文馆;工艺学堂(电报、铁路、矿务、西医...);军事学堂,eg.船政学堂)
历史作用: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改变了社会风气
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列强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败性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1895~1898)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主张: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898.6.11光绪皇帝“明定国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持续103天,旨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温和但不彻底)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原因:1.主要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以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实力的反对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条件 1.中外反动势力压迫下,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的破产。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念头。1901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正式废科举。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9年预备立宪,预备立宪激化了社会矛盾。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1894孙中山-檀香山——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1905.8.20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民报》(机关报)
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11孙中山将其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难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905~1907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革命派《民报》;改良派《新民丛报》)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论战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装起义(*1911.4.27广州起义-黄兴-“黄花岗起义”)与保路运动 (湖北、湖南、广东、四川)
1911.10.10武昌起义(革命性和勇敢精神;软弱性和妥协态度),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1911年底-南京-孙中山-临时大总统;1912.1.1孙-南京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
1912.2.12清帝退位
1912.3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4.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第三节 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3.10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1孙中山撤职),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治
1919.10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1.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根本] 2.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1915.9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新青年》)始)和五四运动(1919.5.4)
五四以前文化运动的局限: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 3.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李大钊、鲁迅、胡适...;《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基本口号: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提倡民主和科学。 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1917俄-十月革命,推动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why? 1.十月革命发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革命胜利,给予中国新的革命方法和启示。
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918《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1919《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直接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原因:1.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9.6.5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至上海;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9.28中国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签字仪式。 特点: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历史意义:1.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2.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革命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3.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情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1.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主要代表任务是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主要代表为毛泽东等 3.最后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1.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920.3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中国最早学习1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日本、法国) 组织活动: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实际问题(eg.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1920.11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921.7.23-上海法租界~嘉兴南湖游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内容:1.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最高纲领) 3.明确党的中心阶级 4.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选举产生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破产之后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人民由此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2.创造了伟大的建党精神。3.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4.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实现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群众路线))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新面貌:1.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3.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得以初步开展
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进行:1924.1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新三民主义”(突出反帝国主义;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后又提出“耕者有其田”) 国民党一大事实上确认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广州(中心)-开创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 1925.5-广州-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中华全国总工会; 1924.7起-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产党人澎湃、毛泽东; 1924.5-黄埔军校开学[国]; 1925.1-上海-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 1925.5-英、日...-上海-五卅惨案——五卅运动爆发-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1925.6-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大罢工;1925.7.1-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4~1927-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斗争。(第四军“铁军”) 1926.7-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5.3.12-北京-孙中山病逝
大革命失败原因:1.客观: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 2.主观: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有效抵抗。
大革命经验教训:1.党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2.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3.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928.12.29-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国民党如何实行军事独裁统治: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和全国性政务系统 2.推行保甲制度 3.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1927.8.7-中共中央-汉口-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 历史性转变(毛: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8.1-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南昌起义 1927.10.7-毛泽东、朱德-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城市-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7.12.11-张大雷、叶挺、叶剑英-广州起义
1929.12-福建-毛泽东-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