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 20399-2006)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应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
——中国政府参与签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等国际公约;
——各级人民政府签发的有关政策性文件;由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地方性自然保护区管理法规;有关自然保护区建立、机构与编制、管理权限等各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文,以及土地、资源权属证件等行政法规文件;
——国家和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的林业区划、农业区划、生态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发展规划;
——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
——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专项资源调查,以及环境、生态、资源、社会经济监测等本底资料;
——国家与地方有关建筑工程定额指标和实地调查收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0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
(二)管护设施建设:1、保护管理站(点)2、界碑界桩3、交通设施4、巡护执法设备5、防火设施设备6、野生生物保护设施
(三)科研监测设施建设1、科研中心(站)2、定位监测站(点)3、固定样地样线及站位断面
三、规范化管理1、管理机构2、管理人员3、专业培训4、内部规章制度5、档案管理(二)规划和计划(三)边界划定与土地权属(四)资源管护(五)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活动管理(六)科研监测(七)宣传教育(八)旅游活动管理(九)社区共管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LY/T 1814-2009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评价技术规范 LY-T 2089-2013
2018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住建部
管护系统:管理站、管护点、门禁哨卡、围栏、综合服务用房、管理性标识、信息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网站
巡护系统:巡护道路、交通工具、巡护营地、防护、通讯、取证装备
公众教育系统:访客中心(站)、野外生态宣教点、解说标识系统、公众教育线路、宿营地
防灾减灾系统:林(草)火防控、有害生物防治、疫源疫病监测站(点)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 GB/T 35822-2018
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制指南 LY-T 2937-2018
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GB/T 39740-2020
2020 71号文件 自然资源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
2020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的通知》 五年一评估
包括基础保障、管理措施、管理成效、负面影响、亮点工作或特色经验等5个评估内容26个评估指标
基础保障:管理机构、规章制度、人员配置、经费保障、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等
管理措施:本底调查、生态保护修复、勘界立标、科研监测、日常巡护、科普宣教、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综合执法等管理措施
管理成效:保护对象,人为干扰,公共服务,社区关系等方面
负面影响:能源与矿产资源破坏、违法违规建设、灾害防控不力
亮点工作或特色经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一区一法、信息化建设、重要科技成果
中国森林认证 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 LY/T 3246-2020
2021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试行)
包括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服务、水环境质量、主要威胁因素、违法违规情况等6 项评估内容27 个评估指标。
202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在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筑设施审批管理的通知
1.在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修筑设施事项申请表
2.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