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樊登听书《能力陷阱》 笔记整理
樊登《能力陷阱》听书笔记整理,书中详细分析了三大陷阱,包括能力陷阱、人际关系陷阱和真实性陷阱。
编辑于2024-04-25 20:25:08《能力陷阱》 (ACT LIKE A LEADER, THINK LIKE A LEADER)
前言 向领导者学习
解释:你先向那些领导者学习,那些领导者怎么做的,学着他做,做着做着你的思想就会发生改变。
时机:当你的工作发生变动和挑战的时候
第一步 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能力陷阱)
能力陷阱两个特征:一直做擅长的事、特别讨厌变化
1.意识到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会像毒品一样地上瘾。你越擅长做这件事,你越喜欢做,你就越擅长,然后这个地方离不开你。没有人敢提拔你,因为你太擅长,提拔了你之后这个地方是一个空缺,很危险。所以你这一辈子就卡在一个岗位上动不了。
2.特别讨厌变化。认为这是给我带来麻烦,给我带来挑战。不认为自己的能力需要扩展。
陷入能力陷阱的后果:非常忙碌
你会发现你是整个组织内部的连接器,就是这个组织少了你就不行,谁有任何问题,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然后你就得帮他解决。因为你是内部的连接器,你会非常忙。
真正领导者四大特征:桥梁型,具备远见,不断提升影响力,打造领袖气质
1.做一个桥梁型的领导者,而不是一个中心型的领导者
中心型领导者:所谓中心型的领导者,就是内部的连接器。中心型的领导者做什么呢?比如说为团队设定目标、分派角色、分派任务、监测进程、管理团队成员的表现、进行绩效评估、开会协调工作、为团队内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已经不错了吧?这就是我们过去经常会谈到的那些计划、组织、协调、监督,这就是一个普通的领导者。
桥梁型领导者:将团队目标与组织优先事物结合起来,你得知道组织哪些事最优先,向团队传送重要信息和资源以确保进程;从外部获取重要的伙伴支持;增强团队在外部的可见性以及提高团队的声誉;给表现好的成员认可并让他们参与到下一次重要的任务中,这就是一个桥梁型的管理者。
2.展望新未来,具备远见
2.1 感知环境中的机遇与威胁。领导者比其他人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到环境中的机遇与威胁。简化复杂的环境,通过想象融合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事情,然后预想一些可能会触及组织底线的事。
2.2 提供战略性指导,提供战略性指导包括:鼓励发展新业务,定义新战略,从大局的角度做决策
2.3 鼓励其它人展望未来,就是真正优秀的有着远见的领导者,绝对不会轻易地限制员工的能力和发展。我们需要提出一些挑战当前情况的想法,然后接受成员提出的新的做事方法,把外部的观点传递给成员。
3.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需要展示自己,需要经常发表你的意见和观点。甚至我听我一个朋友说他坚持写朋友圈,朋友圈写得很认真,他不在朋友圈里边随便发一个图,或者随便发一顿早餐,他要写一个有观点的东西出来,这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去参与演讲,参与社交等等。
4.将想法和个人经历相结合去打造领袖气质,领袖气质有共同点
4.1 人生阅历丰富,从而产生了坚定的信念。你发现他所说的很多事或者他所得出的很多结论,都是他曾经经历过的,他跟别人不一样,他是有切身的身体体会。
4.2 他能通过讲述个人故事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善于讲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想法和他们所做的事之间有着很强的一致性,就是知行合一。
如何做:学会把工作变成增强自己领导力的平台
