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局部解剖学盆部
局部解剖学盆部的内容,具体内容有辨认男 女性骨盆、盆壁肌和盆底肌、盆膈的构成 盆筋膜的配布、盆筋膜间隙、盆内脏器、直肠、膀胱、输尿管盆段、前列腺、输精管 射精管和精囊腺的位置、子宫、卵巢 输卵管 阴道的毗邻和临床意义。
编辑于2023-05-13 22:05:07 福建省局部解剖学盆部的内容,具体内容有辨认男 女性骨盆、盆壁肌和盆底肌、盆膈的构成 盆筋膜的配布、盆筋膜间隙、盆内脏器、直肠、膀胱、输尿管盆段、前列腺、输精管 射精管和精囊腺的位置、子宫、卵巢 输卵管 阴道的毗邻和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胸部的内容,具体有: 胸部重要体表标志、胸壁的层次结构、女性乳房、锁胸筋膜、肋间血管神经、胸膜及胸膜腔、肺、纵膈、上纵隔、心和心包腔的结构、食管胸部的毗邻、胸主动脉、胸导管、胸交感干、奇静脉的行程。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内容,分享内容包含:脊柱区的境界、分区、表面解剖、脊柱区的层次结构、皮肤和浅筋膜的结构特点、顶筋膜和胸腰筋膜、脊柱肌群的配布关系、脊柱区三角、脊柱区深部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骨纤维孔和骨纤维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局部解剖学盆部的内容,具体内容有辨认男 女性骨盆、盆壁肌和盆底肌、盆膈的构成 盆筋膜的配布、盆筋膜间隙、盆内脏器、直肠、膀胱、输尿管盆段、前列腺、输精管 射精管和精囊腺的位置、子宫、卵巢 输卵管 阴道的毗邻和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胸部的内容,具体有: 胸部重要体表标志、胸壁的层次结构、女性乳房、锁胸筋膜、肋间血管神经、胸膜及胸膜腔、肺、纵膈、上纵隔、心和心包腔的结构、食管胸部的毗邻、胸主动脉、胸导管、胸交感干、奇静脉的行程。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内容,分享内容包含:脊柱区的境界、分区、表面解剖、脊柱区的层次结构、皮肤和浅筋膜的结构特点、顶筋膜和胸腰筋膜、脊柱肌群的配布关系、脊柱区三角、脊柱区深部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骨纤维孔和骨纤维管。
盆部
辨认男、女性骨盆
男性骨盆
窄而长,上口为心形,下口窄小
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夹角
50°~55°
女性骨盆
为骨性产道
骨面比男性光滑,上口近似圆形,盆腔浅且呈圆柱状,容积大,下口前、后径和横径均较宽
骨盆轴即产道轴,为通过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轴线
女性骨盆畸形可阻止胎儿的正常通过而导致难产
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夹角
55°~60°
盆壁肌和盆底肌
盆壁肌
闭孔内肌
位于骨盆腔侧壁的前份,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邻近骨面,肌束汇集成肌腱经坐骨小孔出盆腔至臀区,止于股骨转子窝
