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王瑞元版,肾脏功能
王瑞元版,肾脏功能,肾脏分为皮质和髓质。肾脏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单位,称为肾单元。
物质与能量代谢,人体各种能源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连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中心环节是发生在线粒体中的氧化磷酸化。
内分泌功能思维导图,内分泌腺体或内分泌细胞将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直接释放到体液中并发挥作用的分泌方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肾脏功能
人体代谢产物排出的主要途径
从呼吸器官排出
从消化道排出
从皮肤排出
从肾脏排出
肾脏的基本结构
肾脏分为皮质和髓质。肾脏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单位,称为肾单元
肾单元的基本结构
肾小体(主要分布于肾皮质)
肾小球(即毛细血管球)
包裹在肾小球外的肾小球囊(肾小囊),借助基膜紧贴着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肾小囊内层上皮细胞、基膜、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三者合称滤过膜
肾小管(分布于肾)
近曲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肾脏除排泄功能功能外,一些组织细胞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肾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前列腺素
维生素D3等
肾脏的血液循环
肾脏的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20~30%
肾脏血液主要来源于肾动脉
94%左右的血液分布在髓质
循环:肾动脉-入球小动脉(粗而短)-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细而长)
一般体循环的毛细血管压20mmHg,而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压可达60mmHg
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体,再次分支形成第二次毛细血管网,缠绕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周围,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的各种物质
尿的生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原尿或滤液
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都可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内,此时肾小囊内的液体称为原尿
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通透面积
通透性
血浆中的小分子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各类离子等物质都可以率过,因此原尿中的这些物质浓度,与血浆中浓度近似.
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血红蛋白不能被滤过
滤过膜上还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酸性糖蛋白,能组织负电荷大分子通过,称为静电屏障作用
滤过面积
指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总面积,总面积1.5平方米以上,有利于尿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推动血浆通过滤过膜的主要力量,平均45mmHg
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血浆滤过的力量,平均10mmHg
肾小囊内压
阻止血浆滤过的主要力量,入球端平均20mmHg,随着水分滤出,胶体渗透压不断上升,出球端为35mmHg
肾血流量
肾血流量的调节与全身血液循环调节是相互配合,协调进行的。激烈运动时,由于肾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和体液性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体内血液重新分配使肾血流量大为减少
肾小球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内时,其中的水和某些溶质全部或部分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管和集合管 周围毛细血管中去的过程
被动重吸收
顺浓度差或电位差,将溶质被动扩散到小管外的血液中
主动重吸收
肾小管的上皮细胞逆着浓度差,将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到血液内,转运是依靠膜的载体和酶组成的“泵”进行的。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集体所需的葡萄糖,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都是主动重吸收
滤液与尿液相比,尿液只占滤液的1%
滤液中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尿素,肌酐及氨在尿中的浓度却比滤液中的浓度增加许多倍
滤液中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的全部,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大部分,尿素的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
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也有一定限度
我们把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正常肾糖阈为160~180mg,其他物质也各有其肾阈,只是阈值不同而已。
肾小球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己新陈代谢的产物分泌到小管液中的过程,如氢离子,NH3等物质。
肾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为排泄作用,如肌酐,钾离子,马尿酸等物质。
尿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尿量
成分
水占95~97,有机物有尿素,其余是肌酐,尿酸,酮体等
无机盐主要是氯化钠,其余是硫酸盐,磷酸盐,钾盐和铵盐
颜色
淡黄色透明液体,因为含有尿胆素
比重
饮水多,尿量减少,比重减低。饮水少,尿量增加,比重增高
酸碱度
一般介于5.0~7.0,随食物成分而变化,剧烈运动后酸性物质排泄加强,尿呈明显酸性
尿量
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丘脑部视上核及视上核周围区域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加强远曲小管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相反,大量饮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结果使尿量增加,排出多余的水,这种现象称为水利尿
肾脏在保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通过肾小管的功能实现的(排H保Na)
肾小管上皮分泌的氢离子与小管液中的钠离子进行交换,保持了血浆中碳酸氢钠/碳酸的正常比值,从而使PH值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由于H-Na交换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的,因此需要泵的力量才能完成
H-Na交换换方式有三种表现
肾小球滤液中的碳酸氢钠的重吸收
尿的酸化
铵盐的形成
肾小管分泌氢离子的活动中,不仅重新吸收了钠离子,而且将细胞生成的碳酸氢根离子转运入血液。这一些列活动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意义
运动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夏季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或强度不大但时间长的运动,由于大量排汗,尿量减少
短时间运动尿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运动时由于血液重新分配,肾血流量减少,故运动后一段时间内尿量减少
运动性蛋白尿
运动后出现一次性蛋白尿,可用于评定运动强度,观察机体对运动量的负荷能力,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原因:运动负荷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
影响因素
运动项目
负荷强度和运动量
个体差异
机能状况
年龄和环境
运动性血尿
运动后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呈褐色或浓红茶色,显微镜下为正常尿液,但可见红细胞
可能是由于运动时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造成肾血管收缩,尿量减少,出现暂时性肾脏缺血,使肾脏通透性提高
尿十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