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战战史
《一战战史》(The History of World War I)是英国作者韦斯特威尔(Hew Strachan)的重要著作,全面记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发展和影响。该书于2001年出版,被誉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这场全球性冲突的详实资料和深度分析。 《一战战史》以其卓越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而备受推崇。韦斯特威尔通过广泛的研究和对大量原始文献的分析,全面还原了导致战争爆发的复杂因素和各国参与者的动机。他详细探讨了战争中各个主要参与国的军事计划、作战策略和指挥结构,揭示了战争决策的复杂性和挑战。 这本书采用时间线的方式,按照战争的发展顺序进行组织。韦斯特威尔不仅关注战场上的军事行动和战略变化,还深入探讨了战争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他描绘了家庭、劳工、妇女、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在战争中的变化,并探讨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 《一战战史》的价值还在于韦斯特威尔对不同观点和理论的客观呈现。他以公正的态度平衡各种解释,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编辑于2023-06-12 20:15:54 上海《思考,快与慢》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著的一本畅销心理学书籍。这本书于2011年首次出版,通过深入探讨人类思维的两种不同模式,即“快思维”和“慢思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决策和判断的过程。 书中,卡尼曼将思维模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快速、直觉性的思维模式,它在迅速判断情境、做出决策时发挥作用;第二种是更为深思熟虑、理性的思维模式,它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但通常能够更准确地分析问题。 通过一系列精彩的实例和实验,卡尼曼向读者展示了这两种思维模式如何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他揭示了快思维可能导致认知偏见、错误判断和不理性的行为,而慢思维则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但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常见的思维陷阱。 本书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经济学、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等,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决策过程。《思考,快与慢》不仅为普通读者提供了关于思维方式和决策的深刻洞察,还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成为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经典之一。无论是对心理学、决策科学还是一般人群而言,这本书都是一次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这本书探讨了化学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提出了对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问题。 《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并成为环境保护运动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卡森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农药使用对鸟类、昆虫和其他野生生物造成的危害,并强调了农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这本书揭示了农药使用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对昆虫的杀伤力。卡森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例,指出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食物链,并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寂静的春天》对当时的化学农药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农药使用的广泛关注。