它的前上缘及其筋膜参与闭膜管的围成
梨状肌
位于骨盆腔侧壁的后份,起自骶骨盆面外侧部,经坐骨大孔出盆腔至臀区,止于股骨大转子
梨状肌未完全封闭坐骨大孔,其上、下缘的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有神经、血管通过
盆底肌
肛提肌
为一对阔肌,两侧连合成漏斗状,尖向下,封闭小骨盆下口的大部分
起于耻骨盆面、坐骨棘及张于两者之间的肛提肌腱弓
肌纤维向后内方,在中线处与对侧肌纤维会合止于会阴中心腱、肛尾韧带和尾骨尖
根据肌纤维的起止和排列,肛提肌自前向后又可分为前列腺提肌(男性)或耻骨阴道肌(女性)、耻骨直肠肌、耻尾肌、髂尾肌等4部
前列腺提肌(男性)或耻骨阴道肌(女性)
起自耻骨体盆面及肛提肌腱弓前份,居内侧,止于会阴中心腱
前列腺提肌夹持前列腺尖的两侧,有固定前列腺的作用
耻骨阴道肌的肌纤维沿尿道、阴道的两侧行走,并与尿道、阴道的肌纤维交织,有协助缩小阴道口的作用
耻骨直肠肌
居中间,止于肛管侧壁、后壁及会阴中心腱
在直肠与肛管移行处,两侧肌束构成“U”形袢,是肛直肠环的主要组成部分
耻尾肌
居外侧,止于骶、尾骨侧缘及肛尾韧带
髂尾肌
居外侧,止于尾骨侧缘及肛尾韧带
尾骨肌
位于肛提肌后上方,骶棘韧带的前方
起自坐骨棘和骶棘韧带,止于尾骨和骶骨下部的侧缘
与肛提肌共同封闭骨盆下口
盆膈的构成、盆筋膜的配布
盆膈
又称盆底,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共同组成
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其后部有肛管通过,其前方两侧肛提肌的前内侧缘之间留有一狭窄裂隙,称盆膈裂孔
男性有尿道、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盆膈裂孔下方由尿生殖膈封闭
盆膈具有承托盆腔脏器、与腹压、排便、分娩等有密切关系
盆筋膜
盆壁筋膜
也称作盆筋膜壁层,覆盖于盆壁和盆壁肌的内表面
覆盖梨状肌和闭孔内肌内表面的部分分别为
梨状肌筋膜
闭孔筋膜
上部附着于骨盆入口缘,与髂筋膜相延续
中部在耻骨联合后方,坐骨棘之间增厚,形成肛提肌腱弓,为肛提肌及盆膈上筋膜的附着点及起点之一
下部为坐骨直肠窝的外侧壁,被覆于骶骨前面的称骶前筋膜
骶前筋膜
位于骶骨前方,向上附着于3、4骶椎,向下与直肠筋膜相续
与骶骨之间有丰富的静脉丛
在男性于耻骨前列腺之间移行为耻骨前列腺韧带
在女性则连于耻骨膀胱之间移行为耻骨膀胱韧带
用于维持脏器位置
盆膈筋膜
覆盖于盆膈肌上、下面的盆筋膜,分别称
盆膈上筋膜
覆盖肛提肌和尾骨肌的上表面,前方和两侧附着于肛提肌腱弓,后方与梨状肌筋膜和骶前筋膜相延续
盆膈下筋膜
贴于肛提肌和尾骨肌的下表面,前端附着于肛提肌腱弓,后端与肛门外括约肌的筋膜相融合,构成坐骨肛门窝的内侧壁
与盆膈肌共同构成盆膈
盆脏筋膜
又称盆筋膜脏层,是包绕在盆腔脏器和血管、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总称
在盆腔脏器经盆膈和尿生殖膈时,由盆壁筋膜向上反折,呈鞘状包裹脏器
包绕在一些容积经常变化的器官(如膀胱、直肠)周围的筋膜比较薄而疏松
筋膜
膀胱筋膜
直肠筋膜
包绕在体积较恒定的器官(如前列腺)周围者则坚韧厚实
鞘
前列腺鞘
盆脏筋膜在有些部位局部增厚,附着于邻近的骨面形成韧带,起支持和固定脏器的作用
韧带
男性
