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泽东主席生平诗词最全珍藏及毛体书法欣赏【战略五行工作室】13---(68~69岁)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编辑于2023-05-25 18:30:23 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所作的著名诗词有116首,另有无法考证的诗词若干篇,其气魄胸怀历来少人可以企及。其书法自成一体称为“毛体”,引得无数书法爱好者追捧。【战略五行工作室】按照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期间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所做诗词、所写书法进行广泛收集汇总,并对诗词进行释义、解析,让大家可以理解其不同场景的不同意境,以全面了解毛泽东这个伟大人物并向其学习。因时间跨度较大,单个文件无法呈现,因此,该文件分为19份,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切割,希望大家喜欢!
毛泽东主席一生成长经历全场景 诗词大全及毛体书法赏析{珍藏版} 【战略五行工作室】13#--(68~69岁)
088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时间及年龄:1961年2月,68岁
地点:浙江、广东
背景:1959年10月1日,民兵方队接受检阅后,李原慧全副武装地照了相,并将照片珍藏在自己的皮包里。1960年冬,毛泽东去浙江、广东等地调查研究,李原慧等作为工作人员随行。此照偶然为毛泽东所见,李原慧便将其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为照片作了一首七绝。1961年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在宣纸上再次书写了这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正式送给李原慧。李原慧将这幅手迹珍藏起来,视同珍宝。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诗词原文: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诗词释义:这首七绝,毛泽东留有的手迹目前见到的共有五件, 作者的题照诗采用议论这一特殊方法的,这种议论是对女民兵精神的一种升华。“中华儿女多奇志”,作者把艺术视野从照片上单个的、具体的女民兵,上升到更为众多、更为普遍的“中华儿女”的整体性形象上,许多非同一般的奇特的伟大志向,其中令世人瞩目,最值得称道的则是“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里的“武装”既可实指军人的装束,也可以泛指“武装斗争”。中华儿女所爱的不是传统的“红装”打扮,而是与中华民族自立和腾飞患息相关的战士的“武装”。作者从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高度高瞻远瞩,热情赞颂了中华儿女尚武的壮志。
诗词体现意境:作者用想象之笔来描写,运用理性之思来议论,使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女民兵的鲜明形象着笔,进而抒发感慨并将女民兵形象的美提升为精神的美,进入到一种全新的境界。它由景致情,由情入理,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民兵描写得生龙活虎,成为一篇赞美女性的难得佳作。
诗词书法欣赏:
089 七律:答友人
时间及年龄:1961年,68岁
地点:北京
背景:这首诗据说是写给毛泽东的同学,青年时代办《新民学会》时的老友周世钊的,兼寄李达、乐天宇。他在1961年12月26日致周世钊的信里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诗词原文: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诗词释义: 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 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芙蓉国:指湖南省,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长岛:今长沙的橘子洲。
诗词体现意境:毛泽东这首诗,在艺术上是巨细映衬、点面相形的典范之作。意笔与工笔,概括和精巧,粗犷与细腻,是艺术形象造型的两种不同的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尤其如此。擅长于思想辩证法的毛泽东,同样讲究艺术的辩证法。毛泽东的诗词包括这首七律,其艺术的总体风貌是继承宋代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风格而作创造性的发展,诗的境界雄浑壮阔,往往神驰寰宇而目空今古。
诗词书法欣赏:
090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时间及年龄:1961年9月9日,68岁
地点:北京
背景:毛作诗之日,是作者引以为豪的“秋收起义”三十四周年纪念日。作者此时心中虽有忧愤苍凉成份,但更多的却是作者性格中的坚韧自信及不畏压力的奋争精神。本诗写于1961年9月9日,首次发表于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
诗词原文: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诗词释义: 仙人洞,在庐山佛手岩下,牯岭之西,高约两丈,深广各三四丈,传为唐朝仙人吕洞宾所居,故名。 李进即江青。 劲松: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 仍从容:指劲松面对飞渡的乱云仍从容不迫。 天生:天设地造,未加人工修饰。 险峰:在山崖上才能领略到这样无限的风光。 本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寓理于景。毛泽东根据照片的内容和生活的实际情况,首先塑造两个主要形象:“劲松”和“仙人洞”。然后塑造“暮色”、“乱云”、“险峰”等次要形象,它们作为背景出现在诗中,从而构成了庐山仙人洞这一“无限风光”的艺术境界。它不但形象生动,气势宏伟,使人深受感染,而且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理,使人得到启发: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干事业还是做学问,为了实现理想要不懈地追求、奋斗;或者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受到挫折、身处逆境的时候,都应该充满必胜的信心,进行不懈的努力,敢于攀登险峰,去夺得最后的胜利。因此,这首绝句成为了寄情于景、寓理于景的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词体现意境:这首诗通过对劲松和仙人洞生动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诗词书法欣赏:
091七绝:屈原
时间及年龄:1961年秋,68岁
地点:北京
背景:诗人生前特别爱读《离骚》,曾多次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收集各种版本的《楚辞》和屈原著作。诗人运用诗句的艺术魅力,同情屈原的遭遇,诉说屈原能赋骚是因为手中有一支战斗之笔,用来捍卫自己和国家,同时歌颂了屈原强国抱负,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屈原是毛泽东非常喜爱的诗人之一,这首诗是他1961年读完《楚辞》时所作。
诗词原文: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诗词释义: 屈子:指屈原 手中握有杀人刀:喻指屈原作《离骚》所发挥的战斗作用。 艾萧太盛椒兰少:艾萧,即艾蒿,臭草,出自《离骚》。这里比喻奸佞小人。椒兰,申椒和兰草,皆为芳香植物,出自《离骚》。这里比喻贤德之士。 一跃冲向万里涛:指屈原在悲愤和绝望中投汨罗江而死。 毛泽东在此诗中高度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把屈原的才华、当时的世情、以及屈原在悲愤、绝望中的心境精炼和巧妙地作了艺术再现。全诗语言精练简洁,笔锋犀利,比喻浅显明白,诗意深邃。
