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泽东主席生平诗词最全珍藏及毛体书法欣赏【战略五行工作室】06---(42~43岁)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编辑于2023-05-25 18:19:53 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经历全场景 诗词大全及毛体书法赏析{珍藏版} 【战略五行工作室】06#--(42~43岁)
045 打油诗:洛甫摔交
时间及年龄:1935年,42岁
地点:长征途中
背景:1935年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张闻天一次摔跤的調侃。悬念而深受人的喜爱,而且还成就了洛甫与刘英一桩美好姻缘。长征途中,一次他因在马上打瞌睡而摔下马来,但身体未受任何损伤。毛泽东主席的这首打油诗,就是调侃洛甫摔跤的这件事。不过,这首诗并非写于当场,而是后来与洛甫的爱人刘英在一次交谈中随口吟出的。
诗词原文: 洛甫洛甫真英豪, 不会行军会摔跤。 四脚朝天摔得巧, 没伤胳膊没伤脑。
诗词释义:洛甫是我党我国早期领导人张闻天化名。
诗词体现意境:毛泽东主席创作于1935年的《洛甫摔跤》这首打油诗,以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充满悬念而深受人的喜爱,而且还成就了洛甫与刘英一桩美好姻缘。
诗词书法欣赏:无
046 忆秦娥:娄山关
时间及年龄:1935年2月26日,42岁
地点:娄山关
背景:1935年1月16日至18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2月5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攻四川土城。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折兵数千,败下阵来。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2月26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
诗词原文: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诗词释义: 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这首词上阕写的是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途中,下阕写的是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的景象。
诗词体现意境: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而且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人指挥若定的气魄。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诗词书法欣赏:
047 念奴娇:昆仑
时间及年龄:1935年10月,42岁
地点:陕西
背景:这首词毛泽东作于1935年。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诗词原文: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依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瓯,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诗词释义: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时歌女。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
诗词体现意境:开篇几句,十分强烈地表现了作者乍见赫赫有名的昆仑山时产生的包含着惊诧、景仰、亢奋与自豪等情愫的审美感受,是对审美对象巨大的时空存在及其自然形式较为直接、单纯的审美反应。预言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
诗词书法欣赏:
048 七律:长征
时间及年龄:1935年10月,42岁
地点:长征途中
背景: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词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词释义: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yǔ宇)、骑田、萌渚(zhǔ煮)、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江的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又称绞平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是1935年5月,所以说“云崖暖”。本句“水拍”原作“浪拍”。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约30丈左右,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下旬到达泸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炮火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夺得此桥。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四千五百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诗词体现意境: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象阔远,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构思奇伟。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
诗词书法欣赏: (1962年4月2日书)
049 清平乐:六盘山
时间及年龄:1935年10月,42岁
地点:六盘山
背景: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此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
诗词原文: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诗词释义: 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 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1961年9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 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诗词体现意境:这首词景象开阔,意蕴丰富,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在意境和艺术结构上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它在陕甘宁边区一直广为流传,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广播电台也时常朗诵播放。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可以在这首作品中体味出当年岁月的艰辛以及领袖人物的宏大气概。
诗词书法欣赏:
050 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
时间及年龄:1935年10月,42岁
地点:陕西
背景: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胜利后,蒋介石派5个骑兵团尾随而至。为了防止敌军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彭德怀指挥先遣队在吴起镇附近进行了“切尾巴”战斗。歼灭敌军一个骑兵团,取得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第一场胜仗。为此,毛泽东特作本诗赠予彭德怀。
诗词原文: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诗词释义: 六言诗:旧体诗的一种格式,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数和平仄都不像律诗那样严格。 坑深:地势险峻。 唯我彭大将军:大战胜利毛泽东写诗赠于,首句即用电文句,但改“沟深”为“坑深”。彭德怀收到这首诗后,将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
诗词体现意境:毛泽东的这首诗,廿四字,刻画了一位英勇无敌的大将军形象。该句体现了毛泽东及所率领的红军将士志在歼敌、胜利在握的从容镇定和对骄横之敌骑的藐视。“谁敢横枪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塑造的艺术形象与古时战场的勇猛战将重叠在一起,令人景仰。
诗词书法欣赏:无
051 沁园春:雪
时间及年龄:1936年2月,43岁
地点:山西省石楼县留村
背景: 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另一说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10月7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1945年9月6日,毛主席偕周恩来、王若飞去沙坪坝南开学校南津村柳之的寓所回拜,并以旧作《沁园春。雪》一瘸相赠。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诗词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词释义: 沁园春·雪: 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片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诗词体现意境:《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诗词书法欣赏: 该诗真迹共有8副, 其中赠柳亚子时 开始轰动
052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临江仙•赠丁玲)
时间及年龄:1936年,43岁
地点:陕西延安
背景:这首词是毛泽东写给丁玲的。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生于湖南常德,1927年起开始发表作品,是三十年代著名左翼作家,1932年3月在上海加入中共。她到保安后只有几天,即发起组织中国文艺协会,并担任主席之职。毛泽东在成立大会上讲了话,称赞“这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黄土沟来了位大作家,也真是“人物一时新”了。 丁玲主动要求到前线去看看。1936年12月底,毛泽东通过军用电报把这首词拍给在前线的丁玲。来年2月,玲陪同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延安,会见了毛泽东,毛泽东抄录了这首词送给她。毛泽东亲自下令任命丁玲为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使她真地做了“武将军”。丁玲于1986年3月4日在北京逝世。
诗词原文: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诗词释义: 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朝教坊曲名,曲子多用以咏水仙。此词牌有两种形式,这里用的是每阙首句为七个字的一种。另一种为六个字。 作法:大概因为同是湖南人,毛泽东在这首词里也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保安:当时是陕北苏区首府,在陕西省西北部,现名志丹县。 出牢人:指丁玲。丁玲于1933年5月进狱,后被软禁在南京。1936年9月,在共产党帮助下,她化装逃离南京,于11月12日到达保安。 毛瑟:德国毛瑟兄弟设计制造的枪,当时中国军队用得很多。
诗词体现意境:全词以丁玲行踪为脉络。全诗写得轻松自如,同时又与丁玲的身份很吻合。毛泽东在这首质朴、清新、畅达的诗中为读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中国现代新女性形象,体现了毛泽东对丁玲的欢迎、重视、信任和礼赞,同时也绝不限于这一位女作家,而是体现了毛泽东对所有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支持与鼓励。
诗词书法欣赏:
053 四言诗:懦夫奋臂
时间及年龄:1936年,43岁
地点:不祥
背景:面对日本等外国侵略者入侵中国发出怒吼。
诗词原文: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暴虎入门, 懦夫奋臂。
诗词释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出自春秋《诗经·小雅,伐木》。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真的是到了“懦夫奋臂”这一步,也就是“懦夫”被欺负的实在是受不了了,忍无可忍,毋须再忍。断不会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了。
诗词体现意境:该诗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入侵中国,寻找同伴,奋臂疾呼发出号召,表达对日本侵略的怒吼。
诗词书法欣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