耻骨前列腺韧带
女性
耻骨膀胱韧带
子宫骶韧带
有些韧带内含有内含有少许平滑肌纤维
子宫圆韧带
子宫主韧带
子宫骶韧带
有些韧带中有进出脏器的血管、神经穿行(又称血管神经鞘)
膀胱侧韧带
直肠侧韧带
子宫主韧带
盆脏筋膜还在相邻两脏器之间形成筋膜隔
男性在直肠与膀胱、前列腺、精囊及输精管壶腹之间,女性在直肠与阴道之间,有一冠状位的结缔组织隔称
男性
直肠膀胱隔
女性
直肠阴道隔
其向上男性附着于直肠膀胱陷凹,女性附着于直肠子宫陷凹
下达盆底,两侧附着于骨盆侧壁
子宫颈和阴道上部的前方与膀胱底之间还有膀胱阴道隔
膀胱阴道隔
盆筋膜间隙
耻骨后隙(膀胱前隙)
位置
位于耻骨联合、耻骨上支与膀胱之间,内有结缔组织、静脉丛,临床上常在耻骨上方做膀胱手术或剖腹产手术
构成
前界
耻骨联合、耻骨上支、闭孔内肌筋膜
后界
男性
膀胱、前列腺
女性
膀胱
两侧
脐内侧韧带
上界
壁腹膜至膀胱上面的反折部
下界
男性
盆膈、耻骨前列腺韧带
女性
盆膈、耻骨膀胱韧带
内容
大量的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所占据
该间隙与腹前壁的腹膜外组织间隙相通
临床意义
当耻骨骨折时,此间隙内可发生血肿
当膀胱前壁或尿道前列腺部损伤,尿液可渗入此间隙
当此间隙内有积液需作引流时,可经腹壁作耻骨上正中切口而到达
骨盆直肠隙
位置
位于直肠周围,男性位于直肠与膀胱和前列腺之间,女性位于直肠与阴道之间
构成
前方以直肠膀胱隔(女性为直肠阴道隔)为界,借直肠侧韧带被分为前外侧部和后部。
上界
腹膜
下界
盆膈
内侧
直肠筋膜
外侧
喷侧壁、髂内血管
前界
男性
膀胱、前列腺
女性
子宫、阴道上部、子宫阔韧带
后界
直肠、直肠侧韧带
后部常称为直肠后隙或称骶前间隙
位于骶前筋膜与直肠筋膜之间,其下方有盆膈封闭,上方越过骶岬与腹膜后隙相延续,两侧借直肠侧韧带与直肠旁隙相隔
前界
直肠筋膜
后界
骶前韧带
两侧
直肠侧韧带
上界
盆腹膜在骶骨前面的返折
下界
盆膈上筋膜
内容
前外侧部位于直肠壶腹下部的两侧,宽大且充满脂肪组织
直肠后隙
骶丛、奇神经节、直肠上血管、淋巴结、结缔组织
临床意义
此部内的脓肿如不及时引流,可以穿入直肠、膀胱或阴道,也可穿破肛提肌,进入坐骨肛门窝
腹膜后隙充气造影术即经尾骨旁进针,空气注入直肠后隙后上升至腹膜后隙
手术分离直肠后方时,在此间隙内作钝性分离,可避免损伤骶前静脉丛
盆内脏器
排列关系
前方
膀胱和尿道上部
后方
直肠
男性
前列腺位于膀胱与盆底之间
输精管壶腹、射精管和精囊位于前列腺后上方及膀胱后方
女性
正中线
子宫和阴道上部
两侧
子宫阔韧带及其包裹的卵巢和输卵管
直肠
位置
位于盆腔后部,全长15~16cm,于第3骶椎平面上接乙状结肠,向下穿盆膈延续为肛管
毗邻
后面
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骶骨、尾骨和梨状肌邻接
在疏松结缔组织内有骶正中血管、骶外侧血管、骶静脉丛、骶丛、骶交感干及奇神经节等
直肠后方受到骶骨的保护,很少受损
但骶骨或坐骨棘的骨折可以刺向盆腔而伤及直肠
两侧
上部为腹膜腔的直肠旁窝
下部与盆丛、直肠上血管、直肠下血管及肛提肌等邻贴
直肠旁盆脏筋膜中有一部分致密结缔组织,从骶骨下部的前面行向直肠肛管交界处后部,围绕直肠中部血管,对直肠有固定作用,即直肠侧韧带
男性
腹膜反折线以上
直肠隔直肠膀胱陷凹与膀胱底上部和精囊相邻
腹膜反折线以下
直肠借直肠膀胱隔与膀胱底下部、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壶腹及输尿管盆部相邻
