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天健书院家庭教育课程大纲
家庭教育课程大纲,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
编辑于2023-06-11 12:56:29 北京市天健书院 家庭教育 课程大纲
1.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
2.家庭教育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感情交流原则
(3)自由原则
(4)尊重原则
(5)方法转变原则
(6)榜样原则
(7)信任原则
(8)统一原则
(9)鼓励原则
(10)宽容原则
3.家庭教育的误区
(1)观念的误区
家长过高的期望
望子成龙,盼女为凤
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
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的表现和原因
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不一致。
对孩子“爱”的投入方式不一致。
出于教育策略的需要。
对孩子的情感不同。
祖父母同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不一致。
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对子女心理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人格。
容易形成对父母的怨恨心理。
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形成消极影响。
(2)内容的误区
重学习成绩轻智力开发
重德育轻心育
听话就是好孩子
不听话就是坏孩子
忽视孩子科学的性教育
躲避性教育
(3)方法的误区
溺爱
"溺爱"在家庭中的表现
(1)过分担心
(2)包办代替
(3)全力满足
(4)姑息迁就
(5)许愿哄骗
"溺爱"对孩子心理的危害
(1)压抑了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2)滋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而限制了独立意识。
(3)孩子容易形成任性固执、唯我独尊的个性。
(4)缺乏抗挫折能力和责任感。
棍棒之下出孝子
对孩子心理的危害
(1)说谎耍滑
(2)怯懦、恐惧
(3)逆反心理
(4)双重人格
(5)怀疑与仇视
(4)环境的误区
不良的家庭关系
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
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
逃避父母应尽的教育责任
些父母说的多,做的少、说的好,做的差
不健康的家庭文化
家风
于家长的兴趣、爱好、素质和修养
1、电视及"爱情片"的影响。
2、 家庭装饰的熏陶。
3、无节制的娱乐活动
(1)危险的"麻将"
(2)卡通的泛滥
(3)电脑和游戏机的负作用
(4)"烟酒"
(5)家长误语
你说过这些伤害孩子心理的话吗?
人格上的侮辱
学习上的打压
为了孩子的心灵健康,请不要说这种话!
3.家庭教育的阶段
(1)胎教
胎教的重要性
恶劣胎教的危害
自闭症
抑郁症
天生懦弱胆小
胎教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舒服为主
第二阶段:
四个月开始,胎儿听力发育
五个月以后,胎儿的大脑记忆功能开始发展
六个月,胎儿有了嗅觉。
七个月,胎儿的视觉也发挥作用。
1、听音乐 2、多与孩子聊天(父亲) 3、多逛公园、心情愉悦 4、抚触
第三阶段
警惕过度的刺激
(2)0-3岁婴儿时期
孩子
需要爱与陪伴
家长
抚触
游玩儿陪伴
语言能力的开发
第一个叛逆期
6个月左右开始认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识别能力
孩子
认生
家长
不要强迫孩子而是顺其自然的让他接触更多的人
一旦看见孩子表现出反抗行为,要给予及时安慰,给孩子适应的过程。
不要说"这是XXX吗?怎么抱你还哭呀""真让人没面子"等类似的话语
帮助宝宝建立安全型依恋,为以后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奠定基础。
第二个叛逆期
1岁半到2岁半,认知和感受世界
孩子
学会说"不"
有了自己的"产权意识"
逐渐不分享玩具
家长
让孩子尝试独立
对孩子有益的,要"哄",但不能骗
不要强迫孩子分享玩具
(3)3-6岁幼儿期
孩子
独立意识觉醒
不再分享玩具
抢夺别人的玩具
强迫购买玩具
不再分享父母
有了自己的审美观
幼儿园分离焦虑症
家长
不要强迫孩子分享玩具
在孩子抢夺玩具的过程中,要及时制止,并要求道歉
不要立刻承诺给孩子购买相同的玩具
攀比
延时满足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对比,不在公开场合训斥孩子
公开场合,如果孩子要抱抱,一定要抱起孩子
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培养孩子理财意识
一定让孩子有分离-重聚的过程,不要说不要孩子等话
一定要有一个家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站在孩子身边,不要两个家长一起训斥孩子
第三个叛逆期
1岁到4岁
突然间不如意就闹小性子,耍脾气了
