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五、工程网络计划技术
五、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的思维导图,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特点有: 清楚表达先后顺序(逻辑关系),动态控制; 确定关键工作,识别非关键工作,进度控制;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效率,可视化。
编辑于2023-06-15 09:28:35 浙江省五、工程网络计划技术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特点及应用
I.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特点和分类
i.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特点
(1) 清楚表达先后顺序(逻辑关系),动态控制
(2) 确定关键工作,识别非关键工作,进度控制
(3) 优化资源配置
(4) 提高效率,可视化
ii. 工程网络计划分类
1||| 按工作性质划分——肯定型网络计划 / 非肯定型网络计划
2||| 按表达形式划分——双代号网络计划 / 单代号网络计划
3||| 按目标划分——单目标网络计划 / 多目标网络计划
4||| 按有无时间坐标划分——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 非时标网络计划
5||| 按层级划分——单级网络计划 / 多级网络计划
6||| 按工作搭接关系划分——普通网络计划 / 搭接网络计划 / 流水网络计划
II.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应用程序
(1) 计划准备阶段
1||| 调查研究
1、工程任务情况、实施条件、设计资料;2、有关标准、定额、制度;3、资源需求与供应情况;4、资金需求与供应情况;5、有关统计资料、经验总结及历史资料
2||| 确定网络计划目标
1、时间目标(工期目标);2、时间-资源目标(资源有限,工期最短)(工期固定,资源均衡);3、时间-成本目标
(2) 绘制网络图阶段
1||| 工程项目分解
控制性网络计划-可粗 / 实施性网络计划-可细
2||| 分析逻辑关系
3||| 绘制网络图
(3) 计算时间参数阶段
1||| 计算时间参数
2||| 确定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
(4) 网络计划优化阶段
1||| 优化网络计划
1、工期优化;2、费用优化;3、资源优化
2||| 编制正式网络计划
(5) 网络计划执行阶段
1||| 动态比较分析
2||| 调整网络计划
III. 工程网络计划中的逻辑关系
i. 工艺关系与组织关系
工艺关系——生产性工作-工艺过程;非生产性工作-工作程序
支模1 ® 扎筋1 ® 浇筑混凝土1
组织关系——组织安排、资源调配
支模1 ® 支模2 / 扎筋1 ® 扎筋2 / 浇筑混凝土1 ® 浇筑混凝土2
ii. 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和平行工作
紧前工作——紧排在该工作之前
支模1是支模2在组织关系上的紧前工作 / 支模1是扎筋1在工艺关系上的紧前工作
紧后工作——紧排在该工作之后
扎筋2是扎筋1在组织关系上的紧后工作 / 浇筑混凝土1是扎筋1在工艺关系上的紧后工作
平行工作——可与该工作同时进行
扎筋1和支模2互为平行工作
iii. 先行工作和后续工作
先行工作
支模1、扎筋1、浇筑混凝土1、支模2、扎筋2均为浇筑混凝土2的先行工作
后续工作
扎筋1的后续工作有浇筑混凝土1、扎筋2、浇筑混凝土2
双代号网络计划
A. 绘图规则
基本规则
1||| 按照已定逻辑关系绘制
2||| 严禁出现循环回路
3||| 箭头自左向右方向
4||| 严禁出现双向箭头和无箭头连线
5||| 严禁出现没有箭头、箭尾节点的箭线
6||| 严禁在箭线上引入或引出箭线
7||| 避免箭线交叉
8||| 只有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
9||| 节点必须有编号,严禁重复
B. 时间参数计算方法
时间参数基本概念
(1) 工作持续时间和工期
工作持续时间——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D
工期——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工期——根据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而得到的工期——Tc = 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要求工期——任务委托人提出的指令性工期——Tr
计划工期——根据要求工期和计算工期所确定的作为实施目标的工期——Tp
1、规定要求工期时,Tp≤Tc;2、未规定要求工期时,Tp=Tc
(2) 工作时间参数
最早开始时间(ES) VS 最早完成时间 (EF)
最早完成时间 = 最早开始时间 + 持续时间 / 最早开始时间 = 其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最迟完成时间(LF) VS 最迟开始时间 (LS)
最迟开始时间 = 最迟完成时间 - 持续时间
总时差(TF) VS 自由时差 (FF)
总时差 TF = 不影响总工期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最大机动时间; 自由时差 FF = 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3) 节点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
节点最早时间 (ET)——最早开始时间
节点最迟时间(LT)——最迟完成时间
(4) 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LAG)= 最早完成时间 - 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按工作计算法
(1) 计算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
(2) 确定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
