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低风险创业
低风险创业的思维导图,创业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释放,只有自己的心态好,不离开牌桌,才能有机会活得更长,最后活到赚钱。
编辑于2023-05-26 15:46:02 重庆低风险创业的思维导图,创业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释放,只有自己的心态好,不离开牌桌,才能有机会活得更长,最后活到赚钱。
word2010的操作界面主要包涵标题栏、快速访问工具栏、功能区、文件按钮、文件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视图切换区,以及比例缩放区等组成。 主要用于显示正在编辑的文档文件名和当前使用的软件名字,还包括Microsoft公式标准的“最小化”、“还原”和“关闭”按钮 快速访问工具栏主要包括一些常用命令,如word、保存、撤销和恢复按钮。
这是一篇关于大学突围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阅读思维的养成、选择决定命运、谈谈不—样的钱、输入决定人生、做个大学明白人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低风险创业的思维导图,创业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释放,只有自己的心态好,不离开牌桌,才能有机会活得更长,最后活到赚钱。
word2010的操作界面主要包涵标题栏、快速访问工具栏、功能区、文件按钮、文件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视图切换区,以及比例缩放区等组成。 主要用于显示正在编辑的文档文件名和当前使用的软件名字,还包括Microsoft公式标准的“最小化”、“还原”和“关闭”按钮 快速访问工具栏主要包括一些常用命令,如word、保存、撤销和恢复按钮。
这是一篇关于大学突围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阅读思维的养成、选择决定命运、谈谈不—样的钱、输入决定人生、做个大学明白人等。
2023/5/26
低风险创业的基本逻辑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就低风险创业
创业成功可以学习复制
创业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释放
只有自己的心态好,不离开牌桌,才能有机会活得更长,,最后活到赚钱。
低风险创业的第一个准备
1. 和父母关系的好坏,决定了创业成就的大小
做企业最重要的是现金流,而不是净资产
大家需要反思一下和父母的关系,反思一下你们是否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人永远都会下意识地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那条路。
2. 重新认识和父母的关系
当你能够发自内心地感谢你的父母时,你才能跟整个世界和解,淡定地走上创业的道路,真正通过创业赚到钱。
性格决定创业的风险
引入
性格对创业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也是创业的底层逻辑之一
三个生理概念
1.催产素
当人体内的催产素含量上升时,会随之释放大量能够缓解压力、延缓衰老的激素,还能促进细胞新生。
当你感受到爱的时候,你才会分泌催产素,而催产素能让你心情愉快,用最大的善意拥抱这个世界,拥抱创业的过程。
2.肾上腺素
当你经历某些刺激,或者承担巨大压力时,你的身体就会分泌这种化学物质。它会让你的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你的反应更加快速。
肾上腺素会让你处于兴奋的状态。当你每天面对的都是“挑战还是逃避”这样的困境抉择时,创业风险系数就会比较高。
3.皮质醇
体内出现过多的皮质醇会让你的血糖升高、食欲增加、体重上升、性欲减退以及感到极度疲劳等等。
性格好的人,创业的结果往往坏不到哪儿去。
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引入
低风险创业的逻辑有很多,其中最为核心的当数“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够白来一趟,需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事。也就是说,我们要发现值得解决的问题,从而解决它。
“假装的创业者”就看不到问题,他只看到自己会什么,有什么样的资源,而不愿意解决问题。
1.优雅
我们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点,以正确的姿态,解决了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高速增长从来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是必然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找到一个问题?
