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兴脑图导图社区 《共产党宣言》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共产党宣言》思维导图,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编辑于2023-06-04 15:24:02 江苏省《共产党宣言》
背景
马克思恩格斯受1847年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委托起草的 "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
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在哪里?成为摆在那个时代的思想家面前的 ”时代之问” 。
从1847年12 月至 1848年1 月, 他们在恩格斯之前已经起草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的基础上以 “叙述历史” 的方式用德文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并于 1848年2 月在伦敦公开发表 , 以振聋发聩的声音对时代之问” 作出了科学回答,第一次向全世界系统地、 全面地公开宣示了 “自己的观点、 自己的目的、 自己的意图” 。 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并由此出发一阶级斗争一 两个必然 —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 政)——大力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一一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主要内容和基本理论
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主要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 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 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革命性作用,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危机,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 ”同样不可避免" 的 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主要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革命纲领, 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种种攻击与责难……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主要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分析了它们产生和存在的社会阶级根源和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说明随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 它们已经失去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四章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主要阐述了共产党人与 其他党派的关系, 以及共产党人的策略原则。
序言
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83年)
1883 年德文版序言中对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这样的经典概括:“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 (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 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 下解放出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要使人类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
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意思是指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如果说在一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不能获得解放,因为其他国家还存在着资产阶级,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会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面临种种压力,甚至会失去自己的政权,像苏联东欧国家一样。 在全世界现实了共产主义,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提出运用《宣言》的原理要结合具体情况(72年)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
《宣言》的发表到现在,已经25年了,情况有变化。对《宣言》原理的运用,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能运用则运用,不能运用则要从新的情况出发发展某此原理。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的内容(1872年德文版序言)
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作了补充。
国家机器指国家所拥有的官僚、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政治军事力量。 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指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不能运用旧国家的政治军事力量。要用巴黎公社式的工人政府取代旧的国家机器。
俄国的内容(1882年俄文版序言)
当时俄国国内的民粹派说,俄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过程,可以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走向社会主义。写道:“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二)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理论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一定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外在表现,每一历史时代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和代表旧的经济政治制度的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 必然发展为以取得政权为核心目标的激烈的阶级斗争。尽管过程可能曲折复杂, 但结果必然是整个社会得到革命改造,新的社会形态代替了旧的, 旧的阶级矛盾也为新的所代替。 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以后的历史就是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
资产阶级补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 而只是用新的阶级、 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而且, 与以前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不同, 资产阶级时代的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 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宣言》所阐述的阶级斗争理论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 发现社会规律的一个”指导性线索“,(列宁语)
(三)关于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
进步性
资产阶级及其社会制度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 认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 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是从崩溃着的封建社会内部迅速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1.打破封建等级秩序和道德观念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 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除了冷酷无情的 现金交易' ,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它把宗教虔诚、 骑士热忱 、 小市淹没在利己主义计算的冰水中。它把人的尊严变 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 由。"“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 律师、 教士、 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封建的关系,指等级制的关系。 宗法的关系,指封建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关系。 田园诗般的关系,指个体生产、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宗教虔诚,西方社会,人们信仰宗教,相信上帝,以为上帝可以救人出苦海。现在人们只相信金钱。 骑士热忱,封建社会有一些人行侠仗义,杀富济贫。这些人称为骑士。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些人也没有了。 小市民伤感,小市民有一种相互帮助,一家有难,大家分担忧愁的情感。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情感也没有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一切为了自己。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只是一种利益关系,是一种金钱关系。
一种建立在人的政治自由、 平等基础上的新的道德和交往秩序逐步形成。
2.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及时变革旧的封建生产方式, 代之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3.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形成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资产阶级通过开拓殖民地和世界市场,打开了落后国家封闭的大门,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4.资产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5.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今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 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
1.内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能够再支配自己创造的生产力。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 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 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
2、表现:商业危机的出现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再支配自己创造的生产力。
在这种生产过剩的 “社会瘟疫" 爆发期间, 一方面是 “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 的产品被毁灭掉, 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 ,另一方面是 “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 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
3.结论: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成为推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武器。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4.补充说明,危机会为无 产阶级革命提供客观前提条件, 但并不意味着危机会自动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并 取得胜利。
(四)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历史是人的历史。 要把由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性所决定的历史必然性变成现实, 必须由特定的历史主体来完成。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 即无产者
