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脂肪性肝病
参照内科学、18版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
编辑于2020-02-22 05:57:18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
一种与胰岛素抵 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
病理特征: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
分类:单纯性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
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查体肝酶异常的首要原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两次打击
肝脏脂代谢合成、降解和分泌失衡肝细胞脂质过量沉积
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致胰岛素抵抗
脂质摄入异常至FFA输入肝脏增多
线粒体功能障碍 FFA氧化减少转为甘油三酯
肝细胞合成FFA和甘油三酯增多
极低密合成不足或分泌减少甘油三酯出肝减少
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
炎症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肝星状细胞激活
结果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病理
单纯性脂肪性肝病
大泡性或大泡为主的脂肪变累及5%以上肝细胞
无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及纤维化
脂肪性肝炎
气球样肝细胞、腺泡点灶状坏死、门管区炎症、窦周纤维化
5%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合并小叶内炎症和肝细胞气球样变性,不合并肝纤维化或仅有轻度纤维化 (F0~1)
脂肪性肝纤维化
显著纤维化或间隔纤维化(F2~3)
脂肪性肝硬化
肝硬化(F4)、 假小叶的形成、广泛纤维化、脂肪变性减轻
临床表现
隐匿起病、病程缓慢、无症状
腹部不适、乏力、消化不良
黄疸、肝大、肝硬化表现
诊断
1. 有易患因素:肥胖(腰围增粗)、营养过剩、代谢综合症
2. 无大量饮酒史:史(过去12个月男性每周饮用乙醇小于210g,女性小于140g
3. 除外其他其他想关疾病
需除外可以导致肝脏酶学异常和肝硬化的其他原因。
特定肝病
肝炎、酒肝、自免肝、豆状核变性
导致脂肪肝的特殊情况
胃肠外营养、乏β脂蛋白血症、乳糜泻、先天性脂质萎缩症、甲减、库欣、药物
4. 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有肝区隐痛、乏力、肝大等症状、体征
5. 生化:血清转氨酶ALT或r-GT
6. 符合脂肪性肝病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 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详见酒精性肝病
8. 以上1-5项加上第6或第7
治疗
治疗原则
首要目标为减肥和改善 IR
次要目标为减少肝脏脂肪沉积 预防和治疗MetS、 T2DM及其相关并发症
NASH和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还需阻止肝病进展
患者教育:
生活方式干预:减轻体重、腰围为首要
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平衡营养、戒烟禁酒、注意药物肝损害,
3~6 个月复查生化和 HbA1c,6 ~12个月复查B超
减少附加打击免肝损伤加重
饮食、肝毒性药物或保健品
药物治疗
减肥和控制代谢危险因素
对于3~6个月生活方试干预无效,对因治疗(代谢综合征、减重手术或药物(二甲双胍、利拉鲁肽))
肝脏损伤的药物治疗
功效: 肝细胞、抗氧化、抗炎,甚至抗肝纤维化
应用指征
(1)肝活检确 诊的NASH
(2)存在 NASH 或进展性肝纤维化
合并症
肝酶持续升高
肝纤维化程度升高
(3)应用相关药物治疗 MetS和T2DM过程中出现肝酶升高
(4)合并其他肝病。
具体药物
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素 (宾)、S⁃腺苷甲硫氨酸、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维生素E
药物疗程
建议选择1种保肝药物,连续使用1年以上
用药6个月肝酶仍无明显下降改用其他保肝药物
终末期肝病:肝移植
治疗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是:戒酒和营养支持,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和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其并发症
所有类型
1.戒酒:完全戒酒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主动戒酒比较困难者可给予巴氯芬El服 警惕酒精戒断综合征(可用安定类镇静)
2.营养支持: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C、K及叶酸 重症酒精性肝炎夜间加餐 (约700 kcal/d),防肌萎缩 韦尼克脑病补充B族维生素
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 药物治疗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治疗
原则不宜多种抗炎保肝药物, 免加重肝负担及药物间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改善重症酒精性肝炎患 者28 d的生存率 美他多辛可加速乙醇代谢,改善乙醇中毒症状、依赖 S一腺苷蛋氨酸治疗可 以改善症状和生化指标 多烯磷脂酰胆碱防止组织恶化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改善肝脏生化指标 抗肝纤维化治疗