这个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因为解决了一个巨大的矛盾才有所成就
经营的本质就是遇到矛盾,然后解决矛盾。所有伟大的创新都是完成不可能的使命 ,在不可能之河上架起一座桥
问题
汇聚性问题
汇聚性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汇聚性问题多半拥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只要找到了这个解决方案,就能解决它。
发散性问题
发散性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当我们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的时候,只有一个解决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创业的本质是自主地工作
前言
创业的本质是你自主地工作。创业代表着拥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是你即刻享有的。也就是说,你时常能感觉到自由,你想要奔放地工作,想要自主投入地工作,想要自己领导自己地去工作,而且你能够做得到。
认知失调
结果
使人们在解释一个事情的时候,总是有一个外在理由和一个内在理由。
假如外在理由足够强,那么人们的大脑就不再去思考内在理由了。
而如果外在的理由没有那么强,我们就可能去寻找内部动力、思考内部理由,这样才会有内部动力去说服自己。
而创业就是一个“向内找”的过程。一个人从打工人转型到成为创业者的标志,不是辞职或者注册公司,而是自主转换生活方式或态度。
发明人创业十分危险
为什么发明人创业风险很大?因为他爱的不是他要去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是他的发明。一旦遇到问题,他想的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而是不管如何,他就是要将他的发明推广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即便撞到南墙他也不回头。
因为他创业的目的根本不是从解决社会问题出发,而是从发明本身出发
当某项发明仅仅是为了展示创业者的聪明才智,而非以社会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时,这种创业在大部分情况下会以失败告终。
创业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相信才能看见
”如果创业者在潜意识中带有大量的斗争色彩、艰苦意识以及人性本恶的假设,那么他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不自觉地引发他人的恶意,让企业时刻面临巨大的风险。”
把创业视为人生的修炼
一旦你能将创业视为人生修炼的过程,你会发现,创业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不赚钱的时候才是你修炼最快的时候。
创业从找到好问题开始
抱怨、洞察和体验
从抱怨中发现低风险创业的机会
现在开始,倾听身边那些抱怨的声音,从这些声音中找到客户真正需要的点, 然后着手解决。
深入洞察客户的生活和灵魂
引言
洞察的核心
你要把你的脚放进别人的鞋子里,你要能够设身处地的去深深体会。
洞察是什么
洞察就是深入客户生活和灵魂中的观察。你要比客户还了解他,将自己彻底带入他的生活,这时你才能够洞察一些机会。
1.做乙方的风险系数极大
回报不具有可复制性
2.洞察客户的生活和灵魂
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东西很少是自上而下发明的,大多数了不起的东西都是自下而上产生的。
要想真正洞察低风险创业的机会,创业者必须进入客户的生活,跟他的灵魂融为一体,从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忘掉你的创始人身份
引言
严格来说,其实根本不存在产品,客户唯一为之付钱的是体验
1. “知识的诅咒”会放大创业风险
“阳春白雪”确实好听,但“下里巴人”听不懂。你的“匠心独具”,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多此一举”。
想要提升用户体验,自己就得先行体验。如果连你都不满意自己的产品,就别指望市场会给你带来鲜花和掌声
2. 从用户角度体验产品
找到宏大的变革目标
1. 找到的问题要足够大
没有产品能够讨好所有人,切勿在创业之初就试图做一个上到80岁老人下到3岁孩子无人不用的伟大产品
2. MTP:宏大的变革目标
有了MTP,你会发现创业不再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优秀的人才和其他资源都会自发聚拢到你的身边,让你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又充满希望
MTP指的是你找到的目标市场一定要足够大,而且存在问题,存在变革、解决的空间。
什么叫宏大?就是这个目标能够让你想起来就十分激动,就算不赚钱也要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
在客户最痛的点上突破
对客户而言,相比你能否改变世界,他们更关心的是你的产品能否解决他们的痛点,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这是评判你找到的问题好坏的第二个标准:够不够痛
要想让客户日久生情,首先得让客户对你的产品一见钟情。
只有在客户最痛的点上突破,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客户青睐,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风险
真痛点和假痛点的博弈
前言
痛点也分真假,你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走。只要你肯用心洞察和体验,就会找到低风险创业的突破口。
1.学会区分真痛点和假痛点
假痛点并不是说这种痛点子虚乌有,而是说与真痛点相比,它会显得不那么痛苦。
2.真假痛点存在博弈过程