他们既无生产资料,又无政治权利, 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大工业使他们最富有组织性、 纪律性和团结精神, 在革命斗争中能够联合起来, 形成反抗资产 阶级的强大力量。 这样的地位和特点决定了它能够代表一切被剥削被压迫人民 的根本利益, 团结人民为争取自身利益而斗争。
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
(1)开始是分散的斗争。(280)(42)
(2)由于他们利益的一致,所以在斗争中实现了团结。(43)
(3)由于大工业的条件和交通的便利,工人的斗争成为全国性的斗争,成为阶级斗争,成为政治斗争。(281)(43)
(4)资本主义社会使无产阶级获得了教育的因素。如无产阶级随同资产阶级进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他们在斗争中受到了教育。 (44)
(5)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转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给无产阶级带来了教育的因素。(282)(44)
关于尤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具体的斗争方式上,由于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权力本质上“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因而在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必然会被用来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 所以尤产阶级也只能以革命的暴力来反对反革命 的暴力, 只能 “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纵观他们的思想发展尤其是晚年思想可以看出, 他们并没有把暴力革命看作是变革资本主义的唯一途径和方式。 19 世纪 70年代以后, 面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冲突和阶级矛盾相对趋于缓和等新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对尤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进行了新的阐述, 他们在强调暴力革命重要性的同时,提出了各国工人阶级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革命方式和道路的思想,提出了用和平手段如普选权等取得政权的可能性。
(五)关于共产党的性质、 特点、 政治立场与策略原则的理论
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必须在自己的革命政党 的领导下才有可能。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先进政党。
先进性
(政治立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 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这一鲜明的政治立场, 充分肯定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 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
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在实践方面, 共产党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 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 共产党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 进程和一般结果, 在当前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共产党代表国际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策略原则
一是“共产 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 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即坚持 “最近“ 目的、 最低纲领与 “未来“ 目标、最高纲领相统一。
1、无产阶级革命是暴力革命 2、无产者没有祖国,各国无产者联合的行动是他们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 3、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4、无产阶级将剥夺资产者的财产,尽快发展生产力。 5、无产阶级革命将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统治。
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既要支持一切进步运动包括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运动, 又要在革命的联合中坚持独立自主, 不能失去原则。
三是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 在尚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国家, 不能超越革命发展历史阶段, 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而应先协助资产阶级进行反对封建制度的民主革命, 但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 应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 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
四、无产者没有祖国,各国无产者联合的行动是他们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
各国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将使民族对立更快地消失。所以各国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行动,达到在本民族内消灭人对人的剥削,在世界范围内消灭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纲领想思想
党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夺取政权。(47)(最低纲领)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发展生产力 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党的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286)(48)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通过尤产阶级专政逐步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 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气但由于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 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完备的表现.因此, 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就相当于废除一切私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说,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对资产阶级的对共产党人各种攻击和污蔑所做的驳斥
《宣言》所阐述的消灭私有制的理论原理, 是从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来说的, 而且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 资产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只能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坦言: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以及相应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六)崇高理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七)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指对各种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1、批判反动的社会主义
(1)封建的社会主义 :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贵族,可是贵族残余分子还存在。他们非常痛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但是到19世纪40年代,他们已经不能够同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 为了表达对资产阶级的仇恨,他们写了一些文章和书籍,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帜,攻击资产阶级,这样就形成所谓封建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要把历史拉向后退,恢复反动的封建制度。所以他们称其为反动的社会主义。
,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
(2)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 在法国等国家,有人数众多的小资产者,如小农、小手工业者等等。这就是小资产阶级。这个阶级受到资本主义发展的猛烈冲击,面临着破产的威胁,所以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充满仇恨。他们的代表人物就写一些著作来攻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这样就形成了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的目的也是为了把历史拉向后退,退回到小生产者的太平盛世,使小生产能够永世长存。
(3)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德国的一些哲学家和其他知识分子,把法国的社会主义文献搬到德国来,打出社会主义旗帜,这种社会主义是反动的社会主义。 因为法国同德国相比较,社会形态高一个层次,它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德国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它是封建的经济政治制度。法国的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德国则不能够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而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法国所反对的正是德国所应当争取的。所以,把法国的社会主义文献搬到德国来,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实际上帮助了德国的封建主义,有利于封建主义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是一种反动。
“ 这种社会主义是这些政府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
2、批判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希望保存资本主义制度,在这种前提下,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消除弊端,使资本主义制度更完美。这样就形成了所谓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这种社会主义主张改良,保存资本主义,所以是保守的。
3、批判“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指19世纪初圣西门、付立叶和欧文的社会主义。 (1)他们看到了阶级对立,但是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63) (2)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企图以和平的、小型试验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3)他们著作中的批判成分,有启发工人觉悟的作用。(64) (4)他们的作用和意义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304)(65)
评价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宣言》以 “新的世界观” 为指导,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视角,深刻揭示了由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系列根本性理论和实践问 题,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特点、纲领与策略原则、是共产党人理论和初心的源头,”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