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民主主义论
这是一篇关于新民主主义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内容,写作背景,写作时间。《新民主主义论》系统地阐明了共产党关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纲领、路线和具体政策,并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编辑于2024-10-20 18:33:06新民主主义论
写作时间
1940年1月
写作背景
这是毛泽东一九四〇年一月九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载于一九四〇年二月十五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同年二月二十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九十八、九十九期合刊登载时,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
主要内容
一 中国向何处去
提出背景
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
二 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目的: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新”
政治自由 经济繁荣 文明先进
三 中国的历史特点
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
中华民族的旧政治、旧经济和旧文化
自周秦以来,中国是封建社会
封建的政治、 封建的经济、 封建的文化。
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又逐渐地生长了资本主义因素以来:中国已逐渐地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 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
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四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内容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
第一步:民主主义,指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是新民主主义。
形成
决定:由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决定
社会性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
时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因此,这种革命又恰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广大的道路。
客观要求: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提出:1924—1927年 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
根据:斯大林的理论
《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
十月革命的伟大的世界意义
第一,它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把它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局部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之下解放出来的总问题;
第二,它给这一解放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这就大大地促进了西方和东方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把他们吸引到胜利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巨流中去;
第三,它从而在社会主义的西方和被奴役的东方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斯大林论民族问题》:《再论民族问题》
两种世界革命
第一种: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
第二种: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
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
五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体:民主集中制
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六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节制资本”
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
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它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平均地权”
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七 驳资产阶级专政
不容许中国走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之路
国际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斗争的环境,是资本主义向下没落,社会主义向上生长的环境。
国际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不容许
正因为日本帝国主义陷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深坑之中,就是说,它快要死了,它就一定要打中国,一定要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它就断绝了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路。
社会主义不容许。
这个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都是我们的敌人,中国要独立,决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的援助。
特殊条件(基马尔式)的不容许。
基马尔式:由于特殊条件(资产阶级战胜了希腊的侵略,无产阶级的力量太薄弱),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还有过一个基马尔式的小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土耳其。
基马尔式在中国行不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之后,就决不会再有一个土耳其。
由于中国的特殊条件(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彻底性),中国从来也没有过土耳其的那种便宜事情。
基马尔的土耳其,最后也不能不投入英法帝国主义的怀抱,一天一天变成了半殖民地,变成了帝国主义反动世界的一部分。
国内
中国资产阶级应该获得了必要的教训。
八 驳“左”倾空谈主义
不可以走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路
两步走
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
“一次革命论”
恶意
目的:想根本消灭任何革命,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性,反对抗日的彻底性,而为投降日寇准备舆论。
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地造成的
所谓政治进攻,就是在抗日阵线中诱惑动摇分子,分裂统一战线,破坏国共合作。
所谓经济引诱,就是所谓“合办实业”。
似乎并无恶意
影响:混淆革命的步骤,降低对于当前任务的努力,也是很有害的。
九 驳顽固派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
“一个主义”
本质:顽固分子们的资产阶级专制主义
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
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异同
第一,相同部分。
两个主义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上的基本政纲。
共产主义: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
三民主义:一九二四年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个政治原则
第二,不同部分。
(一)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的不相同。
共产主义的全部民主革命政纲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部分。如果它不补足这些,并且准备实行起来,那对于民主政纲就只是基本上相同,不能说完全相同。
(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
共产主义于民主革命阶段之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因此,于最低纲领之外,还有一个最高纲领,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纲领。
三民主义则只有民主革命阶段,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因此它就只有最低纲领,没有最高纲领,即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纲领。
(三)宇宙观的不同。
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三民主义的宇宙观则是所谓民生史观,实质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二者是相反的。
(四)革命彻底性的不同。
共产主义者是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即有革命彻底性。
三民主义者除了那些最忠实于革命和真理的人们之外,是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讲的和做的互相矛盾,即没有革命彻底性。
一〇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我们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承认共产主义的最低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基本上相同。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区分了三民主义的两个历史时代
旧三民主义
旧范畴的 旧的半殖民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旧民主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范畴的 新的半殖民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
联俄
如果没有联俄政策,不同社会主义国家联合,那就必然是联帝政策,必然同帝国主义联合。
联共
如不联共,就要反共。
今日的三民主义,必须是联共的三民主义,否则,三民主义就要灭亡。这是三民主义的存亡问题。
扶助农工
农民
斯大林说:“所谓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问题。”
这就是说,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民。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
农民问题: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的力量: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工人
中国人口中第二个部分就是工人
工业工人是工业经济的生产者
近代工业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他们最富于革命性
一一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帝国主义文化
是反映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统治或半统治中国的东西 包含奴化思想的文化
提倡者: 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办理的文化机关 一些无耻的中国人
半封建文化
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经济的东西
提倡者:凡属主张尊孔读经、提倡旧礼教旧思想、反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人们,都是这类文化的代表。
新文化
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一二 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
中国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的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五四”以前
性质: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
学校与科举之争 新学与旧学之争 西学与中学之争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学
基本上都是资产阶级代表们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说基本上,是说那中间还夹杂了许多中国的封建余毒在内)
有同中国封建思想作斗争的革命作用,是替旧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的
“五四”以后
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代表人物:鲁迅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一三 四个时期
文化革命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并为它们服务的。
文化革命统一战线的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主要标志:五四运动
性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过程
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
弱点: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
发展:到六三运动时,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
内容
两大旗帜: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
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
意义
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第二个时期:1921—1927年
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卅运动、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
继续了并发展了五四运动时三个阶级的统一战线,吸引了农民阶级加入,并且在政治上形成了这个各阶级的统一战线。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国共两党和各个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
第三个时期:1927—1937年
反革命的“围剿”
军事“围剿”
文化“围剿”
两种“围剿”都惨败了
反革命“围剿”的积极的结果
军事“围剿”的结果:红军的北上抗日
文化“围剿”的结果:1935年“一二九”青年革命运动的爆发
这两种“围剿”之共同结果:全国人民的觉悟
反革命“围剿”的消极的结果:日本帝国主义打进来了
革命深入
农村革命深入
文化革命深入
这一时期的斗争,在革命方面,是坚持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在反革命方面,则是在帝国主义指挥下的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制主义。
第四个时期:1937年—至今
一四 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
资产阶级顽固派
出发点是资产阶级专制主义,在文化上就是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现阶段上中国新的国民文化的内容: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
一五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民族的
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
科学的
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
大众的
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