真假痛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存在一个博弈的过程,会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改变。
秘密是最好的抗风险武器
前言
问题决定着市场的大小,而秘密决定着创业风险的大小。只有把握秘密,才能让创业者拥有属于自己的抗风险武器;秘密越大,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核心竞争力也就会越强。
没有秘密,是创业者最大的风险
你能做,别人即便知道了也做不了,或者就算做出来,也跟你不一样,这就是秘密。
如果一个公司没有秘密,就没有护城河,就会时刻处于危险境地,谁想来“抢”都行。
告诉你,你也学不会的好秘密
真正的秘密,从来不怕别人知道,因为即便你知道了,也学不会。
新一代产品通常意味着更好、更先进,也意味着企业的秘密越来越好、越来越大,谁也学不会、抢不走。
创业者不可不知的六种好秘密
1.资源
资源是不可复制的且会枯竭以及获取成本越来越高。
2.科技
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3.运营能力
4.品牌口碑
如果创业者能将口碑和品牌放在同样的位置,变回拥有别人无法取代的竞争。即便有一天,你的事业真的走向了末路,也会比别人更容易东山再起。
5.价格
中小企业创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刚起步的时候,我其实不太建议创业者去做低端市场。
6.用户
超越竞争的“十倍好”原则
“十倍好”原则
要么不做,要做就比同行做的十倍还好。
这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用十倍好的结果倒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去寻找可能被颠覆的地方。
“十倍好”原则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若创业者想设计一款产品,就必须比同行们的产品好上十倍,这样才算真正拥有一个能够为你提供抗风险能力的好秘密。
秘密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1.秘密的积累需要过程
现实生活中很多看起来非常成功的大公司或创业者,都是通过长期积累才有了今天谁也学不会、抢不走的秘密。若是你至今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秘密,千万不要太过自责,只不过是你的积累还没有到位。
2.如果没有秘密,不妨假装自己有秘密
不管你有没有秘密,你都得让你的员工和合作伙伴相信你的企业有秘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信心,支撑他们一直跟着你走下去。
“部分在于自律,部分在于‘欺骗’,而‘欺骗’会变成现实。‘欺骗’其实就是你在给自己、员工和合作伙伴打气。如果你表现得自信,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变得更加自信,‘欺骗’的成分因此减少。”
秘密属于会动脑子的人,你需要做的事是始终坚持自己选定的方向,慢慢地积累优势,并想方设法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时间一长,优势变会成为你的“胜势”,成为你的秘密所在。
找到秘密之后,你得先做验证
1.假设验证
所谓价值假设,是假设客户在使用你的产品和服务时,能够实现他们的价值需求。而验证价值假设,简单说来就是在创业之前,你应当先弄明白自己即将做的这件事到底有没有价值;价值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仅仅停留在你的想象中。
亲爱的创业者朋友,如果你确实相信自己找到的社会问题够大、够痛,确实愿意为自己的秘密付出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那么请你务必先去验证它的价值。哪怕你认为你卖的是一个无比正确的产品,也要先行验证。
验证的最好方法是“卖”,而不是“问”。
2.增长假设
如果客户使用你的产品后,觉得确实很好,能够满足他的实际需求,体验也不错,那么他会推荐给其他客户,为你进行“转介绍”。这样一来,就能产生“让客户带来客户”的销售效果,让产品的销量持续增长。
3.总结
第一句说的是价值假设——客户是否会为你的产品或服务尖叫?因为只有给客户提供足够的价值和服务时,他们才会尖叫。
第二句与增长假设有关——客户是否会把你的产品或服务推荐给他的朋友?因为只有推荐给他的朋友,你才能拥有更多客户,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快速增长。
打造最小化可行性产品
前言
MVP-“最小化可行性产品”
具体来说,当你想要尝试你的想法时,风险最小的方式是在开始时不要投太多钱,而是先做一个简单的原型,也就是最小化可行性产品,然后通过测试,收集用户的反馈,快速迭代,不断修正产品,最终适应市场的需求。MVP有两个关键点,分别是最小化和可行性。
1.最小化
你可以打造一个最小化可行性产品,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能花1万元搞定的事情就别花5万元,能花10万元的就花100万元。
那些“锲而不舍”的传说实际上是创业者的毒药。
对初创企业来说,MVP的目的就是将转弯的成本最小化,因为公司体量小,决策成本低,创业这做出改变的方式相对比较轻松。
2.可行性
关键在于“平衡”,把成本的“最小化”和产品的“可行性”结合起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融资需有度,钱不是越多越好
在寻找秘密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现金流,现金流出问题是很多创业公司倒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正向现金流,顾名思义就是你得有不断流进来的现金,让自己的公司尽可能处于盈利状态,而不是靠融资续命。
融资需有度,钱并不是越多越好,很多看起来美好的项目,尤其是二次创业,最终都死于手里的钱太多。
反脆弱的结构设计
