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思维导图图案
编辑于2020-02-18 03:51:34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
网络设计
逻辑网络设计
主要包括: 1、网络结构设计 2、感知技术选择 3、局域网技术选择 4、广域网技术选择 5、地址设计和命名模型 6、路由方案设计 7、网络管理策略设计 8、网络安全策略设计 9、测试方案设计 10、设计文档编制
目标
适合的应用运行环境
成熟而稳定的技术选型
合理的网络结构
合适的运营成本
逻辑网络的可扩充性、易用性、可管理性、安全性
原则
先进性
高可靠性
标准化
可扩展性
易管理性
安全性
实用性
开放性
要关注的问题
设计要素
设计面临的冲突
成本与性能
网络辅助服务
网络管理
网络故障诊断
配置与重配置
网络监视
网络安全
明确需要安全保护的系统
确定潜在的网络弱点和漏洞
尽量简化安全设计
明确安全制度
结构与设计
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
感知层
覆盖范围、环境……
接入层
用户管理、信息收集、互访
汇聚层
安全性、流量控制等在这里实施
骨干层
尽量避免使用该数据包过滤、策略路由
数据中心
具有足够的存储能力
足够的处理能力
保证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辅助设施
感知层结构
直接连接
网关辅助连接
服务器辅助连接
接入方式
孤立的感知系统
GPRS、3G/4G
集中式
WLAN、局域网、蓝牙
用户系统
WLAN、3G/4G
数据中心
光纤
局域网结构
单核心局域网结构
双核心局域网结构
环形局域网结构
层次局域网结构
无线局域网结构
通过接入AP实现接入与互联
广域网结构
单核心广域网
双核心广域网
环形广域网
半冗余广域网
对等子域广域网
层次子域广域网
网络冗余设计
备用路径
负载分担
地址命名规则设计
地址分配原则
使用结构化网络编址
通过中心授权机构管理地址
编址的分布授权
终端系统使用动态编址
使用私有地址
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方式 1、NAT 2、PAT 3、Proxy
使用IPv6地址
层次化模型
优势
易于排查故障、管理和性能优化
加快路由选择协议的收敛
更少的网络资源
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强
无分类路由选择协议
RIP V2、OSPF、GBP、IS-IS
路由汇聚
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LSM)
设计命名模型
分布授权
分配名称原则
增强易用性
名称可包含位置代码
避免使用连字符、下划线、空格
不应该区分大小写
NetBIOS名称
具有设备命名功能的应用编程接口
域名解析
DNS
正向解析
域名转为IP
逆向解析
IP转为域名
域名服务器的分类
主服务器
负责维护某个域的域名解析数据库,向其他主机提供查询
次服务器
复制区域内域名解析数据
缓存服务器
解析服务器
路由协议选择
原则
度量
度量值的限制设定
多个路由协议共存的度量值转化
顺序【优先级】
选择
层次与非层次
内部与外部
内部网关协议:RIP、OSPF、IGRP 外部网关协议:BGP
分类与无分类
静态
OSPF
OSPF Router ID
loopback接口地址作为ID
OSPF时间参数
Hello包间隔时间:1秒 相邻路由器失效时间:3秒 LSA更新报文时间:1秒 重传LSA的间隔:5秒 SPF的计算间隔:5秒 使用MD5对报文验证
OSPF COST
度量值 10Mbit/s=800 100Mbit/s=80 1Gbit/s=8
OSPF DR与BDR
指定路由器/备份指定路由器 上级设备为DR 支持报文验证
BGP
BGP对等体
BGP时间参数
BGP Keepalive报文发送时间:5秒 保持定时器:15秒 IEGP对等体更新报文时间间隔:1秒 EBGP对等体更新报文时间间隔 内部:5秒,外部:30秒
BGP本地优先级
100
BGP MED
BGP联盟
BGP同步
BGP路由发布
BGP路由过滤
静态路由
带宽与流量分析及性能设计
需求
流量与带宽
数据流量特性
通信量估计的关键因素
业务需求和业务规模
流量汇聚原理确定链路和节点的容量
流量设计与性能设计模型
分层网络
汇聚层链路聚合
网络峰值流量设计原则
一般步骤
把网络分成易管理的若干部分
确定用户和网段应用类型、通信量、网段的分布
综合各网段信息进行通信流量分析
预计增长率和带宽
确定网络设备及其推荐设备
逻辑网络设计文档编制
物理网络设计
物理网络结构
物理拓扑设计
是对逻辑网络进行地图化 清楚的标出走向、长度、通信介质
骨干与汇聚网络通信介质
骨干网选用SDH,使用光纤
200米以上,且带宽较高:光纤
几千米以下的,数据量不大:3G
200米内:局域网【超五类双绞线】
接入网介质
200米以上且带宽要求较高:光纤
几千米以下且数据量不大:3G
200米内:WLAN
100米内:超五类双绞线
结构化布线设计
特点
实用性
灵活性
开放性
模块化
可拓展性
经济性
系统构成
工作区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
布线遵循标准
EIA/TIA 568: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ISO/IEC 11801:建筑物通用布线国际标准 EIA/TIA 569:民用建筑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 EIA/TIA 606:民用建筑通信管理标准 EIA/TIA 607:民用建筑通信接地标准 EIA/TIA 586:民用建筑线缆标准 GB/T 50311-2000: GB/T 50312-2000:
物联网设备选型
原则
产品技术指标
成本因素
原有设备的兼容性
产品的延续性
设备可管理性
厂商技术支持
备品备件服务
综合满意度分析
设备选择
RFID设备
标签
供电方式
工作模式
读写方式
工作频率
作用距离
读写器
通用性
频率
天线
网络接入方式
传感器设备
物理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传感网
有线/无线 标准网络/专用网络 哪种无线方式 拓扑结构
光纤传感设备
路由器、交换机
传输介质
物理网络文档编制
软件工程
开发流程
生命周期
软件定义时期
软件计划时期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
软件开发时期
软件开发阶段
软件编码阶段
软件测试阶段
软件运行与维护时期
开发过程模型
瀑布模型
原型模型
螺旋模型
增量模型
喷泉模型
RUP模型
敏捷开发
XP极限编程
软件计划
问题定义
可行性研究
软件规模估算
代码行技术
功能点技术
成本与工作量估算
软件开发方式
有机方式
半分离方式
嵌入方式
人月数=2.4x(源程序大小)^1.05
开发时间=2.5x(人月数)^0.38
开发进度安排
工具
普通进度表
甘特图
PERT图
步骤
制定子任务关系时间表
建立PERT图
在图中标注最早起止时间
在图中标注最迟起止时间
优化开发活动安排
用甘特图描述进度安排
需求分析
工具
数据流图
数据字典
实体-关系图
状态转换图
层次框图
过程
获取初步需求
获取详细需求
需求分析文档
软件设计
原理
模块化
抽象
逐步求精
信息隐藏和局部化
模块独立
总体设计
工具
层次图
结构图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
详细设计
工具
IPO图
程序流程图
PDA图
盒图
判定树
提交的文档
模块描述
功能
性能
输入输出
算法
接口
软件测试
目的原则
预先确定测试结果
开发者不应测试自己的程序
制定严格的测试计划
设计和选择测试方案要有利于发现错误
集中力量测试容易出错的程序段
保存测试文档
步骤
需求测试
概要测试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Alpha测试
验收测试
方法
静态测试
功能检查
群体检查
人工运行检查
动态测试
黑盒测试
划分等价类方法
边界值方法
错误推测法
因果图法
比较测试
白盒测试
基于逻辑覆盖
语句覆盖
判定覆盖
条件覆盖
判定-条件覆盖
条件组合覆盖
基于控制结构
基本路径测试法
条件测试
循环测试
子主题
文档
测试计划
测试用例
测试报告
软件维护
概述
意义
类型
校正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
可维护性
可理解性
可测试性
可修改性
可靠性
可使用性
效率
过程
软件再工程
库存目录分析
文档重构
逆向工程
代码重构
数据重构
正向工程
面对对象的软件的开发方法
模型
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象模型OM
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DM
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FM
开发过程
分析OOA
主题层
类与对象层
结构层
属性层
服务层
设计OOD
高层设计
子系统层设计
类与对象层设计
消息层设计
责任层设计
类设计
实现OOP
提高可重用性
提高可扩充性
提高健壮性
测试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确认测试
软件项目管理
人员管理
注意!!
合理配备各类人员
不轻易向延误的项目增加人员
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
组织方式
民主制程序员组
主程序员组
改进的主程序员组
层次性组织结构
质量管理
科学、分阶段地实施软件设计和生产
规范化
要分工
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
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项
技术文档
管理文档
程序代码
数据
基线
已通过了正式复审的规格说明或中间产品,可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任务
SCI的标识
版本控制
变化控制
配置审计
状态报告
能力成熟度
SW-CMM
初始化
可重复
已定义
已管理
优化级
物联网应用软件
特点
交互广泛性
测试困难性
能效敏感性
传输实时性
批量微型性
数据海量性
施控忠实性
隐私暴露性
应用软件设计模式
框架设计
设计视图
逻辑架构
物理架构
物理层
并发控制单元
运行时实体
数据
设计过程
原则
透彻了解系统需求
正确建立概念架构
全面设计架构要素
步骤
需求分析
领域建模
概念架构设计
细化架构设计
架构验证
领域建模
将领域概念以可视化的方式抽象成一个或一套模型
概念架构设计
划分顶级子系统
架构风格选型
开发技术选型
二次开发技术选型
集成技术选型
细化架构设计
逻辑架构设计
物理架构设计
数据架构设计
开发架构设计
运行架构设计
架构验证
原型法
框架法
模块划分
三层架构
展现层
业务层
数据层
四层架构
用户界面层UI
系统交互层SI
问题领域层PD
数据管理层DM
嵌入式软件 工具与平台
软件平台
ARM SDT
ARM ADS
GNU开发工具
嵌入式系统选择
Linux
VxWorks
Windows CE
硬件平台
JEENI
Multi-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