就是在工作当中,你除了要去应对每天的日常工作、应对老板的要求之外,你始终要分一个脑子出来想想:是不是可以借着这件事锻炼我的领导力?先增加新角色,再减少旧工作。就是你一边做着旧工作,一边挤出一些时间来去培养自己的新角色,培养自己和外部的连接器、培养自己的远见、培养自己跟他人的关系,拿出时间来做这件事情。然后慢慢地你才有机会去减少你的旧工作,逐渐地变得轻松起来。
总结: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一个有领导力的人,一定是能够有效地掌控自己时间的人。
你的工作不是由你的特长和技能来定义的,你的工作是要做成一个具有领导力角色的人,你需要向那些有领导力的人学习,至于将来做成什么样,不讨论、不知道,做了再说。
第二步 重建自己的人际网络(人际交往陷阱)
人际交往陷阱两大原则:自恋原则、懒惰原则
自恋原则:我们总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交往,我们总喜欢跟自己价值观差不多的人交往。
懒惰原则:只跟我们挨得着的人交往。就离得近认识了,就交往一下,离得远的懒得说。或者说原来认识后来分开了,也就逐渐地疏远了,逐渐地断了很多联系。
陷入人际交往陷阱的后果
我们只和认同我们的人在一起,我们只和跟我们差不多的人在一起,觉得人际交往不重要,随缘,一切东西都在等待。都在等着别人来找你
正确看待交往的“功利性”
但事实上,如果你能够换一种角度来思考,你认识他,他给你帮忙,给你提供信息。你也可以帮助他,你也可以给他提供信息,这只是人们和人们交往的一段缘分。我们为什么非得给他打上一个标签,说这个叫作功利性?不要去讨论这个有没有功利性的问题,讨论这种问题就是浪费时间。去认识更多其他层面跟你不一样的跟你跨着行业的人,去做,去感受它的价值,
领导者如何利用人际交往
1.第一叫作感知发展趋势并寻找机会,去参加各种局、参加各种聚会。
2.与各领域的领袖和人才建立联系,认识这些厉害的人。
3.跨领域合作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4.避免群体思维。避免你陷入到你们公司统一的那个认识当中,你们周围那群人都这样想问题的。
人际交往的三种关系:运营关系、个人关系、战略关系
运营关系:保证你的工作能够良好运转的关系,叫作运营关系。你和你的老板、你和你的下属、你和你的同事、你和你的客户。
个人关系:就是你能够提升个人发展空间的关系。比如说你的校友,你参加一个培训班一块儿学习认识的人,你在读书会的现场换名片所认识的人。
战略关系:你要找到新的方向的这种关系。比如说你一定要去认识某一个教授,你一定要想办法混到某一个行业的圈子里去,因为你不在那个圈子里,你就根本没人带你玩。
衡量人际关系网络的指标:广泛性、连接性、动态性
前提:你自己要有事干,你自己在努力地干你的工作。你在从全方位地学习一个领导者的工作,建立人际网络只是其中的一环。
广泛性:就是你认识的人是不是各行各业,是不是足够宽泛,还是说你一拉自己的名单,发现认识的都是差不多的人。
连接性:就是你是不是能够起到连接人和团队的作用,你能不能够成为一个信息的中介和中枢。用我们的俗话讲就是你是不是喜欢给人拉托办事,把这个人介绍给那儿,那儿介绍到这儿。这时候你发现,你成为了大家的连接器,这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
动态性:就是你的圈子没有一成不变,你的圈子是随着你的进步在不断地慢慢发展。
如何打造新型良好人际关系网络?
1.展示自我。你首先得能够学会在各种地方去发表自己的声音,让别人看到你,利用一些项目和任务。你可以主动地参加到一些项目和任务当中去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去主动地展示,哪怕花点钱参加一些外部的活动。
2.建立一个你个人兴趣的团体,比如说你喜欢干这个事,你建立一个社群带大家一起来,利用午餐时间和出差来和一些不常见的人建立联系,跟人约着吃吃饭,认识一下。要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机会。不要只是去参加各种活动,而是要自己去组织活动。你需要主动地去组织这样的聚会,而不是被动等待,说“为什么不邀请我”。然后利用社交媒体来宣传你的个人兴趣爱好,以此来吸引更多有相同兴趣的人。
3.利用你的二度网络关系,就是找人给你介绍,我想认识那个人,谁认识?谁给我介绍一下?