这本书被认为是现代环境运动的契机之一,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国富论》是由亚当·斯密(Adam Smith)于1776年出版的一本经济学经典著作,全名为《国富论:关于民族与国家财富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这本书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对经济理论和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富论》的主要观点包括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益处、市场自发调节的原理以及国家干预经济的限度。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认为通过追求个人利益,市场经济能够自动调节资源分配,实现整体经济繁荣。 这本书对经济发展、贸易理论、税收政策、劳动力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提出了许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等。《国富论》对于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阅读和研究,并且对后续的经济学思想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思考,快与慢》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著的一本畅销心理学书籍。这本书于2011年首次出版,通过深入探讨人类思维的两种不同模式,即“快思维”和“慢思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决策和判断的过程。 书中,卡尼曼将思维模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快速、直觉性的思维模式,它在迅速判断情境、做出决策时发挥作用;第二种是更为深思熟虑、理性的思维模式,它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但通常能够更准确地分析问题。 通过一系列精彩的实例和实验,卡尼曼向读者展示了这两种思维模式如何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他揭示了快思维可能导致认知偏见、错误判断和不理性的行为,而慢思维则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但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常见的思维陷阱。 本书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经济学、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等,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决策过程。《思考,快与慢》不仅为普通读者提供了关于思维方式和决策的深刻洞察,还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成为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经典之一。无论是对心理学、决策科学还是一般人群而言,这本书都是一次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于1962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这本书探讨了化学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提出了对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问题。 《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并成为环境保护运动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卡森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农药使用对鸟类、昆虫和其他野生生物造成的危害,并强调了农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这本书揭示了农药使用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对昆虫的杀伤力。卡森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例,指出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食物链,并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寂静的春天》对当时的化学农药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农药使用的广泛关注。这本书被认为是现代环境运动的契机之一,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国富论》是由亚当·斯密(Adam Smith)于1776年出版的一本经济学经典著作,全名为《国富论:关于民族与国家财富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这本书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对经济理论和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富论》的主要观点包括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益处、市场自发调节的原理以及国家干预经济的限度。