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毒理学第五章
第五章 毒作用影响因素
化学因素
化学结构
取代基
烷烃类的氢被卤素取代(分子极性增加,易与酶结合),取代越多,毒性增强
取代基团的位置:对位>邻位>间位
异构体和立体构型
同系物的碳原子数
碳原子数越多,毒性越大(限值:7-9)
同系物,直链化合物毒性大于异构体
同系物,环烷烃毒性大于开链烃
同系物,不饱和键增加,其毒性也相应增加
结构结构-活性关系
理化性质
脂/水分配系数
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partitioncoefficients)是化学物在脂相(油相)和水相中的溶解分配率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浓度之比;
脂/水分配系数大的化学物其脂溶性较高,易在脂肪组织中蓄积或易通过血脑屏障侵犯神经系统;
脂/水分配系数小的化学物其水溶性较高,一般来说水溶性越大毒性越大。
分子量
分子量不同,其通过生物膜孔的能力有异,毒性也就不同;
分子量<200的亲水性分子,如乙醇或尿素能以滤过方式通过膜,而离子化合物因形成大于膜孔的水合物不能通过。
粒径大小
粉尘、烟、雾等气溶胶,其毒性与粒径大小有关;
比重
挥发性和稳定性
气态物质的血/气分配系数
血/气分配系数(b1ood/gaspartitioncoefficient)指当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和肺泡气中的浓度之比
血/气分配系数越大,气态物质越容易通过简单扩散跨呼吸膜吸收入血。
电离度和贺电性
机体因素
物种、品系差异
解刨结构、生理与生化的差异
代谢转化的差异
个体间的遗传学差异
代谢酶的多态性
修复能力的个体差异
受体的个体差异
机体其他因素
健康与免疫状态
年龄
性别
雄性动物代谢化学物速率一般比雌性动物快,性别也会导致排泄差异
营养状况与生活方式
暴露因素
暴露剂量与内剂量
化学物对机体毒作用的性质和强度,直接取决于其在靶器官中的剂量(内剂量)。
暴露剂量越大,内剂量也越大,所引起的毒作用也就越大
暴露途径
毒性大小顺序:静脉注射=吸入>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经口>经皮
暴露持续时间
急性染毒 亚急性染毒 亚慢性染毒 慢性染毒
暴露频率
化学物暴露频率间隔时间短于其生物半衰期,可引起体内蓄积,机体对毒作用损害回复的时间间隔不够,则可能发生慢性毒作用。
溶剂和助溶剂
溶剂或助溶剂 化学物的稀释度
环境因素
气象因素
气温
气湿
气压
噪声与辐射
昼夜与季节节律
外源化学物的毒作用大小可因每日给药的时间不同而有差异
给药季节
动物饲养条件
笼养形式,每笼动物数,垫料,其他因素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联合作用方式
外环境
体内
联合作用类型
非交互作用
相加(等于各毒效应之和)
独立作用(各毒效应独立呈现)
交互作用
协同作用(大于各毒效应之和)
拮抗作用(小于各毒效应之和)
增强作用(大于各毒效应之和)
联合作用的评价
联合作用研究的统计学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等。
联合作用的评价方法:
(1)联合作用系数法 (2)等效应线图法 (3)等概率和曲线法 (4)共毒系数法 (5)方差分析法 (6) Logistic模型 (7)广义三阶多项式回归模型 (8)其他方法:如分类与回归树法(CART)、多因素降维法(MD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