4.认识了以后就要维持关系。把维持关系变成了常规性的工作。每年发个短信,消息
5.你要从这么多认识的人当中去找到那些志同道合的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就有可能会有创业的机会。
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要学会培养一个有联系性的大脑
就是你没事干就想想我能不能把他介绍给他,他俩之间能不能产生火花?就是这样,有联系性的大脑会使得你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健康、更加有弹性、更加有合作的可能性。
第三步 改变做事的方法(真实性陷阱)
真实性陷阱:很多人说“做真实的自己”只是抵触变化,不愿意改变与学习
真正的领导者一定是一个随机应变者,能立刻融入环境
方法:向他人借鉴学习,如果你想要成功,最有效的方法是你装作自己是这样的人,最终你就会成为这样的人。不是诈骗,别去诈骗,诈骗不管用的。诈骗是装作自己是个骗子,最后真的成为一个骗子,你是要装作自己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有领导力的人、有责任心的人、有理想的人,你照着这个方式去做,做着做着你慢慢地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学会扩展自我
1.第一,当你把自己的身份认知当作游戏一样,你就会觉得直接从别人那里借鉴是可以的。这是个游戏,别人掉了一个装备你赶紧捡起来,你看打游戏别人掉装备,你很少有不捡的吧。别人有装备捡过来,学会了。
2.第二,你的心态会从注重表现转变到注重学到的东西上,你将不再试着保护自己过去的身份让其免受改变的威胁,你只会更多地关注探索。别人说你变了,你变了不是骂人。你变了并不代表我做错了什么事,我之前不好,你要看我变得好不好,我有没有变得更好,我注重的是结果。
3.第三,你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目标,你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甚至改进你的故事,你并不是在做一些虚伪的事,只是在确定新目标之前尝试不同的可能性。
小心“倔强型的坚毅”
就是我为了这个目标我绝不放弃,“咬定青山不松口”,所以今后别的事跟我都没关系了,我这一辈子就为了讨这一个说法。因为你根本就选了一个错的目标,你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你是可以不断改进的、不断柔性前进的。所谓自我的概念是在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
第四步 走向转变之旅
改变的五个阶段:发现差异、只加不减、混乱迷茫、重新设定前进的方向、自身内化
1.发现差异,去找到自己对标的对象,增加自己采取行动的紧迫感 去看看我们目前你是谁和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的差异。比如说,你想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你去找现在最了不起的艺术家,看看你和他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差距在哪儿?然后增加采取行动的紧迫感,胡萝卜和大棒,都不足以让你有动力去改变。真正有动力让你改变的东西是什么?是差距。
2.只加不减,你可以增加新的角色或者行为方式,但是你不需要这么快就放弃旧的行为方式。然后增加外在表现力,获得一些容易得到的成果。 比如说,先把你的微博开了,先开个抖音讲讲,先去获得一个自己的粉丝群,哪怕只有十个八个,慢慢来。
3.混乱迷茫,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遭遇挫折。 你需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新旧角色转换或者行为方式上感到精疲力尽,受到周围人对于以前的那个你的肯定,从而进步之路受到阻碍。就像空出了一间手术室以后一样,当那个手术室被空出来以后,大家会觉得太挤了。
4.重新设定前进的方向 你之前的挫折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其他的问题,是时候将外在的表现内在化了,反思新的经历,来重新检验过去的目标,从而提出新的目标,这是第四步。
5.形成自身内化,就当你把这个东西变成了你自己内在的东西的时候。 你一开始学李白,到最后把自己学成了杜甫,完全有可能,就是这样来的。你自己慢慢学马蒂斯,学成了毕加索,这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让你自己逐渐地获得真正的力量,你在做这个事的时候,不需要脑子里再去想他是怎么做的,你就做就好了。因为这已经变成了你的事,这叫内化。
人生总是在稳定和改变两者的交替之间进行----”七年之痒“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基本上都是有一段时间稳定,有一段时间混乱地改变,改变之后再稳定,稳定之后再改变,这是他自己研究的结果。研究来研究去发现比例大概是7:3,就是大概是七年的稳定加三年的变动,然后再来七年的稳定再加三年的变动。
不要把自己局限起来,”我就是这样的人“,记住自己有能力陷阱
实际上,孔夫子早在2500年前也提出过同样的道理。各位,孔子有一个学生宰予。宰予有一天就跟孔子说:“夫子你讲的这个东西特别好,但是我做不到。” 夫子说:“为什么做不到?” 他说:“我力不足。”就是我没那么大劲,你能力强你老能做到,我能力不强所以我做不到。 孔子就骂他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就是我们讲“半途而废”其实是个好词,如果你能够做到半途而废,这个在孔子看来,好样的,这才叫真正的力不足者。一个人真的是力不足,没有力量,最起码你做到一半你结束。你今天画地为牢,“今汝画”,你自己画了个圈,根本就不走,你还跟自己瞎说什么力不足,骗人的。
向领导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