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叶徐本《语言学纲要》第四章 语法
叶蜚声、徐通锵版的《语言学纲要》是最经典的语言学版本,本系列结合该书以及b站和慕课上两位北大老师的课程,按照一定逻辑将之组合排序。各位考研同胞们有需要可下载哈,祝大家都一战成硕!
编辑于2023-05-17 23:10:52 广东基本常用的快捷键操作,如Shift鼠标移动:可将形状、图片、文本框等进行水平、垂直移动;Ctrl鼠标滚轮:页面放大、缩小,希望能助大家的ppt使用更进一步。
四川大学文学考研必读书目,阎嘉《文学理论基础》的版本至少占比全卷的1/3分,该思维导图根据真题区分了颜色。自己备考时对比过文学理论的不同教材,这本讲得真的好,建议其他不用考川大的同学也可以看看,体系太清晰明确了,而且中西例子对比鲜明。目录分的六大板块除了前三四章和其他教材没差别外,后面两章节都蛮独特的,对一些时兴的观点阐释得挺有意思,建议看看。
四川大学文学考研必读书目,阎嘉《文学理论基础》的版本至少占比全卷的1/3分,该思维导图根据真题区分了颜色。自己备考时对比过文学理论的不同教材,这本讲得真的好,建议其他不用考川大的同学也可以看看,体系太清晰明确了,而且中西例子对比鲜明。目录分的六大板块除了前三四章和其他教材没差别外,后面两章节都蛮独特的,对一些时兴的观点阐释得挺有意思,建议看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基本常用的快捷键操作,如Shift鼠标移动:可将形状、图片、文本框等进行水平、垂直移动;Ctrl鼠标滚轮:页面放大、缩小,希望能助大家的ppt使用更进一步。
四川大学文学考研必读书目,阎嘉《文学理论基础》的版本至少占比全卷的1/3分,该思维导图根据真题区分了颜色。自己备考时对比过文学理论的不同教材,这本讲得真的好,建议其他不用考川大的同学也可以看看,体系太清晰明确了,而且中西例子对比鲜明。目录分的六大板块除了前三四章和其他教材没差别外,后面两章节都蛮独特的,对一些时兴的观点阐释得挺有意思,建议看看。
四川大学文学考研必读书目,阎嘉《文学理论基础》的版本至少占比全卷的1/3分,该思维导图根据真题区分了颜色。自己备考时对比过文学理论的不同教材,这本讲得真的好,建议其他不用考川大的同学也可以看看,体系太清晰明确了,而且中西例子对比鲜明。目录分的六大板块除了前三四章和其他教材没差别外,后面两章节都蛮独特的,对一些时兴的观点阐释得挺有意思,建议看看。
第四章 语法
规则
聚合关系
语言片段根据共有的特征形成某种类别的关系
组合关系
语法单位排列在一起共同出现的相互作用关系
表达层面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
概念: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or最小语法单位。
语素切分要点:对比(or替换)
研究陌生语言的必要性
两者本质一样,只是角度不同
含义:在音义同一性中不断对比,直到不可展开切分,得到有意义的语素
对比特征
普通语素可以双向对比(即词的前后均可展开组词)
eg:“火花”:“火”-烟火;“花”-花朵
剩余语素只能进行单向对比(在单向对比中不可对比部分被称作剩余语素)
eg:“苹果”:“苹-”?苹;“果”-果园
德宏傣语对比实例分析
语素归并
原理:和音素归并一样,意义相同,即使有音变,依然归并为一个语素
变体
自由变体
相似语音条件下的语素音变
eg:亚洲:/ia(51)tʂəu(55)/和/ia(214)tʂəu(55)/
条件变体
不同语音条件下的语素音变
eg:“一”的音变
阴平/阳平/上声前:i(51)
去声前:i(35)
单用/其他语素后:i(55)
语素的判断
汉语:是典型的构词语素,一般是一个语素一个字(形、音),不过也有特殊情况,“葡萄”属于一个语素
英语:是变词语素,所以一个单词的语素除了词根还要加上派生和屈折词缀。如“feet”是由“foot”词根语素和复数的不规则变化词缀语素构成,共2个
类别
构词功能
自由语素
黏着语素
必须和其他语素共同作为一个单位出现
eg. "-ing"、"-着"
词汇作用
词根语素
表达词汇意义
附缀
表达类意义
eg. "-s"、"-tion"、"-ed",表词性、时态等
语素切分的范畴化深度
原理:语素为语言中切分出来的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深入分析可从中看出该语言使用者的生活经验甚至是民族文化
eg
1.汉傣英 男性同辈亲属
2.傣族重视水,故“洗脸” “洗碗“”洗衣“”头“的 ”洗“都是不同语素
语法规则
词
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
典型的“自由运用”即“独立成句”
不可再切分
由一个或多个语素组成
词根语素
概念:词的核心部分,即意义的体现
构词语素
词缀语素
功能划分
派生词缀
构成新词后能增加含义或改变词性
eg. “-er"使“work”变为“worker”
构词语素/构词形态
屈折词缀
不增新义与改词性,只改变了语法意义(表达句法范畴的意义),也可称为“构形语素”
eg. 表复数的“-s”、表时与体的“-ing”“-ed”
变词语素/构形形态
位置划分
前置
eg. 汉语:“第”“老”;英语“un-”“im-”