学会从不确定中受益
前言
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黑天鹅事件出现一次就足以颠覆一切。
黑天鹅时间特征
1.意外但必然性
黑天鹅事件往往出现在通常的预期之外,也就是在过去没有任何能够确定其发生的证据,但它一定会发生。
2.必然性
黑天鹅事件一旦发生,会给原本发展态势良好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带来致命打击,产生极端后果。
3.事后可预测性
虽然黑天鹅事件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人们在事后为其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地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
一个观点
反脆弱绝不等于坚强不屈,创业者们一定要分清坚强和反脆弱的区别。
脆弱的反面并不是坚强。坚强只能保证创业者在不确定中维持原状、不受伤,却没有办法更进一步、让自己变得更好。
反脆弱的能力,不仅能让创业者在必然出现的不确定风险发生时保全自我,还能让其变得更好、更有力量。
从不确定中找到生存点和发展点,这就是低风险的创业过程。
设计反脆弱的商业结构
一个具备反脆弱能力的创业项目,最重要的设计特征是成本有底线,即便你一直亏本,最多到达成本的底线,而不会无休止地亏下去。但收益却没有上限,我们可以不停地赚钱,不会出现明显的“天花板”。
反脆弱的商业结构,其实就是将失败的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不断放大收益的上限。
找到“非对称交易”的机会
创业的真相在于你要认清楚这个世界不是线性的。
这个世界是曲线的,真正按照先行模式发展的情况少之又少。
曲线带来的是大量的不对称性,其中蕴含着一种思维方式,叫作“非对称交易”——损失和收益并不完全对应。
如果你想要低风险创业,那么关键在于找到非对称交易的机会。如果你处在一个对称交易的结构中,永远也别想获取丰厚利润。
固定资产不产出任何收益
固定资产本身不产出任何收益。
土地、设备、员工对创业者来讲只是负担,会让企业存在极大的风险。
创业需要有情怀的追求
创业者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情怀的追求,因为情怀带有明显的反脆弱色彩。
任何一个单向度的创业者都会面临崩塌的危险,面临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当人生窄化到一个方向时,你就变成了一个标签;反之,若果你是一个“人”,那么你可以在任何一件不确定的事情发生时学到东西,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创业思路。
”匠人精神“
于世情怀
创业者需要抱有情怀,热爱、真诚,抑或是专注,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反脆弱能力。
凡事自律
无论遇到什么事,做好自己才是关键,别过于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你毕竟不是他人眼中的“标签”。
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他人,重新认识你和父母的关系,和世界和解,你才能真正拥抱创业,去享受创业的过程。既然是享受,肯定不会很辛苦,你也能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创业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只把事业当作谋生的工具。
当你看到创业既可以满足你的物质需求,又可以给社会带来意义的时候,你就增强了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海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没有经历痛苦,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就没有了意义,这就是情怀的价值所在。
配置你的“创业杠铃”
1.好的企业家不是善于冒风险,而是善于控制风险
2.你在一个领域内感受到安全,才能够在另外一个领域内充分创新
如果你把所有宝都押在创业上,那么你一定不敢创新,因为这是你的身价性命。
所谓“君子不器”,意思是让你成为一个全方位、多向度的人。只有这样,你才是创业真正的主人,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在任何层面发挥你的优势。
脆弱和反脆弱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你有没有可选性。只要有选择的余地,就会具备凡脆弱的能力;一旦失去选择权,你的公司就是一家非常脆弱的公司。
确保公司拥有选择权
1.创业不能反人性
创业不能反人性,你让员工时刻处于危机之中,他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就是“骑驴找马”,随时准备带着你的商业秘密去你的竞争对手那儿上班。
2. 反脆弱的边界
花了150万元还做不起来的事情,即便花1000万依然做不起来。
关注用户体验当然是件好事,但一定要有全局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自信,也不贸然行事。
能力陷阱和资源陷阱
前言
很多创业者不是先为自己设计一套反脆弱结构的商业模型,而是先考虑自己擅长做什么,有哪些便利条件和资源,这种思维方式十分可怕。
1.能力陷阱
创业的第一步在于你想为这个社会解决什么问题,而不在于你会什么,有哪方面的能力。即便你什么都不会,只要能找到一个又大又痛的问题,努力去学习、去提升自我,你就都能学得会。
2.资源陷阱
陷入资源陷阱的创业者就像发射火箭一样,过于看重资源的作用,创业前一定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人力、空间和资金等资源,选择一个良辰吉日点火升空
赋能生物态创业团队
机械态管理VS生物态管理
简单体系
