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四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时间
1956年4月和5月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提出报告
《论十大关系》
提出会议
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和最高国务会议
提出内容
以苏为鉴
转变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照搬苏联
到以苏为鉴
《论十大关系》中的十大关系
内容
工业和农业
沿海和内地
中央和地方
国家集体和个人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
党和非党
汉族和少数民族
革命和反革命
是和非
中国和外国
基本方针
把国内外一切因素调动起来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中共八大
时间
1956年9月
提出内容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加强党的群众路线
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度建设
坚持集体领导
反对个人崇拜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技术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国内主要矛盾
矛盾一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矛盾二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根本任务
由解放生产力
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时间
1957年2月
会议
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
文章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内容(4)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敌我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矛盾解释
人民内部矛盾
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非对抗性的矛盾
敌我矛盾
对抗性矛盾
一定条件下,两类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解决方法
专政
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
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
对象
国家内部的
反抗社会主义改造
破坏社会主义建设
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
剥夺政治权利
强迫从事劳动
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
民主
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讨论的方法
批评的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法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原则
政治思想领域
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
民主集中制原则
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
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科学文化领域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民族之间的矛盾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
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经济建设方针
内容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中国工业化发展思路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
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坚持“两条腿走路”
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
所有制调整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工商业经营方面
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
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
生产计划方面
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
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之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社会主义统一的市场里
国家市场是主体
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毛泽东提出
企业要实行民主管理
”两参一改三结合“
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提出人
董必武
提出会议
中共八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提出会议
党的八大
提出内容(4)
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加强对国家工作的监督,special
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对中央以及政府机关的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
各级政府机关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
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
系统地指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比较发达需要更多的时间
四个现代化
战略目标形成历程
1954年9月
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构想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周恩来
1957年3月
要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
1959年
“建设社会主义,要求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形成完整提议
毛泽东
战略步骤
提出时间
1964年
提出人
周恩来
提出会议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提出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主题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具体步骤(2)
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
第一步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要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
科学和教育
“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和经验借鉴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两者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不能互相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