后置
eg. 汉语:“子”“儿”;英语“-er”“-s"
中置
eg. 马来语:“-el-”;印第安语的复数中缀“-ge-”(比较特别)
构成
单纯词
一个语素即为一个词
合成词
复合词
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而成
eg. 人民、道路、blackboard、railway
派生词
词根语素+派生词缀
eg. 瓶子、花儿、writ-er、re-turn
组合规则
语法范畴
性
阴性、阳性、中性
eg. 法语的阴阳、俄语的阴阳中
数
单数、复数、双数、三数等
格
主格、宾格、属格等
eg. 英语名词中的通格和所有格
体
将行为状态作为整体表示
eg. 英语动词的普通体(write)、进行体(be+writing)、完成体(have+written)
时
现在、过去、未来
英语将两者合并,产生现在进行时、过去完成时
态
主动态、被动态
人称
第一、二、三人称
词组
概念:词的组合,作用相当于词本身,由词组合而成
类型
自由词组
按照语法规则将相关的词组织起来的词组
eg. 述宾:“买书”“唱戏”;偏正:“新衣”“白云”
固定词组
语言中约定俗成的、必须完整记住的词组,也包括成语、俗语等
eg. “天宫一号”“四面楚歌“”眉毛胡子一把抓“
句子
概念:最大的语法单位,语言用于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
结构类型及特征
结构类型:陈述、支配、修饰、并列、补充
层次切分依照顺序进行
每次切分时,直接组成成分为两个
递归性
层层嵌套
句子的创造性与开放性
其他辨别句法关系意义的方式
词序、虚词、形态、语调
词作为句法单位是必要的
假设:语素作为句法单位,那么A+V的结构(“远视”“重视”)组合而成的将是不同的词性(N和V),情况多样,不具有归纳性。
而词作为句法单位,则A+V(“远看”“重看”)组合而成的都是同样词性(V)。
语法单位组合的层级性
概念:层次是线性组合的属性,任何语言都有层次的线性相加
必须是3个或3个以上的语法单位组合
句法分析法
直接成分分析法
概念提出:布隆菲尔德《语言论》提出直接成分理论,即直接组成一个结构的成分
原则
1. 切分出的片段必须是有意义的、完整的
2. 切分的成分有组合关系
3. 切分出的直接成分相加是整体意义
eg.
1. 我看见的人
正确切分:我看见的/人
错误示范:我/看见的人,违反第2条(“我”+NP不构成组合关系)和第3条(两个N相加不能得出整体意义)
2. 大红色
正确切分:大红/色
错误示范:大/红色,违反第3条(“大”是空间概念词,无法形容颜色)
标注方法
切分法
eg.
树形图
eg.
括号法(线性标注)
eg. [s[n她][vp[v喜欢][vp[v朗诵][n唐诗]]]]
局限
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与直接成分之间的显性语法关系,不能揭示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
句法变换/转换分析法
概念:揭示句子内部语义结构关系的一种句法分析方法
语法歧义(句法多义)
句法结构关系混乱
eg. 咬死了主人的狗
层次不明
eg. 三个学校的老师
可通过直接成分分析法判断
语义结构
eg.
拜访的是老师
论元关系混乱,“老师”是施事还是受事?
鸡吃了
主动句&被动句
常见句型变换
肯定&否定、主动&被动、陈述&疑问、陈述&祈使等
方法
1. 省略/删除
承前省
eg. 小王站起来,(小王)走了出去。
蒙后省
eg. 是小王(去)还是小李?
2. 移位
句法性移位
eg. 小王骑走了自行车——自行车小王骑走了
语用性移位
eg. 他大概回来了吧——他回来了吧,大概
3. 插入/添加
在不改变句义的前提下添词
eg. 汉语的“把”“被”字句
eg. 英语的陈述变疑问句时添加的句首词“do”
4. 替代
用代词替换某些词语
可选性替代
eg. 我让小红去,可(小红/她)不肯。
强制性替代
eg. Your bike is outside,is (it)?
5. 复写
重复某些词语或词语的一部分
eg. You have no clasees today,have you?
eg. 他去北京。——他去不去北京?
拓展:中心词分析(成分分析)法
通过抓中心词的方式快速判断病句,中心词可以是动词或主语等
eg. “追赶猎人的狗”
追赶(猎人)的狗
(追赶猎人)的狗
通过分析中心词“狗”的定语进行确定
语言类型
孤立语/分析语
一般不是通过词形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
eg. 汉语、英语(新发展趋势)
黏着语
将具有一定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接合在词根或词干上构成形态变化
eg.日语、芬兰语
屈折语
采用词的屈折变化形式表达一种或多种语法意义
eg.法语、古英语、俄语
区别
黏着语:直接加词缀(含义单一),内部不变化
屈折语:多呈现为内部变化(少类推),有时也会加词缀(含义丰富),综合度更高
多式综合语/复综语
在动词上插入各种语法关系成分,构成一个动词就是一个句子的局面
eg. 美洲印第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