诗词体现意境:在毛泽东笔下,屈原已经不是令人悲悯的绝望诗人,而是一个坚强勇猛的战士,是一个坚守正道忠贞,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从而从政治的高度对屈原的性格进行了深层的挖掘。既暗含了对屈原的赞美之意,又暗含了对屈原的凭吊之情。
诗词书法欣赏:无
加补题词书法: 为日本访华朋友题词
时间及年龄:1961年10月7日,68岁
背景:毛主席为日本访华朋友题词。
诗词原文: 鲁迅诗一首
诗词书法欣赏:
092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时间及年龄:1961年11月17日,68岁
地点:北京
背景:苏联赫鲁晓夫统治集团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步骤,恶化了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在1960年7月,苏联突然撤走援华专家,撕毁中苏合同,挑起中苏边境纠纷。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召开苏共二十二大。1961年11月17日,毛泽东便写下了这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用艺术的形式概括和总结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规律,给共产主义战士指明了斗争的策略。
诗词原文: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诗词释义: 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的叫流水对,说得是上联和下联无法分割,如流水般天然浑成。一般的对联,上联和下联是平行关系,说得是不同的事。但流水对的上联和下联之间往往以因果关系过渡,两句一气呵成。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着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金猴玉宇”这一联就有这样的妙处。 本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是采用借喻等手法,形象地揭示出写诗的目的,蕴意丰富,很有吸引力。诗词语言精练,比喻恰当,想象丰富,寓意深刻。 郭沫若原诗: 《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诗词体现意境:这首诗同郭沫若的原诗都是通过比喻来说明道理的。即使不加注释,在了解当时形势的情况下人们也可以看出诗中说的道理。这同全诗形成了一个比喻系统有关。因为这个比喻系统中作为喻体的人物与相关情节为人们所熟知,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情节言事,所以显得既含蓄又明显。当然,这当中也有诗人在原故事情节基础上的想象拓展,如以“风雷”喻共产主义运动,以“玉宇”喻全世界等,但又与传统的比喻习惯相合,故显得自然贴切,不待解释,即可意会。
诗词书法欣赏:
093 卜算子:咏梅
时间及年龄:1961年12月,68岁
地点:广州
背景: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苏联的严重措施,实际上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此词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诗词原文: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原词: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词释义: 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当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是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表现出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高天滚滚寒流急:当时中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及与美帝、苏修、蒋介石反攻大陆对抗的严峻当口。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诗词体现意境:主席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作者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地融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词中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梅花富于挑战性的个性和谦逊无私的高风亮节,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诗词书法欣赏:
094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时间及年龄:1961年,68岁
地点:北京
背景:1937年,当鲁迅逝世一周年之际,在延安举办了纪念会,毛泽东发表了专门的演说,深入地论述了鲁迅的精神,称赞了鲁迅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后来毛泽东多次提到鲁迅。196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鲁迅,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诗。
诗词原文: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诗词释义:第一首以20世纪30年代文化战线上“围剿”和反“围剿”这一充满刀光血影的尖锐斗争场景为背景,反衬出鲁迅先生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气概。称颂鲁迅先生在阴森恐怖的环境里,毫无畏惧地以笔作刀枪,与敌人鏖战。 第二首从精神文化渊源上发掘鲁迅先生与他家乡历史上爱国诗人陆游、秋瑾一脉相承的关系,赞颂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使鲁迅精神得以升华。
诗词体现意境:毛泽东《七绝二首》遣词造句都是从内容出发,随意挥写,有的诗句并不完全为格律所拘。全诗风格雄浑,气势挺拔,充满阳刚之美。诗中的议论与形象相结合,与史实相结合,运用了一些并不生僻的典故,增强了作品的概括力,激起了读者的无尽联想。毛泽东这两首七绝的成功,既取决于他对古典诗词的深厚造诣,又取决于他对鲁迅作品和精神的深刻理解。他虽然运用的是旧体诗的形式,但描写的是新的人物,渗透的是新的感情,闪耀着的是时代精神的光芒。鲁迅《七绝·赠人二首》中有“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之句。毛泽东《七绝二首》中诗句,音量之宏,音力之厚。
诗词书法欣赏:无
095 七律: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
时间及年龄:1961年,68岁 (又说1959年12月)
地点:北京
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一系列原则分歧,其中关于战争与和平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全世界人类的命运。1959年9月,苏共中央头子赫鲁晓夫访美,赞扬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是“明智”的,是“真诚希望和平”,竟置艾森豪威尔到处张牙舞爪、挑起事端,妄图称霸世界于不顾,吹嘘他们二人的会晤“在国际关系的气氛中引起了某种转暖的开端”,使“‘冷战’的冰块在开始融化”,无耻地向艾森豪威尔乞求和平。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诗人毛泽东面对赫鲁晓夫丧失原则的交易,感愤良多,于是于这年12月借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之诗的机会,给予赫鲁晓夫以辛辣的揭露和讽刺,并向全世界人民指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反动势力正在扩军备战,威胁世界和平,千万不能麻痹大意,有力地粉碎了赫鲁晓夫兜售的“春温”的阴谋!
