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第八章语言思维导图
《普通心理学》第八章语言思维导图,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数学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编辑于2023-05-22 18:36:47 安徽语言
语言的一般概念
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数学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语言的特征
创造性
结构性
意义性
指代性
社会性与个体性
语言的结构
音位是能够区分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做小单位
句子是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表层结构是指我们实际上所听到或看到的语句形式,或说话所发出的声音以及书写所采用的书面形式
深层结构是指说话者试图表达的句子的意思
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
语言的形式
对话语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直接交际时的语言活动
独白语言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
书面语言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通过阅读来接受别人的影响
手势语是人们通过可见的手势,同时配合以手、手臂或身体的形状、朝向、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的一种语言形式
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
研究语言的意义
研究语言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因而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研究语言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语言研究也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失语症并人,指导病人的康复和手术治疗,并逐步解决口吃、迅吃、阅读障碍等语言障碍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问题,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生活
语言的神经生理机制
语言的发音机制
呼吸器官
语言发音的原动力是由呼吸器官产生的气流
喉头和声带
声带长在喉头里面,是主要的发音体。声带由附着在喉头上的两片黏膜构成,中间的缝隙叫作声门
口腔、鼻腔和咽腔
它们起共鸣器的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口腔,它包括舌、唇、上下颚等部分
语言的中枢神经机制
布洛卡区
布洛卡区分布在左额叶部位,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布洛卡区能产生详细而协调的发音程序,这种程序被送到相邻的运动皮层的颜面区,从而激活嘴、咽、舌、唇和其他与语言动作有关的肌肉。
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病人不能使用代词、连词,不能处理动词的变化,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他们的话语是一种吞吞吐吐的、电报式的语言可能出现词语反复现象;很难理解冠词、连词以及其他功能词的含义,因此在说话时常常省略它们。难以理解语法复杂的句子。
威尔尼克区
威尔尼克区分布在大脑左半球题叶题上回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因而和语言的接受有密切的关系。
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接收性失语症的另一种表现,是对词义做出错误的估计。
角回
角回分布在威尔尼克区上方的顶一枕叶交界处。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在这里可以实现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联合。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也可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言。当看到一个单词时,词的视觉信号先从视觉初级区到达角回,然后转译成听觉的形式同样,在听到一个单词时,由威尔尼克区所接受的听觉模式,也将送到角回,再做处理。
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从而引起阅读障碍。这种病人能说话,能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切除角回还将引起听-视的失语症,这种病人由于在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物名的声音之间失去了联系,因而不能理解词语的意义。
大脑两半球的一测优势与语言
大量研究表明,语言加工存在一侧化优势,即大脑左半球是语言加工的优势半球,但大脑右半球也有一定的语言功能。
语言与脑的进化
语言的出现首先依赖于脑的进化,同时,脑的进化也离不开语言的塑造作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语言与脑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语言产生
语言产生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发音器官或手的活动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写出来或用手势表达出来的过程,包括语言产生(口语)、书写产生(书面语)和手势语三种形式
言语产生
言语产生的研究方法
语误分析是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自发言语进行记录,分析其中发生的言语失误来了解言语产生过程的规律。
基于反应时间的实验室实验
言语产生的阶段
词汇选择阶段
语音形式编码阶段
发音运动阶段
言语产生的时间进程
书写产生
书面语言内容更完整,句法更复杂。这主要是由于在书写过程中,人们有更多时间进行计划和修改
书写产生主要是书写者独自进行的,很少与他人进行实时的交流
手势语
手势没有固定的含义,更多是因人而异;而在一种成熟的手势语中,每一个动作都是有含义的。
手势没有语法规则;而手势语是有特定规则的。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者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主动、积极地建构意义的过程。
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是借助于听觉输入的语言材料(语音)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言语理解开始于语音知觉,也叫言语知觉,是指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
语音的物理性质
音调是指语音的高低
音强是指语音的强弱
音长是指语音的长短
音色是指语音的感觉特性
音位及其类别
当气流从肺部发出,震动声带,顺利通过声道而不受任何阻碍,然后从口腔(有时同时从鼻腔)出去,这样发出的声音就是元音。
气流在发音通道上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叫辅音
气流使声带振动而发出的辅音叫浊辅音
气流没有振动声带,只是在发音通道上受阻而产生的叫清辅音
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言语知觉的效果可以用语言清晰度与可懂度进行测量。清晰度与可懂度是指听者理解讲话者话语的百分率,或指听者听对的百分率。
语音类似性
由于音位具有区别性特征,因此正确感知这些特征是分辨不同音位的重要条件
语音强度
当语音强度为5dB时,可觉察语音的存在,但不能分辨,强度增加,词的清晰度增高;当强度为20dB~30dB时,清晰度为50%;当强度为40dB时,清晰度达70%;当强度为70dB时,清晰度达100%;强度超过130dB时,则会引起不舒服,甚至产生压痛感觉。
噪声掩蔽
掩蔽噪音的掩蔽对语言知觉也有影响。
语境
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广义上来讲,它是指语言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狭义上来讲,语境是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等。
句法、语义的作用
语义和句法的信息对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有重要的作用。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在视觉输入的文字材料的基础上构建意义的过程
词汇理解
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
单词的部位信息和字形结构信息
正字法规则
字词的使用频率与词汇习得年龄
语义特征
语境
句子理解
句子理解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
句子的类型
对否定句的理解一般难于对肯定句的理解。汉语句子的验证时间模式和英语材料所得的结果一致,即验证句子的时间依次为,真肯定句<假肯定句<假否定句<真否定句。人们认为这是由于否定句在句法上比肯定句复杂;否定句的加工阶段多于肯定句的加工阶段;否定句比肯定句可能有较多的意义否定句含义相对不够明确等原因造成的。
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句法分析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在语义知识的帮助下,即使词序出现颠倒,人们对语言材料也不会产生误解。两者对句子的理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章理解
篇章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是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篇章意义的过程
推理
推理可以在篇章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信息,或者在篇章的不同成分间建立联系,因此,它在篇章理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境
语境能使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当前话语的信息很好地整合起来,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图式和策略
图式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对图式的有效使用可以看作是阅读的一种策略。阅读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当前篇章的阅读,而且能够迁移到其他篇章的阅读理解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