女性
腹膜反折线以上
隔直肠子宫陷凹与子宫及阴道穹后部相邻
腹膜反折线以下
借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后壁相邻
血供
动脉
直肠上动脉
为肠系膜下动脉的直接延续,行于乙状结肠系膜根内,经骶岬左前方下降至第3骶椎高度分为左、右两支,由直肠后面绕至两侧下行,分布于直肠
直肠下动脉
多起自髂内动脉前干,行向内下,分布于直肠下部
骶正中动脉
骶正中动脉发出小支经直肠后面分布于直肠后壁
静脉
直肠上动脉和直肠下动脉均有同名静脉
直肠上静脉和直肠下静脉引流直肠壁内静脉丛,直肠静脉丛与肛管静脉丛连接,它们的引流和临床意义参见肛管的静脉引流
直肠上静脉是肝门静脉的属支,所以直肠癌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肝
淋巴回流
直肠旁淋巴结
直肠上部淋巴管沿直肠上血管向上注入肠系膜下淋巴结
直肠下部淋巴管向两侧,沿直肠下血管汇入髂内淋巴结
部分向后入骶淋巴结
部分向下穿肛提肌与坐骨肛门窝内淋巴丛相通,随肛血管、阴部内血管至髂内淋巴结
直肠癌和肛管癌淋巴转移是肿瘤扩散的主要途径,直肠与肛管的淋巴管吻合丰富,是直肠癌的主要扩散途径,手术要求彻底清除
膀胱
位置和毗邻
位于盆腔前部,耻骨联合及左、右耻骨支的后方,其上界约与骨盆上口相当
膀胱充盈时呈卵圆形,膀胱尖上升至耻骨联合以上
这时腹前壁反折向膀胱的腹膜也随之上移,膀胱的下外侧面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幼儿的膀胱较高,上界越过骨盆上口位于腹腔内,到6岁左右才逐渐降至盆腔
老年人的膀胱较低,落至耻骨联合上缘平面以下
膀胱底为三角形,朝向后下
男性
男性膀胱底上部借直肠膀胱陷凹与直肠相邻,下部与精囊和输精管壶腹相贴
膀胱与前列腺接触的部分为膀胱颈
女性
女性的膀胱底与子宫颈和阴道前壁直接相贴
膀胱颈与尿生殖膈相邻
膀胱尖与膀胱底之间的部分为膀胱体
上面有腹膜覆盖
下外侧面紧贴耻骨后隙内的疏松结缔组织,以及肛提肌和闭孔内肌
血供
动脉
膀胱上动脉
起自髂内动脉的脐动脉,向下走行,分布于膀胱上、中部
膀胱下动脉
起自髂内动脉前干,沿骨盆侧壁行向下,分布于膀胱下部、精囊、前列腺及输尿管盆部等
静脉
膀胱的静脉在膀胱下部的周围形成膀胱静脉丛,最后汇集成与动脉同名的静脉,再汇入髂内静脉
淋巴回流
膀胱前部的淋巴管注入髂内淋巴结
膀胱后部及膀胱三角区的淋巴管多注入髂外淋巴结
亦有少数注入髂内淋巴结、髂总淋巴结或骶淋巴结
输尿管盆段
位置
腹部于小骨盆上口处分别越过左髂总动脉末段和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面进入盆腔,续于输尿管盆部
行程
输尿管盆部位于骨盆侧壁的腹膜下,行经髂内血管、腰骶干和骶髂关节前方
向后下行走,继而经过脐动脉起始段和闭孔血管、神经的内侧
在坐骨棘平面,转向前内穿入膀胱底的外上角
男性
输尿管盆部到达膀胱外上角之前有输精管在其前上方由外侧向内侧越过
然后输尿管经输精管壶腹与精囊之间到达膀胱底
女性
输尿管盆部位于卵巢的后下方,在子宫阔韧带基底部距子宫颈外侧约2cm处(适对阴道穹侧部的上外方),有子宫动脉在其前上方越过
与子宫动脉的位置关系
子宫动脉在其前上方越过
前列腺
位置
位于膀胱颈和尿生殖膈之间
毗邻
后面借直肠膀胱隔与直肠壶腹相邻,距肛门约4~6cm
后上方有输精管和精囊
