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孟子二章
八上语文第22课,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编辑于2023-06-10 15:57:07 上海富贵不能淫
作者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kē),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本课所选的两章分别出自《滕文公下》和《告子下》。
纵横家
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苏秦、张仪
内容概括
富贵不能淫
景春之言
子主题
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破↓↓ ↓↓ ↓↓立
字词解释
①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③〔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④〔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⑤〔诚〕真正,确实。 ⑥〔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⑦〔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⑧〔焉〕怎么,哪里。 ⑨〔丈夫之冠(quà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10〔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11〔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12〔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⑬〔夫子〕这里指丈夫。 ⑭〔正〕准则,标准。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主旨
《富贵不能淫》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例题
孟子认为成为大丈夫的条件是什么?它们的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孟子认为大丈夫有三个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同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一样。
孟子反驳景春的部分,“子未学礼乎”和“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分别起什么作用?
前者是导入,后者是总结,与中间的长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类比论证。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什么样子的?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敬仰、崇拜、羡慕的语气,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焉得为大丈夫”至“妾妇之道也”。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大丈夫”?举例说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 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内容概括
层次
第一段
出身卑微
种田的
筑墙的
贩卖鱼盐的
犯人
隐居者
奴隶
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终有作为,后来都被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逆境造人才
第二段
经受磨难
思想(1)
生活(2-4)
行为(5)
例题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观点,被无事实(举例)证实着,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逸的生活,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wán kù)少伟男。--近代王宝池《劝学》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例子
孔子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贝多芬双耳失聪,坚持音乐创作
主旨
通过舜、傅说等古代圣贤在困境中振作精神、奋发努力而终于大有所为的事实,说明一个人想要完成自己的天赋使命,必须经历种种挫折和考验,进而分析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亦是如此,最后推出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注释译文
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②〔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循。 ③|〔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④〔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⑤〔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⑥〔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⑦〔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 ⑧〔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chǔ)夯(hāng)实。筑,捣土用的杵。 ⑨〔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⑩[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⑪〔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⑫〔百里奚(xī)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yú)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市,集市。 ⑬〔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⑭〔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 ⑮〔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⑯〔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⑰〔曾(zēng)益〕增加。曾,同“增”。 ⑱〔恒过〕常常犯错误。 ⑲〔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⑳〔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