孩子
情绪逐渐的外露,又因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
当孩子情绪波动时,父母要接受孩子当时的情绪
给予客观的描述,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不快,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无论在生气,也要忍耐,多抱抱孩子
第四个叛逆期
2岁到5岁
独立宣战
孩子
参与家庭活动、父母聊天、家务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家长
既然孩子独立性有所发展,父母要给孩子尝试的机会,鼓励孩子去做
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同时让孩子慢慢的学会分担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在教育的道路上,大人往往因着急会因主观偏见而左右孩子的想法,进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最后孩子变得不爱说,不爱和父母交流。
教会孩子"规则意识"
(4)7-9岁儿童期
六岁到七岁(早的5岁开始)
在游戏和真实的生活中通过接受传统的性别模式,努力强化个人身份
宣称不喜欢同龄群体中的异性孩子
会玩儿角色扮演游戏,不喜欢扮演小孩儿
对于婴儿和他们的产生感兴趣
对老师或其他长辈产生喜好、依恋
七岁到九岁
学会辱骂他人或者用错误的行动引起他人的注意
开始有性觉醒
喜欢不求回报的同龄人,建立小团体
第五个叛逆期:
7-9岁
准大人期
孩子
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
如不愿意让家长拉手
不让父母叫自己"宝贝"或小名了
喜欢跟家长对着干
又非常依赖大人、不讲道理,爱哭、比较娇气等
寻求认同
开始要求独立,行为上想要脱离爸爸妈妈的掌控。
建立小团体
没建立自信的孩子
寻求团体保护多过家长保护
建立自信的孩子
就下原则
家长
放弃家长一言堂的方式,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
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帮助和引导孩子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兴趣爱好的培养,设定里程碑,不要轻言放弃。
(5)9-12岁青春期早期
重新努力表现传统的性别模式,宣称不喜欢异性,但已经性觉醒,开始性幻想
自我意识增强,胆子更大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反映,三年级开始学生最难管,这里最根本的原因恰就是这个阶段的儿童自我意识在发挥作用。
自控和自律意识开始两极分化
凡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且又用错误的观念、手段和方法在育儿的,常会让孩子在学与玩儿的选择方面,更倾向于想玩儿而不想学,逐渐开始厌学。
秩序感下降,磨蹭拖拉现象加剧
在行为方面开始有我行我素的苗头,只要不感兴趣的事,都会心不在焉。
这些行为表现则直观地体现了注意力开始下降,对于家长或老师的指令可听可不听,既而表现出秩序感下降。
学习成绩开始两极分化,家长或老师的督促一旦引发其反感,又会涉及到孩子内心秩序的混乱。
自尊心更强,但是呈现脆弱和敏感
生活中这个年龄段孩子却往往因为行为自控能力下降而常做一些错事,从而招至批评。这使他们的自尊心变得敏感起来。
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家长可以看到孩子常有理,撒谎现象也会增多。
学习成绩开始两极分化,家长或老师的督促一旦引发其反感,又会涉及到孩子内心秩序的混乱。
认知和分辨力有提高,但还不全面
在对事物的认知方面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并没有达到成熟水平,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还相对较片面。
他们容易陷入僵局,或者转牛角尖。
学习成绩开始两极分化,家长或老师的督促一旦引发其反感,又会涉及到孩子内心秩序的混乱。
(6)12-15岁青春期
孩子的自我意识变得强大,无法统一归纳
第六个叛逆期:
12-15岁
青春叛逆期
孩子
对一些事物无法理解,就会去寻个究竟
听不进别人的劝说,一意孤行
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什么事自己都是对的
习惯性反驳大人,维护自己的自尊
自卑、自大两极分化
身体已发育成熟,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
身体与心理矛盾的自我纠结和成长中
有的会变得内向并体验到自我怀疑、愧疚或抑郁等情绪
更多地体验到暴躁和愤怒,常处于烦躁状态
家长
夫妻之间沟通好,孩子长大了,要帮助他成长,而不是一味打压。
学习成绩,不用家长讲,老师天天分析,每次考试排名,同学之间天天在比,已经非常烦的了,你不必给他压力,他已经自己给自己压力了,家长更要关心他学习成绩之外的东西,比如他是否健康,是否快乐,与朋友在一起时,是否舒心,是否有喜欢的异性
如何与异性、同性建立健康的关系
多征询他的意见,多向孩子求助,多请教他等等
自己组织同学聚会,这个时期开始,父母要从强势转为弱势,让孩子有被依赖、被依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