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诗歌鉴赏
高中党建议收藏!古代诗歌鉴赏完整版知识结构图来啦!下图归纳总结了古代诗歌鉴赏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赏析诗眼、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常见考题的解题技巧。掌握上述方法,语文轻松提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
1. 人物形象
找
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
析
人物的动作、神态、心里等描写
通过诗歌的环境的衬托渲染以及景物描写
联
联系标题、注释、概括形象特征,用一句话概括
明
表明作用、表达效果、思想感情、蕴含的哲理等
2. 事物形象
自然属性
提炼物象描写特征,包括形态、色泽及所处的环境
分析物象内涵
结合“物”与“人”品格连接点,结合诗句分析
社会属性
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点明诗人所抒发的感情或表现的寓意 (精神品格、思想性格、志趣追求)
3. 景物形象
整体描述画面
“一幅+修饰语(时间、地点、景物特点等)+画面”的格式,用自己语言再现诗中画面
分析氛围特点
重点讲诗中意象、所用表达技巧分析出来,运用恰当的术语概括,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借助图景表达的思想情感,要答出情感产生的原因
语言
1. 炼字
释含义 明手法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所用手法
描景象 摹情态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情境 表情感 谈作用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表达技巧的作用
2. 赏析诗眼
找诗眼
析诗句
围绕诗眼全诗写了哪些内容或者全诗如何体现诗眼
明作用
结构上 情感上 主题上起的作用
3. 炼句
解析句意
多角度赏析
语言特点
表达技巧
结构特点
首句作用
中间句作用
尾句作用
思想内容
4. 赏析语言风格
明特色
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语言风格特色
列例证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语言风格特点,可以从 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
析效果
指出蕴含其中的感情
点明这一特点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 准确指出抒发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2. 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诗句情感
抓人、事、景,确定全诗表达的情感
分析设题的诗句,写出规范的答案
诗句的生动翻译
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
诗句表达的情感
典故情感
明确诗人引用典故的方式 (暗用或明用、侧用或反用、正引或化用)
概括典故的原本内涵
揭示诗人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 (引用意图、表达的情感等)
整体情感
把握情感“五角度”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品意象
五.看关键词句
评价观点态度
明确表明观点
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1. 修辞手法
1.明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阐释手法在诗中如何运用 3.分析手法在主旨和情感的作用
比喻
比拟
设问
借代
反问
对比
夸张
双关
互文
叠字
2. 表达方式
1.明指出诗歌在表达上 运用了何种方式 2.阐释此方式在诗中如何运用 3.分析此方式对塑造形象、 表情达意的作用
描写
角度
远景和近景
俯瞰和仰视
方式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技巧
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声色结合
白描渲染
衬托(正衬和反衬)
细节描写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助景
正衬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反衬
乐景写哀情
哀景写乐情
借助物
托物言志
借助事
借古讽今
用典
叙事抒情
3. 表现手法
1.判断运用何种表现手法 2.阐释作者如何运用此手法 3.此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刻画什么形象,表现什么主旨
联想
想象
衬托
渲染
烘托
象征
起兴
照应
抑扬结合
主客曲写
4. 结构技巧
伏笔
以景结情
首尾呼应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重章叠字
诗歌鉴赏选择题
4陷阱
形象画面分析不准
语言鉴赏不当
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
情感分析不当
3步骤
读懂诗歌
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
逐一比对
将选项与对应的诗句逐一比对,结合所学相关知识, 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
综合比较
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