能够找到明晰因果关系的体系,就是简单体系。如果某件东西在被拆分为足够细小的若干模块之后,还能依照特定的因果关系原封不动地予以还原,那么这件东西就属于简单体系。
复杂体系
与简单体系相对的就是复杂体系,你无法从这种体系中找到非常确定的因果关系。
你永远无法复制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因为其中充斥太多的变数。
机械态管理
机械态管理的思维方式往往导致盲目的模块化。很多人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第一想法就是拆分,将这件事情拆分成一个又一个的模块,分别加以实现。使用这种方法驾驭简单体系完全没有问题,但却无法适应复杂体系的需求。
打造创业团队需要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如果你遵循机械台管理的思路,必然走向失败。
生物态管理
参与这些变革的人数达到了一定量级,爆炸性的智慧随之而生。正如蚁群和蜂群,单独的个体没有任何智商可言,但成为群体之后便有了惊人的智慧,中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机械台团队向生物态团队
转变的三行代码
第一行代码:跟紧前面的鱼。
第二行代码:与旁边的鱼保持相等距离。
第三行代码:让后面的鱼跟上。
三行代码+迭代
(1)为社会做贡献
“只有把自己的价值和整个社会的价值结合起来,才能解决我们内心的自卑问题。”
(2)终身成长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你,也不管某件事最后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能不能从中学到东西,有没有不断努力、不断成长。
(3)持续尝试新事物
每个人都有思想,都有被改变的可能,这是人和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如果创业者能够给予每一个员工更大的自由度和成长空间,你的团队就有能力容纳海量的员工,而这将是整个组织变革的开始。
母系统的稳定来自子系统的不稳定
母系统是大自然,子系统是生命体
生物态管理和机械态管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将整个母系统视为大自然,而不是一部机器,将每一个子系统都视为一个生命体,而不是机器中的一个零件。
要想寻求母系统的稳定,就不能让子系统太过稳定,否则母系统比那会面临崩盘的危险。
每位代理商都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拥有自己的活力,会为了生存不断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强项,而不应该过于依赖母系统,给母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有能力的代理商和这家公司的关系剑拔弩张,纷纷逃离,留下的只能是那些没有多大能力的人。
子系统的不稳定性带来母系统的稳定性,大自然不会偏向任何一个物种,不会有意识地只让某个子系统稳定。
好的人才都是“长”出来的
前言
对创业者来说,手中有人,心中不慌,初创企业最缺的就是人才。
为人才提供成长所需的“丰富土壤”
先让人才从丰富的土壤之中自由地萌芽,有了萌芽之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最后存活下来的,就是你需要的人才。
好的人才都是“长”出来的。
没有任何事事特定人才方可做到的,只要有一个人能做到,全世界的人应该都能做到,差别只存在于努力程度的不同。
成长比聪明重要
所有的生物态团队都要有明确的方向,进化就是团队的终极目标。
成长型思维的人从来不会考虑谁是最聪明的人,也不会过于在意别人的目光。他考虑的唯一一件事是:我能不能从中学到东西,我可不可以变得更强,我能不能继续成长。
创业者千万别担心员工越轨,做了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他做这件事情的发心——他是否努力尝试变得更好。
守住底线,允许员工犯错
守住底线
世界上有很多事讲究中庸,也就是常说的“过犹不及”,创业正是如此——做得太过分了不行,做得不到位也不行。中庸其实是最难的事情
允许员工犯错
只要拿捏好分寸,守住底线,剩下的事情便可以完全交给团队,让每一个员工都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任何团队或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改进的过程,不犯错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各种缺陷,更不知道改进的方向。
创业者需要跟员工和代理商共同错误,仅仅允许员工犯错还不够,在员工犯错的时候,你还要跟他共同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这才是生物态的思维。
激发员工的善意
当你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时,你遇到好员工的机会就比较多,好员工是被你激发出来的,因此你得到的回报就会比较高,你会更愿意信任和培养员工,这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生物态管理思维有一个大前提:你的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反脆弱能力,不会因为员工的一时之失就一蹶不振。
建立和前员工的“联盟”
离开前,帮员工塑造成长型心态
“你不会永远留在这个团队里。有朝一日,当你决定要离开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离开后,和前员工建立联盟
在生物态团队中,前员工是资源,而不是负担。
无论员工离职后是去其他公司上班,还是投身创业,你都可以跟他形成很好的联盟关系。这样一来,你的人脉资源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团队的反脆弱性也会越来越强,最终成为一个坚不可摧且无坚不摧的母系统。
学会为团队的状态赋能
快乐是会传染的,员工的良好服务状态能够有效地提升客户的体验度和满意度。
