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免疫学--第3章-抗原
医学免疫学--第3章-抗原,它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即TCR/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即特异性淋巴细胞or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抗心衰药物的思维导图,分享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利尿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正性肌力药、扩血管药、钙增敏药及钙通道阻滞药的知识。
抗心绞痛药的思维导图,分享了心绞痛发病机制、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其他抗心绞痛药物的知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抗高血压药的思维导图,动脉血压影响因素有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和动脉血压的主要调节因素(神经体液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三章-抗原
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
概述
抗原-antigen Ag
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即TCR/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即特异性淋巴细胞or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TCR识别载体,BCR识别半抗原决定簇
抗原的两大基本特性
免疫原性
指抗原能被TCR/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
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细胞 or 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即 抗原性
基于两大特性可划分出
完全抗原
具有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
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
半抗原+大分子蛋白等载体=完全抗原
书上: 半抗原与免疫应答效应物质结合=完全抗原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
抗原特异性
概念: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活化T/B细胞or抗体,且仅能与该淋巴细胞/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表位
概念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是抗原与TCR/BCR or 抗体 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半抗原=一个独立的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的分类
(一)按照氨基酸空间结构特点
顺序表位(线性表位)
氨基酸连续线性排列
构象表位
由不连续排列、但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形成的特定构象的氨基酸组成
(二)按照刺激细胞活化能力来分
T细胞表位
Tc表位为线性表位,方便处理后识别;若为构象表位,则被处理降解后很混乱,无法识别 → 所以只能为线性表位(此处仅用于解释理解!!)
B细胞表位
半抗原-载体效应
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效应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状
异物性
是抗原的本质
即抗原与机体自身组织的成分的差异性
即抗原与机体的亲缘性
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差异性越大、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
异己物质
概念:胚胎时期机体免疫系统未曾接触过的物质
vs自己物质:胚胎时期机体免疫系统曾接触过的物质
异种物质
同种异体物质
自身物质
发生改变
突变等
肿瘤等
未发生改变
胚胎时期未与免疫系统接触
如 眼晶状体蛋白
化学属性
类脂的免疫原性最弱
蛋白质>多糖>脂多糖>核酸/组蛋白>类脂
分子量
分子量↑ → 免疫原性 ↑、抗原表位↑、 不宜破坏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越复杂→ 免疫原性越强
明胶分子量为100kD,但因其由直链氨基酸组成,缺乏含苯环的氨基酸,稳定性差,免疫原性很弱。
分子构象
抗原大分子中所含的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构象均可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不同化学基团对抗原表位的免疫反应性不同
易接近性
抗原表位在空间上被BCR所接近的程度
抗原表位氨基酸残基所处侧链维持不同
物理状态
聚合蛋白>颗粒性蛋白>可溶性蛋白
二、宿主的特性
遗传因素
MHC多态性
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剂量
适中-免疫应答
过高or过低—免疫耐受
进入途径
皮内>皮下>肌肉>腹腔>静脉>口服
频率
适量
佐剂
选择合适的佐剂
抗原的种类
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
对比(重点)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
异种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
同一种属而不同个体间存在的不同抗原
如 ABO血型
自身抗原
独特型抗原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A抗体,而A抗体也可以成为抗原,再次刺激机体产生B抗体
根据抗原提呈细胞(APC)内抗原的来源分类
内源性抗原:在APC中新合成的抗原
其他分类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概述:即可以非特异性激活T/B细胞应答,称为免疫刺激剂
超抗原
机制
丝裂原
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与淋巴细胞表面丝裂原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并进行有丝分裂,从而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