酒精性肝硬化
积极处理酒精性肝硬化的并发症
严重肝移植。肝移植前戒酒3~6个月,无其他脏器严重酒精性损害
临床分型
1.轻症酒精性肝病:各项基本正常或轻微异常。
2.酒精性脂肪肝:影像学符合脂肪肝标准,生化轻微异常。
3.酒精性肝炎:是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炎症+肝酶升高 重症酒精性肝炎:肝功能衰竭。如黄疸、凝血障碍、肝性脑病、肾衰、上消化道出血等,常伴有内毒素血症 ,糖皮质激素治疗7 d时Lille评分评分>0.45分提示激素无效。
4.酒精性肝纤维化:临床症状、超声、 CT无特征性改变 生化、瞬时弹性成像、血清纤维化标志物、 AST/血小板比值异常;病理学明确
5.酒精性肝硬化:肝硬化临床表现和生化、影像学的改变。
临床诊断标准
1.长期饮酒,>5年,男性≥40 g/d,女性≥20g/d 大量饮酒,2周内,> 80 g/d 乙醇量 (g)=饮酒量(m1)×乙醇含量(%)×0.8
2.临床症状非特异性
3.AST/ALT>2(小于500IU/L)、GGT升高、MCV升高,禁酒后指标明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但GGT恢复较慢)
4.影像学检查有典型表现
超声:脂肪肝首选 诊断3选2 细腻的感觉 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 难以检出<30%的肝细胞脂肪变
(1)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
(2)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CT诊断:脂肪肝:肝脏密度降低,肝脏与脾脏的CT 值之比≤1。 鉴别肝癌或者局部脂肪沉积 CT存在辐射且很难评估肝脏纤维化。
肝/脾CT比值≤1.0 但>0.7者为轻度
肝/脾CT比值≤0.7但>0.5者为中度
肝/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
4.MRI无创、定量评价肝脏脂肪含量、完整评估肝脏实质的病变,且不受肥胖、腹水影响,无法评估肝纤维化,费用高应用受限
5.瞬时弹性成像:肝脏硬度、肝脏脂肪变程度,无创肝纤维化评估的首选检测 肝纤维化转归决定因素,AST/血小板比值作为无创肝纤维化初步评估 腹水、肥胖、经验限制应用
四分位距(IQR)/中位数 (<30%)
血清转氨酶水平(<5 x正常值)
人体质量 指数>30kg/m2
皮肤到肝包膜距离>25mm时使用XL探 头
无肝外胆汁淤积,无右心衰竭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淤血
无持续过量的乙醇(酒精)摄入
组织病理学诊断”:肝脂肪 变程度(F0~3)、炎症程度(GO~4)、肝纤维化分级(S0~4)。
(一)单纯性脂肪肝依据肝细胞脂肪变性占据所获取肝组织标本量的范围
F0:<5%
Fl: ≥5%~<33%
F2:≥33%~<66%
F3:≥66%
(二)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
炎症程度
GO: 无炎症;
G1:腺泡3带呈现少数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散在个别点灶状坏死和中央静脉周围炎;
G2:腺泡3带明显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增多,出现Mallory小体,门管区轻至中度炎症;
G3:腺泡3带广泛的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明显,出现Mallory小体和凋亡小体,门管区中度炎症伴和(或)门管区周围炎症;
G4:融合性坏死和(或) 桥接坏死
纤维化程度(形态范围)
s0:无纤维化;
S1:腺泡3带局灶性或广泛的窦周/细胞周围纤维化和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
S2:纤维化扩展到门管区, 中央静脉周围硬化性玻璃样坏死,局灶性或广泛的门管区星 芒状纤维化;
s3:腺泡内广泛纤维化,局灶性或广泛的桥接 纤维化;
s4:肝硬化。
(三)酒精性肝硬化
肝小叶结构完全毁损
假小叶形成和广泛纤维化
纤维间隔有无界面性肝炎,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
5.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药物和中毒性肝损伤、自身 免疫性肝病
符合第1项者,排除其他原因的肝病,同时具有第3、4项者,可诊断为酒精性肝病
诊疗思路
有无肝病
是否与饮酒有关
是否合并其他肝病:如药肝、肝炎、自免肝
确定酒肝,考虑临床病理阶段
评估严重程度及近期生存率
戒酒营养支持基础上分类治疗
危险因素
饮酒量、饮酒年限(阈值效应)、饮酒品种、饮酒方式(空腹、经常)
性别(女性敏感)、种族、 肥胖、遗传因素
肝炎感染(协同)、营养状况(维A、E缺乏、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
机制
乙醛结合蛋白形成乙醛-蛋白复合物
直接细胞毒作用
抗原诱导机体免疫
乙醇代谢耗氧致肝实质缺氧
乙醇代谢消耗辅酶I,产生还原型辅酶I,肝代谢紊乱,致高脂血症、脂肪肝
乙醇氧化产活性氧
酒精致肝脏微循环障碍、缺血缺氧
酒精性肝病
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
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伴小泡性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
分为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 肝硬化
严重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
临床有效、尚未研究证实
活检金标准
他莫昔芬、胺碘酮、丙戊酸钠、甲氨蝶呤、糖皮 质激素等
推荐体检筛查:肝功酶学、B超
定义
病理特征: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脂肪变性
40-49多见
有无长期过量饮酒分两类
病理、影像两者改变两者相似
重视饮酒与否、生化、影像(超声、CT)、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