工作本身就应该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你要做的是想方设法调动自己和员工分泌更多愉快的物质,而不是那些会带来巨大压力的物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有效沟通造就团队凝聚力
高效团队的关键要素是安全感
前言
对团队而言,安全感高的最重要表现就是团队成员“敢说话”,可以提出天马行空的想法,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实际上,打造安全感很强的团队,和打造安全感很强的家庭是一样的道理。
正确认识“恐惧”
孔子是个了不起的人,他说“不以人废言”,就是说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也就是说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带着情绪去做判断,不然这个判断会越来越偏。
减少团队的猜忌
因为一旦经人传话,即使这个传话是善意的,里面肯定也包含很多虚假信息和主观臆断,会让事情恶化,传话变得越来越糟。
生物态团队的四种管理形式
指令型
最好有人能细致周到地告诉他“需要去做哪些事情”“绝对不能做哪些事情”。我将员工的这个阶段称为“指令型”。
教练型
入职半年之后,这名新员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没有人发号施令的情况下,也能将安排给他的事情处理妥当。但是,由于长期被人呼来喝去,他的工作意愿已经不那么强烈,这时候他需要的不再是个指挥官,而是一名教练。教练会根据遇到的具体情况向他提出不同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中做决定的依然是教练,而不是这名员工。
支持型
你需要做的是给予他大量支持,尊重他的个人能力,进一步提升他的工作意愿。
授权型
当你发现这名员工的成长速度很快,按照他的想法,事情大都能够得到圆满解决时,你需要做的就是给他充分的空间,让他有机会独当一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权”。
有效沟通工具让管理落地
沟通工具
T:指令型沟通工具——告知
对待没有多少工作能力的新员工,往往采取的是告知(Tell)式沟通,告诉他具体的一件事情应该如何分步骤完成,注意要点是什么。告知式沟通最大的好处是会让员工觉得思路清晰,学习的效率较高,并且有明确的责任人。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使用次数多了,员工就容易懈怠,对你产生高度依赖。无论事情处理的结果如何,反正都是你告诉他这样做的,他自己完全不用承担责任。
D:教练型沟通工具——讨论
对待教练型员工,你需要掌握的沟通工具是讨论(Discuss)。讨论的好处是让员工充分理解你处理某件事情时的具体用意。一旦弄明白了事情背后的原理,他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成长得很快。 当然,这样做会占用你大量的时间,你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和所有员工一一讨论所有事情。怎么办呢?你需要尽快从员工中挑出打算重点培养的人,尽快将其培养成授权型员工,让他代替你成为其他员工的教练,并以此类推。这就是一个复制裂变的过程。
A:支持型共同工具——提问
提问(Ask)是在面对支持型员工时最合适的沟通工具,好处显而易见。由于受到了尊重,员工的工作意愿和主人翁意识都会得到极大提升,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也可以为你节省大量的管理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创业者在使用“提问”这一工具时,要与“告知”明确区分开来。建议往往会带来抵触心理,而提问能让员工充分思考,思考的过程才是重点,你的任务是提下一个问题。
在这个时候,创业者一定要多加小心,你千万不要越俎代庖替他想主意,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激发员工的潜能,而不是自己的潜能。
提问的关键,在于你一定要让对方去寻找答案。
O:授权型沟通工具——观察
最后,再来看看观察(Observe),这种沟通工具主要用于授权型员工。此类员工其实不需要你进行过多的沟通,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充分授权给他,然后观察他的动静。
有授权则必有观察,即便你再用人不疑,过度的信任也容易坏事。
GROW
(1)G:目标
第一组提问全部针对目量的管理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创业者在使用“提问”这一工具时,要与“告知”明确区分开来。建议往往会带来抵触心理,而提问能让员工充分思考,思考的过程才是重点,你的任务是提下一个问题。
(2)R:现状
第二组提问是现状(Reality)如何
(3)O:选择
第三组提问和选择(Option)有关
(4)W:意愿
最后一组提问是意愿(Will)。
利用二级反馈建立团队成员的自我责任
“一级反馈”是指员工做对了事,领导提出了表扬,但是没有说明表扬的原因;而“二级反馈”是指领导表扬做对了事的员工,并且说明了表扬的理由。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表扬之后,不要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更高的要求,员工会自己提出来。
人对自己的批评是很多的,在别人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会不断地自我批评,这样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一旦别人开始批评我们了,我们的大脑就会开始为自己辩护。
二级反馈,就是一个寻找亮点的工具,它能提高他人的自尊水平,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传递价值观,塑造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领导工具。