(3) 计算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
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最迟完成时间 = 计划工期 最迟完成时间 = 其所有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4) 计算工作的总时差
总时差 = 最迟完成时间 - 最早完成时间 = 最迟开始时间 - 最早开始时间
(5) 计算工作的自由时差
有紧后工作,自由时差 = (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 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小值; 无紧后工作,自由时差 = 计划工期 - 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按节点计算法
(1) 计算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
(2) 根据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判定工作的六个时间参数
C. 关键工作及关键线路的确定
按工作计算法判断
总时差最小 / 总时差 = 0 ——关键工作 通路上各项工作持续时间总和最大——关键线路
按节点计算法判断
(1) 特性:关键工作两端节点必为关键节点,但两端为关键节点的工作不一定是关键工作
1||| 开始节点和完成节点均为关键节点的工作,不一定是关键工作
2||| 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必然相等
3||| 当两个关键节点间有多项工作,且工作间非关键节点无其他内向箭线和外向箭线时,两个关键节点间各项工作的总时差均相等
4||| 当两个关键节点间有多项工作,且工作间非关键节点无其他内向箭线而有外向箭线时,两个关键节点间各项工作的总时差不一定相等
(2) 关键节点必然在关键线路上,但由关键节点组成的线路不一定是关键线路
利用标号法快速判断
单代号网络计划
绘图规则
有多项开始工作时,增设一项虚工作 (S) ; 有多项结束工作时,增设一项虚工作 (F)
时间参数计算方法
(1) 计算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
(2) 计算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 = 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 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3) 确定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
计划工期 = 计算工期
(4) 计算工作的总时差
1||| 终点节点,总时差 = 计划工期 - 计算工期 = 0
2||| 其他工作,总时差 =( 紧后工作时间间隔 + 紧后工作总时差)最小值
(5) 计算工作的自由时差
1||| 终点节点,自由时差 = 计划工期 - 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2||| 其他工作,自由时差 = (紧后工作时间间隔)最小值
(6) 计算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
1||| 根据总时差计算
最迟完成时间 = 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 其总时差
最迟开始时间 = 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 其总时差
2||| 根据计划工期计算
终点节点,最迟完成时间 = 计划工期
其他工作,最迟完成时间 =( 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最小值
最迟开始时间 = 本工作最迟完成时间 - 其持续时间
关键工作及关键线路的确定
利用关键工作确定关键线路
关键工作:总时差最小的工作 / 关键线路:关键工作相连,相邻两项关键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
利用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关键线路
关键线路:从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1、实箭线表示工作,水平投影长度表示该工作持续时间;2、虚箭线表示虚工作,只能垂直画;3、波形线表示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1) 时标网络计划绘制
1||| 间接绘制法
2||| 直接绘制法
(2) 时间参数判定
1||| 关键线路和计算工期的判定
关键线路判定——从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判定,自始自终不出现波形线的线路
计算工期判定——计算工期 = 终点节点对应时标值 - 起点节点对应时标值
2||| 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的判定
3||| 工作六个时间参数的判定
1||| 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的判定
2||| 工作总时差的判定
3||| 工作自由时差的判定
4||| 工作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的判定
工程网络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调整
网络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分析
(1) 前锋线比较法
1、左侧——拖后;2、重合——一致;3、右侧——超前
(2) 列表比较法
1、尚有总时差 = 原有总时差——一致; 2、尚有总时差 > 原有总时差——超前; 3、尚有总时差 < 原有总时差,仍为非负值—— 拖后,但不影响总工期; 4、尚有总时差 < 原有总时差,负值——拖后,将影响总工期
网络计划调整方法
(1) 改变某些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2) 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