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认为通过追求个人利益,市场经济能够自动调节资源分配,实现整体经济繁荣。 这本书对经济发展、贸易理论、税收政策、劳动力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提出了许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等。《国富论》对于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阅读和研究,并且对后续的经济学思想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战战史
战前形势
沙俄与奥匈帝国交恶
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与沙俄关系密切,又被奥匈帝国视为眼中钉,两国无法达成一致
德国与英法交恶
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夺走阿尔萨斯洛林
威廉二世建造大型军舰,挑战英国海洋霸主地位
同盟关系
1879年德奥结为同盟,3年后意大利加入,形成三国同盟
意大利遭受法国袭击,德国与奥匈帝国将给予支援
俄国攻打奥匈帝国时,意大利保持中立
1894年法国与俄国结成联盟
1904年英法签署《英法协约》
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达成
萨拉热窝事件
普林西普等塞族民族主义者刺杀斐迪南大公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并开始动员
开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沙俄军队开始局部动员
1914年7月31日,德国要求沙俄停止动员,遭到拒绝后德国向沙俄宣战
德国认为法国会力挺沙俄,于1914年8月3日对法国宣战
德国入侵比利时和卢森堡,英国为保障比利时中立对德国宣战
马恩河战役
时间
1914年9月5日-10日
地点
巴黎以东
起因
德国将军冯克卢克未按计划抵达巴黎西面,反而率部至巴黎东面
法国将军霞飞决定向克卢克右翼发起进攻
经过
冯克卢克率第一集团军撤过马恩河
英国远征军趁机围困布罗的第二集团军
德军其余部队相继撤回
结果
德军被迫穿过马恩河撤离巴黎,施力芬计划彻底失败
伊普雷斯第一次会战
时间
1914年10月19日-11月22日
地点
比利时西南部
起因
德国总参谋长冯法金汉深知运河港口对英军的重要性
若德军占领伊普雷斯英军将失去主动权
经过
英军防线大大缩小,损失惨重
德军发动两次进攻,均告失败
双方精疲力尽
结果
英军付出惨重代价后获胜
双方陷入堑壕战
坦能堡战役
时间
1914年8月26日-30日
地点
东普鲁士东南
起因
沙俄将军连涅卡姆普夫出现迟疑,未配合萨桑诺夫
德国指挥官霍夫曼计划各自击破
经过
德军第八集团军1/4突袭萨桑诺夫左翼,2/4突袭右翼,剩余部队留守坦能堡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大败萨桑诺夫
结果
两支部队被一一击破
第二次伊普雷斯会战
时间
1915年4月22日-5月25日
地点
比利时西南部伊普雷斯
起因
德军意图在1915年打垮沙俄,在西线战场保持守势
英法意图发起进攻
得知此消息后,德军总参谋长冯法金汉准许部队进行有节制的主动进攻
经过
1914年4月22日德军投放氯气弹,守军四散而逃
德军不断挺进,英法联军相继撤退
结果
德军削减伊普雷斯2/3突出阵线
伊松佐沿岸四次战役
时间
1915年6月23日-12月2日
地点
意大利东北部伊松佐河沿岸
起因
奥匈帝国统治下南蒂罗尔和的里雅斯特居住众多以意大利语为母语的人
英法两国以此为条件拉拢意大利
1915年5月3日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5月23日对奥匈帝国宣战
经过
由于装备缺乏,第一次战役没有明显战果
由于弹药缺乏,第二次战役失败
尽管火炮众多,第三,四次战役失败
结果
意军损失18万人,一无所获
进攻达达尼尔海峡
时间
1915年2月19日-3月23日
地点
地中海东部达达尼尔海峡
起因
沙俄给养不力,需要英法帮助
北线难走,南线好走,但位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
英国海军曾于1914年11月重挫外围堡垒,他们相信向土耳其施压可以使达达尼尔海峡成为安全通道
土军已得到德军协助
经过
土军榴弹炮灵活多动,在夜间可借助探照灯攻击
英法舰队损失惨重,被迫放弃海上进攻
结论
奥斯曼土耳其大炮重挫协约国舰队
加里波利登陆行动
时间
1915年4月25日
地点
奥斯曼土耳其的加里波利半岛
起因
西线战场僵持不下
拿下达达尼尔海峡可方便为俄军输送给养
经过
1915年4月25日,协约国军队占据桥头堡
至6月6日均未占据阿齐巴巴和查努克贝尔
协约国派出更多部队,形成堑壕战格局
结果
1915年12月-1月协约国尽数撤退
协约国部队伤亡惨重,东线论破产,海军部长温斯顿丘吉尔引咎辞职
凡尔登战役
时间
1916年2月21日-12月18日
地点
法国东部凡尔登
起因
德国将领冯法金汉认为法国重视阵地,为了阵地不在意人命,只要消灭法军有生力量,法国政府就会投降,英国也会停战
凡尔登附近有德国铁路,可以提供弹药补给
经过
德军利用火炮取得优势
法国总参谋长霞飞沉着冷静,调兵回援,并请求俄方策应
5月末6月初莫特霍莫和沃克斯要塞被德军攻陷
俄军布鲁希洛夫攻势和英军索姆河会战分散德军火力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接替冯法金汉,决定迅速结束凡尔登战斗