诗词原文: 曾惊秋肃临天下,竟遣春温上舌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高官。 喜攀飞翼通身暖,苦坠空云半截寒。 惊听自吹皆圣绩,起看敌焰正阑干。
诗词释义:秋肃: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景象。春温:春天的芳馨温暖。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人有读古国文化史者,循代而下,至于卷末,必凄以有所觉,如脱春温而入于秋肃。”尘海:广大的人世间。沉百感:沉浸在各种感慨忧虑之中。金风:秋风。梁·肖纲《夷则七月启》:“金风晓振,偏伤征客之心。”走高官:高官:指脱离广大民众高高在上的官员。走高官:指赫鲁晓夫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于1959年9月访美,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乞求和平。飞翼:飞机。空云:空中云端。半截寒:极言浑身战栗,寒冷之甚。悚听:毛骨悚然地听着。圣绩:赫鲁晓夫自吹自擂的成绩。敌焰:指帝国主义扩充军备和鼓吹“冷战”的嚣张气焰。阑干:横斜,引申为放肆、嚣张。 全诗在原诗基础上略加改动就改出了新意深意,在形式上对仗更工稳,如“喜攀”与“苦坠”、“通身暖”与“半截寒”;对比更强烈,如“秋肃临天下”与“春温上舌端”,“自吹皆圣绩”与“敌焰正阑干”;前呼后应更为鲜明,末句“傲焰正阑干”正是首句“秋肃临天下,的写照,给人的艺术感染力更为强烈!
诗词体现意境:毛泽东将鲁迅的这首诗稍作改动,以寄托他对当时错综复杂的严酷的国际形势的看法和忧虑。毛泽东这首改诗比之于鲁迅的原诗,思之更广,虑之更深,视野更阔,境界更高,充分表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广博胸襟!
诗词书法欣赏:无
096 七律:冬云
时间及年龄:1962年12月26日,69岁
地点:北京
背景:1962年冬,中国经历了3年特大灾荒。国外正鼓噪着一片反华叫嚣。但真正的革命者则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毛泽东为自己七十岁生日(中国传统算法)作的诗。
诗词原文: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诗词释义: 这首诗上来的“飞”和“稀”是五微,下面的“吹”“罴”“奇”属于四支。《冬云》押得是四支大韵,组合力强的字多得是,大可不必从五微借字,而且一借就是两个。 冬云:作诗日期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在冬至后的第四天。旧说“冬至一阳生”,所以诗中说“大地微微暖气吹”,这里是比喻虽在冬至,大地并没有完全受到寒流控制。 雪压冬云:即冬云压雪,指雪稠云低的样子。 暖气:指地热。 罴:棕熊。 冻死:是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 此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对比的艺术手法。数种手法交替使用,相得益彰,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意志。诗人以“白絮”喻满天大雪,以低沉的“冬云”、纷飞的大雪、凋零的“万花”象征险恶的国际环境,以“英雄”“豪杰”象征大无畏的诗人所代表的中国人民,以“虎豹”“熊罴”象征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以“梅花”象征历经磨难更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以“苍蝇”象征屈从于强权的国家和政党。同时,将险恶的环境与抒情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对比,将软弱渺小的“苍蝇”与傲雪挺立的“梅花”对比,一反一正,一丑一美,以反写正,以丑突出美,有效地加强了表达效果。
诗词体现意境:毛泽东在这首诗中用了“虎豹”、“熊罴”两个意象指敌人,仅用“梅花”一个形象指革命者,也算是一个特色。另外整首诗抒情的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又一次体现了诗作大气壮阔的特征。
诗词书法欣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