打造团队的支柱
对一个能够不断迭代的组织而言,需要成长、需要道德和反思——三根支柱作为基石。
对企业而言,道德与否意味着你做的事对不对,你创造的东西最终有没有价值。
在组织的迭代过程中,核心是速率;而迭代的速率来自反思的效率。这种反思就是批判性思维,它不是不断对别人的批判,而是一种“元认知”,通俗解释就是对你自身认知的认知。
最优客户发展法:MGM
十万人说不错,不如一百人尖叫
产品的重要性
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绝对不是营销套路和推广策略,而是优质的产品。让客户为你带来越来越多的客户,是每个创业者的梦想,但是,请你记住,MGM的前提是产品。如果没有一个特别好的、被验证过的产品,任何推广营销手段都是对你的毁灭性打击。
客户只会给你一次机会
创业者一定要学会珍惜自己的品牌,因为客户只会给你一次机会。
创业者没必要买流量
假流量只是一个数据,买假流量纯粹属于自我欺骗,对品牌没有任何帮助。即便有真流量进来,在发现你的产品并不过硬之后,很快也会流失,你根本没有变现的机会,这是一种“虚假繁荣”。
啊哈时刻:与其让十万人都说不错,不如让一百人尖叫
与其让十万个人都说不错,不如让一百个人尖叫。
让客户为你带来新的客户
让客户参与销售
(1)直销
直销是典型的让客户参与销售,但它需要牌照,你得拿到相关部门给予的资质才能做,一般的初创企业够不上这个门槛。
(2)代言
为了降低风险,在客户愿意为你代言时,最好不要直接分给他佣金。如果直接将代言和金钱挂钩,会引发很多人的抵触心理,他们并不愿意单纯为了钱去代言产品。
(3)带货模式
最好的变现方法并不是直接做广告(俗称“硬广”),而是进行软性宣传(俗称“软广”)。直接给企业打广告的转化率并不高,而一篇带有温度的推荐文章,能够让粉丝感受到你的真诚,即便你最终的目的还是帮企业卖货。
让客户提供口碑
如何才能让客户主动分享你的产品呢?我从广告学的角度总结了五个关键要素,分别是专业化、简单化、情绪化、可视化、故事化。在下一节中,我们先来了解什么叫专业化。
提升专业的广告品位
能够让你兴奋的广告往往不是好广告。它能让你兴奋,可未必能触达客户心中的那个点。
区分产品的两大维度
没有最好的广告,只有最适合产品的广告。
(1)主动购买型与被动购买型
客户出于兴趣、爱好、心情、生活品质、个人享受等因素主动购买的产品,称为“主动购买型产品”;反之,则是“被动购买型产品”。这两种类型的产品要相对来看,主动就意味着非刚需,而刚需产品则是典型的被动购买型产品。
(2)重要的产品和不重要的产品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而这种敏感度又由客户的实际经济水平决定。
不同的产品,对应着不同的广告策略
1.主动购买的重要产品
对于此类产品,代入感是最好的广告策略。什么叫代入感?就是让客户能够身临其境,沉浸到广告的氛围中去,感觉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个产品。
2.主动购买的不重要产品
对于此类产品,广告的侧重点应放在强调客户的身份属性上。产品广告要告诉观众,你只要使用了我们的产品,就是某种类型的人,让观众更有归属感。
3.被动购买的重要产品
重要产品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价格相对比较高,而被动购买则意味着这是客户的刚需,客户不买不行。
此类产品的意向客户往往是从牙缝中挤出钱来购买产品的,你需要做的是不断触动他们的痛点,帮助他们尽早下定决心。
4.被动购买的不重要产品
最适用的广告手法是对比。其他的话不用多说,通过各种对比性实验,凸显自己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独特优势就行。
一旦确定你的广告有效,千万不要轻易更换。客户对广告的记忆有限,频繁更换的广告只能让客户忘得更快。
那些能被记住的品牌,在广告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时间投放。将广告长时间地在各个渠道“循环播放”,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将传播点控制在一句话之内
前言
客户的注意力是最为宝贵的稀缺资源。
简洁
要让客户分享你的产品,就应想尽办法给他一个简洁易懂的句子,千万不要舍不得做减法。
多用俗语
所谓广告。绝不是企业写一句话给消费者听,而是写一句话让消费者传给其他消费者听。
戏剧化表达
一个能打破客户固有思维、充满戏剧性的句子,往往能让她记忆深刻,得到更多传播的机会。
直接体现诉求
随着你不断地为品牌做减法,你的客户黏度也会水涨船高。
用产品牵动大众的情绪
前言
如果你的产品或品牌能唤醒他人的情绪,它就有机会被大众疯狂传播。
所谓唤醒,其实说的是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之下,你的身体被激活,并跃跃欲试,准备做点什么。并非所有的情绪都具备高唤醒的效果,有些情绪甚至会起到抑制唤醒状态的反效果。
积极高唤醒情绪
崇高感、感动、敬畏、勇敢等情绪均属此类,这种情绪会让你愿意将其传播给更多人。
大众的情绪最容易被正能量调动。
消极高唤醒情绪
1.恐惧
2.愤怒
3.焦虑
积极低唤醒情绪
舒服、惬意、悠闲等都是典型的积极情绪,但是很少有人会为此转发,它们属于“积极低唤醒情绪”。
消极低唤醒情绪
悲伤、难过、疲惫、烦恼、厌倦等是典型的消极低唤醒情绪。
每一个广为流传的产品,背后牵动的其实都是大众情绪。
让客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可视化的品牌容易传播
凡是能够被看见的产品更容易流行
凡是看不见的产品就很难流行。
消费客户的行为剩余
人是典型的社会性动物,没有人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
管理不可视,只有品牌可视
用故事打败“知识的诅咒”
前言
—人们总是将自己领会的东西称为经验,而对他人的忠告默认设置了忽略操作。
好的故事,能单手打败“知识的诅咒”
创业者讲故事,容易引发大量的话题传播
一个完整而丰满的好故事,往往比20页PPT更有说服力。
所有的故事都是叙事,但并不是所有的叙事都是故事。零散片段的堆砌、公司层级的制度展示、公司大事记、被动的流水账等都不是故事,因为它们没有完整的情节,无法令人印象深刻。
好故事是设计出来的
以“一场商业战略就是一个等待发生的故事”为核心设计