10月24日,法军收复多奥蒙特要塞,11月2日夺回沃克斯要塞
结果
德法伤亡惨重
法军最终夺回大部分阵地
索姆河会战
时间
1916年7月1日-11月14日
地点
法国北部,索姆河附近
起因
英国国远征军希望在索姆河上取得胜利
经过
第一天的战斗败得一塌糊涂
英军野战炮数量有限,威力弱的离谱
混杂很多哑弹的榴霰弹无法和高爆弹一样破坏铁丝网和防空洞
弹幕时间太久,进攻时间太迟
英军坚持作战到冬天
结果
分散德军火力
德军损失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兵,面临兵力危机
日德兰海战
时间
1916年5月31日-6月1日
地点
北海东部及东北部
起因
英德双方只想将对方吸引到另一场战斗中
经过
德国将领希尔和希佩尔的主舰队追着贝提的小舰队打
贝提将德国舰队引入杰里科大舰队的埋伏圈
希佩尔和希尔在夜色中撤退
结果
英军损失大于德军,但德军差点搭进全部海军
德军舰队再也没有以同样规模出动
阿拉斯之战
时间
1917年4月9日-5月15日
地点
阿拉斯东部的阿托斯
起因
法国将领尼维尔取代霞飞,意欲重挫德军
经过
加拿大部队攻占维米山脊
由于指挥失误,联军未取得较大战果
结果
英军并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尼维尔攻势
时间
1917年4月16日-5月9日
地点
埃纳河沿岸
起因
尼维尔认为沿着圣母堞道可以获得全面胜利
他采用比以往的行动大得多的尺度发动攻势
经过
由于德军提前获得情报,法军付出惨重代价
尼维尔一意孤行,至5月9日攻势结束法军仅仅推进一小段距离
结果
尼维尔被赶下台,法国总司令职位由裴坦代替,同时,福煦担任法军总参谋长
法军发生兵变,直至秋天才恢复战斗力,但德军并未察觉
莫西尼斯之战
时间
1917年6月7-14日
地点
比利时西南部莫西尼斯山脊
起因
由于法军兵变,英国远征军成为主力部队,海格认为攻占莫西尼斯镇可为总攻伊普雷斯占据有利地形
经过
英军将领普鲁默利用地雷和炮兵夺下阵地
14日英军彻底铲除此处德军
结果
英军以微弱代价拔除德军在比利时的战略突出部
第三次伊普雷斯会战
时间
1917年7月31日-11月10日
地点
比利时西南部伊普雷斯以东
起因
英军在莫西尼斯之战中的胜利让黑格相信,只要突破伊普雷斯就可直捣德军潜艇部队母港
经过
英军收货寥寥
倾盆大雨和炮火重击让战场变成了一片沼泽
普鲁默抛弃原有战术,改用消耗战一点点吃掉对方有生力量
结果
英军在伊普雷斯附近阵地推进8千米
伤亡惨重
康布雷之战
时间
1917年11月20日-12月7日
地点
法国东北部康布雷以西
起因
英国坦克上校制定计划,运用大批坦克集中袭击兴登堡防线
陆军元帅海格迫切需要一场胜利
经过
475辆坦克在没有预先炮击下进攻德军阵地,德军作鸟兽散
坦克夺得大量阵地,德军开始反攻
英军在北段遏制攻势,却未能保住南段
结果
英军占据先机,德军的反扑扭转了战局
英军指挥官意识到预备炮击不重要,且坦克集群作战威力惊人
卡波雷托之战
时间
1917年10月24日-11月12日
地点
意大利北部伊松佐河沿岸
起因
意大利总参谋长卡多纳希望英法联军协助意军作战
福煦希望意大利当月组织一次攻势
经过
5月第十次伊松佐会战意军伤亡惨重,收获寥寥
9月上旬意军攻占拜恩西扎高地,由于德军驰援,意军溃败,勉强保住皮亚韦河不失
英法联军及时赶到
结果
意军溃败,部分军队得到协约国援军帮助得以保存
迪亚斯取代卡多纳成为意大利总参谋长
比尔谢巴之战
时间
1917年10月31日
地点
巴勒斯坦南部的加沙和比尔谢巴之间
起因
1917年初英军将领默里决定将西奈半岛上的土军赶走
经过
1917年1月8日默里发动拉法之战,48小时内击溃土军
默里副将多贝尔在3月26日发动第一次加沙会战,遭遇惨败。
多贝尔于4月17日误选攻击地点,遭遇惨败。默里被艾伦比取代。
10月31日,艾伦比利用小股部队牵制加沙敌军,率大部攻下比尔谢巴
土军战略误判,从比尔谢巴-加沙地带撤退。12月11日艾伦比进入耶路撒冷
迈克尔行动
时间
1918年3月21日-4月5日
地点
法国东北部兰斯和拉斐里之间
起因
德军最高指挥鲁登道夫意识到由于海上封锁和驰援美军,自己的部队时日无多
1918年德军正好从东线战场撤下部队,同时暴风突击队训练成熟
英法两军作战策略不同,英军重视港口,法军重视巴黎,存在防御盲点
经过
德军占领地区对英军无足轻重,进攻部队粮草供应不足
机动性不足,无法拓展既得区域
炮兵部队跟不上
结果
协约国顶住了德军的进攻
英法联军实现团结作战
美军的第一轮作战
时间
1918年5-6月
地点
西线战场上若干战斗点
起因
1917年10月美军首次奔赴前线,1918年5月才得到全力出击的机会
经过
1918年5月美军顶住德军进攻,并发起反击
1918年9月12-16日美军发动圣米谢尔攻势,德军伤亡惨重
兹河-阿尔贡攻势
时间
1918年9月26日-11月11日
地点
法国东部阿尔贡地区
起因
福煦意识到德军有心无力,决定重拳出击
经过
9月末美军部队攻克埃纳河-默兹河四道防线中的两道
11月1日,美军攻克第三道防线
结果
德军顽强抵抗,美军成功推进至默兹河沿岸
解放巴尔干
时间
1918年9月15日-11月4日
地点
整个巴尔干地区
起因
法国将领艾斯普雷按照吉约马的设想制定大规模攻势
德国驻巴尔干部队抽调至西线战场
经过
英军,法军,希腊部队和塞尔维亚部队进展顺利
英军首日进入保加利亚边境
塞尔维亚黑山被解放
罗马尼亚在停战前最后一日跳反
结果
协约国部队彻底击败保加利亚,并向多瑙河推进
美厉多之战
时间
1918年9月19日-21日
地点
耶利哥和雅法之间的巴勒斯坦地区
起因
艾伦比等待声势浩大,决定发动一次规模浩大的攻势
经过
艾伦比利用假动作迷惑德军,9月19日发动真正进攻,迅速取得成功,土军措手不及
10月1日,澳大利亚和阿拉伯军团占领大马士革,次日印军攻陷贝鲁特,10月26日,英军攻入阿勒颇,10月30日停火
结果
奥斯曼土耳其守军仓皇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