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临护2惊风
中临护2惊风的思维导图,由外感及内伤所致,以高热、抽搐、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病因风动而发惊。
中临护2痔疮的思维导图,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缘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或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
中临护2痈的思维导图,因火热之毒,阻于经络,气血凝滞,热盛肉腐而成的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中临护2疮疡的思维导图,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惊风
慢惊风证候分型
脾虚肝旺
形神疲惫,面色萎黄,不欲饮食
缓肝理脾汤
脾肾阳衰
精神极度菱靡,沉睡昏迷,面色无华或灰滞
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
阴虚风动
虚烦低热,形容憔悴,面色萎黄或时有潮红
大定风珠
护理措施
起居护理
保持居室环境安静和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和噪音。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加强口腔护理,口腔溃疡者可涂锡类散或西瓜霜。
床旁设置防护床档,防止坠地摔伤。
专人守护,以防惊风发作时受伤。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抽搐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程度及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面色、四肢皮肤温度和湿度等变化。
抽搐发作时将患儿平放于床上,头侧向一边,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开口器或清洁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于上下臼齿间,以防咬破舌体,切勿强制按压、牵拉,以防骨折
高热患儿,及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饮食护理
患儿抽搐时禁食,抽搐停止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昏迷者给予鼻饲
高热惊厥者,应及时补充液体,防止津液耗伤
痰涎壅盛者可予白萝卜汁或荸荠汁
肝肾阴虚者宜食滋阴清补之肴,如银耳汤、猪肝汤等,忌温热动火之品
脾肾阳虚者,宜给予健脾温肾的食物,如山药、核桃、龙眼肉、红枣等
情志护理
用药护理
中药宜浓煎,少量频服,不可强行灌服,抽搐时不宜喂服中药。
遵循“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的原则。
出现抽搐症状时,遵医嘱准确、迅速给药,观察用药后的疗效。
适宜技术
惊风发作时,针刺或指掐水沟、十宣、合谷、百会、涌泉等穴
牙关紧闭者指掐下关、颊车、合谷等穴或用生乌梅擦牙,使抽搐尽快停止。
慢惊风可取交感、神门、皮质下、肝、心、脾等耳穴,行王不留行籽贴压
脾阳虚者,可艾灸足三里、关元、中脘等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益脾肾。
高热抽搐者,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长讲解惊风急救处理措施,如发作时指压水沟穴,不能摇晃或随意移动患儿等,发作缓解后迅速将其送往医院检查。
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小儿的衣服。
注意饮食卫生,营养均衡搭配
使患儿心情舒畅,情志条达。多到户外活动。
辨证要点
辨惊风四证
热、痰、惊、风。
高热目赤,唇颊鲜红,烦渴冷饮,便秘尿赤,甚至神昏谵语为热证
咳嗽气促,痰涎壅盛或满口痰浊,喉中痰鸣,声如拽锯,神志不清或昏迷为痰证
昏谵惊叫,或恐惧不安为惊证
牙关紧闭,口角牵引,二目窜视,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为风证
辨惊风八候
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辨惊风的性质
急惊风多病势急暴,形证有余,八候表现急速、强劲、有力,性属阳证、热证、实证。
慢惊风多病势缓慢,形证不足,八候表现迟缓、震颤、无力,性属阴证、寒证、虚证。
辨轻重
病证鉴别
急惊风与痫证
痫证常有家族史、反复发作史,但醒后一如常人,多不伴有发热,且脑电图常有特异性癫痫波形。
都有抽搐、昏迷症状
惊风与厥证
厥证是由阴阳失调、气机逆乱而引起,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厥证多出现四肢厥冷而无肢体抽搐或强直等表现。
诊断依据
急惊风
3岁以下婴幼儿最为多见
有接触疫疠之邪,或暴受惊恐史
慢惊风
有长期泄泻、反复呕吐、初生不啼、急惊风、解颅、佝偻病等病史。
病因病机
急惊风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肝二脏
病机关键为邪陷厥阴,蒙蔽心窍,引导肝风
外感时邪
内蕴湿热
暴受惊恐
慢惊风病位重在肝、脾、肾三脏
常因久吐久泻、热病或大病之后
概念
由外感及内伤所致,以高热、抽搐、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病因风动而发惊
搐、搦、掣、颤、反、引、窜、视,古人称之为“惊风八候”
并伴有惊、风、热、痰四证
古代儿科四大证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