前列腺尖端向下抵尿生殖膈上筋膜
两侧有前列腺提肌绕过
底部向上与膀胱颈相接
被膜
前列腺由内、外两层被膜包裹
内层
前列腺囊
由包裹腺体表面的一薄层纤维肌性组织构成
外层
前列腺鞘
由盆脏筋膜构成。两层被膜均较坚韧,因此当前列腺肿大时,往往向内挤压尿道
前列腺的两层被膜之间有前列腺静脉丛、动脉及神经的分支
前列腺静脉丛接受阴茎背深静脉,并有交通支与膀胱静脉丛吻合,经膀胱下静脉汇入髂内静脉
临床上实施前列腺手术时非常重视前列腺静脉丛。这些静脉壁薄,无瓣膜,它们的损伤能导致大出血
前列腺静脉丛与椎静脉丛间存在许多交通,因此前列腺癌病人常发生低位椎骨和髋骨的骨转移,甚至可以通过椎静脉丛转移至颅骨
前列腺的血供来源多,接受阴部内动脉、膀胱下动脉和直肠下动脉的分支
支配前列腺的神经来自盆丛,神经纤维和神经节形成前列腺神经丛位于前列腺囊外
输精管、射精管和精囊腺的位置
输精管
盆部始于腹股沟管深环,从外侧绕腹壁下动脉的起始部急转向内下方
在骨盆侧壁越过髂外动、静脉的前方进入盆腔
随即行向后下,跨过膀胱上血管和闭孔血管
从前内侧与输尿管交叉,继而转至膀胱底
输精管壶腹
输精管约在精囊上端平面以下膨大为输精管壶腹
行走在精囊的内侧,其末端逐渐变细,且相互靠近,在前列腺底稍上方,与精囊的排泄管以锐角的形式汇合成射精管
精囊腺
为一对长椭圆形的囊状腺体
位于前列腺底的后上方,输精管壶腹的外侧
前贴膀胱,后邻直肠
射精管
在前列腺底稍上方,由输精管与精囊的排泄管以锐角的形式汇合成射精管
射精管长约2cm,向前下穿前列腺底的后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子宫
位置和毗邻
位于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
前面
隔膀胱子宫陷凹与膀胱上面相邻
子宫颈阴道上部的前方
借膀胱阴道隔与膀胱底相邻
后面
借直肠子宫陷凹及直肠阴道隔与直肠相邻
成人正常的子宫呈轻度前倾、前屈姿势
前倾
子宫长轴与阴道长轴之间呈向前开放的角度(约90°角)
前屈
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一个向前开放的钝角(约170°角)
直立时,子宫体几乎与水平面平行
子宫底伏于膀胱的后上方,子宫颈保持在坐骨棘平面以上
子宫的位置可受周围器官的影响
膀胱和直肠充盈、体位变动都可造成子宫位置发生生理性变化
固定装置及其意义
子宫阔韧带
位于子宫两侧,为冠状位的双层腹膜皱襞,上缘游离,下缘和外侧缘分别与盆底和盆侧壁的腹膜移行
子宫阔韧带包裹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圆韧带,韧带内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被称为子宫旁组织
意义
子宫阔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子宫主韧带
又称子宫颈横韧带,位于子宫阔韧带基底部,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
呈扇形连于子宫颈与盆侧壁之间
意义
固定子宫颈,维持子宫在坐骨棘平面以上的作用
损伤或牵拉造成该韧带松弛后,容易引起子宫脱垂
子宫圆韧带
呈圆索状,长约12~14cm
起自子宫角,输卵管附着部的前下方
在子宫阔韧带内弯向盆侧壁,到腹壁下动脉外侧
经腹股沟管深环入腹股沟管,出腹股沟管浅环附着于阴阜及大阴唇皮下
