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管理知识
关于管理知识的思维导图,汇总了管理概述、行政管理概述、行政组织、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的知识,快来看看吧!
编辑于2023-05-19 17:34:02 山西管理知识
管理概述
主要管理理论及代表人物
古典管理阶段
泰勒
“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使管理由经验发展为一门科学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主张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实行职能工长制
法约尔
“一般管理理论”,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
韦伯
提出了一套现代管理的组织理论——行政集权制理论
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所谓官僚制,亦叫“科层制”
人际关系学说
基于社会人的假设前提的管理理论
著名代表人物:梅奥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要重视员工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
决策理论学派
美国赫伯特·西蒙做出突出贡献
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好而非程序性决策
管理过程流派
又叫管理职能流派、经营管理学派
在法约尔管理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
经验学派
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向企业管理员工具体实际的建议
代表人物:(美)彼得·德鲁克、(纽约大学)欧内斯特·戴尔
德鲁克
“现代管理学之父”
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被西方学界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管理职能
计划职能
首要职能,对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谋划
组织职能
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每个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形成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
组织职能的两大主题
分工
合作
领导职能
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利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控制职能
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能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活动
管理中的原理、定律
人本原理
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要调动人的积极性
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霍桑实验
弹性原则
任何管理活动都要有适应客观情变化的能力,都必须留有余地
能级原则
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抱枕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牢骚效应
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吧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的多
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
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权变原理
主要研究管理情境因素对管理效力的潜在影响
不同的管理行为有不同的效果
彼得原理
每一个职位最终都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海恩法则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
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帕金森定律
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
申请退职
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形成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墨菲定律
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手表定律
同时拥有两只表时无法确定时间,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破窗理论
鳄鱼法则
及时止损
羊群效应
从众心理,导致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
把鸟笼扔掉
买一只鸟回来放到鸟笼里
人们大部分时间采用惯性思维,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很重要
晕轮效应
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
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待效应”、“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
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的更快
“用人不疑”
蘑菇效应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被人开始关注,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
某种观念上讲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踢猫效应
一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无处发泄的最弱小成为最终的牺牲品
合成谬误
对个体而言是正确的事情,对整体而言未必正确
棘轮效应
人的消费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易于向上调整但是难于向下调整
首因效应
陌生人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
熟人的最近一次印象
行政管理概述
行政管理的涵义
行政管理即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的组织活动
行政管理的五大要素
基础:公共行政能力
主体: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各类行政机构
客体:社会公共事务
方式:依法行政
实质:行政管理组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
军事保卫职能
外交职能
治安职能
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经济职能
宏观调控职能
提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
市场监管的职能
文化职能
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
发展教育的职能
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
社会职能
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
促进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
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
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的涵义
广义: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民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阶乘系统协调的组织结构
狭义: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的分类
首脑机关
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
职能机关
运作机构或实作机构,隶属于领导机关或行政首长,执掌一定专业行政事务,由本身或督率其所属机构实施的机关
辅助机关
办公机关,指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
咨询机关
智囊机关或参谋机关,是一种现代政府的组织形态,通常指汇集专家学者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的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论证和较佳政策方案的行政机关
派出机关
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理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按照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区分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管理层次
组织层次,组织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经济的数目
管理幅度
管理跨度,指一个人或组织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或机构的数目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管理层次
管理者能力
被管理者能力
管理技术和手段
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计划的详尽程度
管理环境的稳定性
组织结构的具体类型
直线型组织结构
单线型组织结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
多线性组织结构,参谋部门有权向直线型经理直接下达指令时所形成的的组织结构 缺乏协调能力,更适应中小企业
矩阵型组织结构
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
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的概念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为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对索要结局的问题出主意、做决定的活动
行政决策的分类
主体地位
国家决策
地方决策
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程度
战略决策:带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影响深远,涉及范围广
战术决策:技术性问题的决策
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
程序化决策(常规性决策)
重复出现、有一定常规可循
非程序化决策(非常规性决策)
偶然发生或首次出现、没有现成规范和原则可循
决策条件和结果
确定型决策
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和实施结果也明确
不确定型决策
对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不明确,决策结果不能控制和预测
风险型决策
对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风险
决策目标
最优决策
满意决策
决策主体
个人决策
集体决策
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
经验决策
科学决策
行政决策的过程
起点
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基础
分析矛盾、拟定方案
关键
综合评价、优选方案
重要组成部分
决策实施、追踪反馈
行政执行
含义
政府机关及公务人员实施法律、贯彻落实国家权力机关的决策(包括执行党的政策、方 针和政策),执行国家政务和执行行政决策,以达到预期行政目标的过程。
行政执行是评价行政管理工作好坏的最主要的依据
行政执行的层级
中央级、省级、市级、县级、乡级(5个)
越上层,执行越宏观、越综合化;越下级,执行越微观、越专业化
行政执行的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思想诱导手段
行政执行的阶段
准备阶段
具体实施阶段(关键环节)(核心内容)
评估阶段
行政沟通
沟通渠道
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沟通路线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信息流向
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
结构模式
单联式、聚联式、互联式
政府职能
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
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
包括指导职能,宏观调控职能,培育、完善市场机制职能、检查监督职能
文化职能
社会职能
行政监督
含义
指各类监督主体已发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督查、督导活动
是对行政的监督,不是行政对“老百姓”的监督,不仅指行政监察
作用
预防作用
矫正作用
反馈作用
类型
行政监督的主体
政党监督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权力机关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司法机关监督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社会监督
社会团体、新闻媒介、人民群众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行政机关对自身的监督
行政监督的性质
一般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在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上产生的一种相互监督的关系和活动
专门监督
指担负专门监督职能的行政机关对监督对象的监督,如各类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监督
实施监督的时间
事前监督
事中监督
事后监督
公共危机管理
含义
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心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
处理原则
时间性原则
效率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公共危机的分级
I级(特别重大),红色,需要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
II级(重大),橙色,需要省级、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
III级(较重),黄色,需要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
IV级(一般),蓝色,只由县级处理即可。
7890882652E4FB0147C92F4B87C8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