(1)目标受众
在讲故事之前,你必须先想清楚受众是谁,这个故事将对你的目标受众产生怎样的影响。
(2)主题(背景设定)
包括社会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核心价值。其中核心价值将体现故事的意义,常表现为主要事件变化的两端:爱或恨、忠诚或背叛、生存或死亡、道德或不道德、希望或绝望、正义或不公,诸如此类。
(3)激励事件(导火线)
指打破主人公生活平衡的直接事件,该事件的发生拉开整个故事的帷幕,比如白雪公主被逼出逃这件事,打破了白雪公主的正常生活,引出后续的一连串故事。
(4)欲望对象
指主人公为了找回生活重心而产生的目标。包括内在目标与外在目标,内在目标就是故事的内在追求,比如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等;外在目标是主人公给自己定的目标,比如获得一笔奖赏等。
(5)第一个行动
主人公开始采取怎样的行动,指的是他在确定欲望对象之后的第一个行动,至少看起来在向欲望对象推进。
(6)第一个反馈
这个反馈往往是负面的,它突然击碎了主人公的期望。
(7)危机下的抉择
这时主人公置身更大的危机之中,不仅没有得到欲望对象,反而快要失去它了。他会从第一个反馈中得到教训,带着洞察力重整旗鼓,准备展开第二个行动。第二个行动往往比第一个行动更加困难,且面临的风险更大。为此,主人公不得不孤注一掷。
(8)高潮反馈
主人公的第二个行动引发满足受众期望的高潮反馈,令主人公得到或失去欲望对象。这一事件也令他的生活重新归于平静。换句话说,在故事结束时,内在目标必然已经达成,而外在目标是否达成已经不再重要。
注意
,不是所有打动人心的故事都必须包含这八个要点,有时,其中的一些要点已经内置在目标受众的脑海中,不需要多加赘述。
打造指数级增长的引擎
学会用幂次法则思考
从线性思维到幂次法则的转变
第一次发展的结果,会成为下一次发展的基础
巴菲特将幂次法则称为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当然,他说的是投资界的术语“复利”,其实和幂次法则是一个道理。
指数型增长的三大底层理论
一家公司的线性增长公式是:Y(业绩)=N(内在变量)×X(外在变量)。如果想让这样的公司快速增长,你要做的是将变量的数值提升,要么投入更多外部资源,
指数型增长的公司则完全不同,它的业绩增长公式是:Y(业绩)=N^X(N、X均为变量),也就是幂次法则的具体体现。
“偏好链接”理论
互联网具有无尺度网络化的特征,大部分节点只与少数超级节点相连。成为头部公司会带来“偏好链接”,进而产生越来越多的链接,最后形成“马太效应”。
“成为头部”是当下互联网创业的唯一选择。指数型增长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让你的企业出现指数型增长,你才能获取更多的偏好链接,进而形成正向循环。
“想法流”理论
它指的是人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一旦强大的信息素被释放出来,大多数人都会莫名其妙地认同同一件事情。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潜意识”。
“能力—触达—意愿”理论
影响他人的决策,三者缺一不可。
让边际成本为零的运营方法
边际成本高的企业,很难出现指数型增长
要想实现指数型增长,创业者需要尽量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直至为0.
指数型增长组织的共同特征:只运营信息
学会撬动“杠杆资源”
前言
线性思维和幂次法则的一大区别,是对“拥有”这个词的理解完全不同——线性思维强调“自己有才是真的有”,而幂次法则更看重“杠杆资源”。
社会上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
寻找合适的“杠杆”,撬动闲置资源
创业者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杠杆来撬动这些闲置资源,如有形资产、技术、网络、设备、数据、经验和流程等,就能降低原料的边本,同时省去管理资产的麻烦,使公司在各个方面保持灵活性,走上指数型增长的道路。
机制决定了撬动“杠杆资源”的速度
指数型增长追求的是极速裂变,但裂变的核心在于机制。
管理杠杆资源的关键在与支点
,任何一个指数型组织最重要的东西都不是实体资源,而是信息、品牌、技术、数据、知识产权等核心资源,这些可以统称为IP,它是你撬动杠杆资源的秘密所在,我将其称为“支点”。只要你能将这个支点牢牢握在手中,撬动再多的杠杆资源、发展再多的经销商和加盟商都不必恐慌,因为他们离不开你的IP。
找到指数型增长的关键节点
找到关键节点,是一个公司能够出现指数型增长的前提和关键。
创业者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当前阶段的“关键节点”,便很容易感到焦虑,觉得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解决,每一个风险都可能放大,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这样一来,你的公司就会永远止步不前。要知道,在创业阶段,你根本等不到一个万事俱备的时刻。我建议大家最多以两周为一个界定周期,找出接下来两周内公司的关键节点,主攻这个方向,并一定要得到结果。即便这个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也能让你知道某个方向并不可行,并及时调整。
搭建跨部门的增长小组
前言
按照指数型增长的模式,创业公司体量越大,增长的应该越快才对。
一个公司里CEO最重要的职责只有一件,就是增长。
企业的下一个增长方向取决于数据,它决定了你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
搭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增长小组
针对具体指标进行增长实验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经过无数次快速的实验,你手中掌握的技术和增长手段就会越来越多。
唯一限制我们的是我们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