意义
维持子宫前倾
子宫骶韧带
起自子宫颈后面,向后呈弓形绕过直肠外侧,附着于骶骨前面
其表面的腹膜为直肠子宫襞
意义
向后上方牵引子宫颈,防止子宫前移,维持子宫前屈
血供
动脉
子宫动脉
起自髂内动脉的前干,沿骨盆侧壁向前内下方走行,进入子宫阔韧带基底部
在距子宫颈外侧约2cm处,横向越过输尿管盆部的前上方,至子宫颈侧缘后,沿子宫两侧缘迂曲上行
行子宫切除术时,应特别注意子宫动脉在子宫阔韧带基部与输尿管的毗邻关系,结扎没有分离干净的子宫动脉容易损伤输尿管
分支
主干行至子宫角处即分为输卵管支和卵巢支
卵巢支与卵巢动脉分支吻合
在子宫颈外侧还向下发出阴道支,分布于阴道上部
静脉
子宫静脉
在子宫阔韧带内,于子宫颈和阴道两侧形成子宫阴道静脉丛
该丛汇集成子宫静脉汇入髂内静脉
子宫静脉丛与膀胱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广泛交通
在妊娠末期容易发生外阴和阴道的静脉曲张,以及直肠静脉丛的曲张
淋巴回流
子宫底和子宫体上部的多数淋巴管沿卵巢血管上行,注入髂总淋巴结和腰淋巴结
子宫底两侧的一部分淋巴管沿子宫圆韧带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子宫体下部及子宫颈的淋巴管沿子宫血管注入髂内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少部分淋巴管向后沿子宫骶韧带注入骶淋巴结
盆内脏器的淋巴管之间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吻合,因此,子宫癌患者常有盆腔内广泛的转移
卵巢、输卵管、阴道的毗邻和临床意义
卵巢
紧贴骨盆侧壁,位于髂内、外动脉夹角处的卵巢窝内
前界
脐内侧韧带
后界
髂内动脉和输尿管
前缘
借卵巢系膜连于子宫阔韧带的后叶,中部有血管、神经出入处称卵巢门
后缘
游离
上端
以卵巢悬韧带(又称骨盆漏斗韧带)连于骨盆侧壁
为隆起的腹膜皱襞,内有卵巢血管、淋巴管及卵巢神经丛等
卵巢悬韧带的后内侧靠近盆壁处与输尿管相邻,手术中处理该韧带时注意勿伤及输尿管
下端
借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角相连
输卵管
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长约8~12cm
子宫底外侧短而细直的输卵管峡,为输卵管结扎术的部位
输卵管外侧端呈漏斗状膨大的输卵管漏斗有输卵管腹腔口,通向腹膜腔
借卵子的运送途径,女性腹膜腔经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腔以及阴道与外界相通,故有感染的可能
阴道
上端环绕子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
子宫颈与阴道壁之间形成的环形腔隙,称阴道穹
阴道穹后部较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邻
腹膜腔内有脓液积存时,可经此部进行穿刺或切开引流
阴道前壁短,长约6~7cm
上部借膀胱阴道隔与膀胱底、颈相邻
下部与尿道后壁直接相贴
阴道后壁较长,约7. 5~9cm
上部与直肠子宫陷凹相邻
中部借直肠阴道隔与直肠壶腹相邻
下部与肛管之间有会阴中心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