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董仲舒
思想被汉武帝采纳的原因: 儒家传统的广泛和完备性 儒家对秦亡的反思 儒家对大一统帝国统治的意义 儒家积极有为的政治取向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在欧洲大陆,以法国为核心和代表 整体上人才最多、最好 形成了政治革命、社会运动。
本图整理了认识论--推理就是加和减、自然哲学、 政治哲学的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魏晋玄学,时期分派有: 一、正始时期,代表人物为何 晏、王粥。 二、竹林时期,代表人物为嵇 康、阮籍。 三、元康一永嘉时期,代表人 物为裴頠、欧阳建、郭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董仲舒
著作
《天人三策》
《春秋繁露》
思想被汉武帝采纳的原因
儒家传统的广泛和完备性
儒家对秦亡的反思
儒家对大一统帝国统治的意义
儒家积极有为的政治取向
天人说
天
天有五义
物质之天
与地相对之天
主宰之天
有人格神的天、帝
运命之天
人生中所无可奈何者
自然之天
自然之运行
义理之天
宇宙之最高原理,或道德本源
天的多重意义
自然义
一切物质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主宰义
天作用的核心特性
义理义
天的主宰义又以道德情感的形式向人类显现
人副天数
人与动物的差别
人类天
生理指标相似
情感意志相似
同类相动与天人感应
天人同类➡️同类事物之间有着相互感应的关系➡️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谴告之
人性论
性三品
继承
继承《中庸》“天命之谓性”
继承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
圣人之性(可养而不可改)
中民之性(可善可恶)
斗筲之性(可养而不可改)
批判孟荀
孟子只着眼于圣人之性
荀子只着眼于斗筲之性
没有看到普遍的人性,应从占大多数的中民之性入手
后天教化
善如米,性如禾
性如茧、如卵,卵待覆而成雏,茧待缫而为丝
强调“王教”
政治论
大一统与独尊儒术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受命改制
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
三统三正
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认识论
深察名号
号与名的关系是凡与目的关系
正名
继承孔子“名不正则言不顺”的说法
把“名号”与天意挂钩,名号是圣人发天意而制作的
名实关系
名生于真➡️察实以为名➡️随其名号以入其理,则得之矣
政治指向
治天下之端,在审辩大;辩大之端,在深察名号。名者,大理之首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