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典常谈之四书第七
经典常谈之四书第七,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这是一篇关于北宋皇帝960-1127的思维导图,希望对小伙伴提供帮助,有需要的可自取。
经典常谈文第十三,如纪传体《史记》作者:司马迁,是第一部有自己的系统的史书,内容: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经典常谈之诗第十二,唐诗特点:律诗绝句,称为近体;律诗体制短小,组织必须经济,才能发挥它的效力;律有“声律”、“法律”两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四书第七
四书五经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简称:《学》《庸》《论》《孟》
五经
《易》《书》《诗》《礼》《春秋》
四书与科举
使用朱注四书
时间:元仁宗皇庆二年
考试科目:八股文
设定原因:1书本身重要,人人必读的价值 2朱注发明书义,比旧注好些,切用些
四书来源
1.《学》《庸》在《礼记》,《论》《孟》是单行
汉
2.《礼记》、《论》、《孟》在汉代都立过博士
3.《中庸》很早就被人单独注意,汉代已有关于《中庸》的著作,六朝时也有,可惜都不传了
唐
4.唐代的“九经”里只有《礼记》
宋
5.宋代的“十三经”却又将《论》、《孟》收了进去
6.关于《大学》的著作,却直到司马光的《大学通义》才开始,这部书也不传了
朱子
教《学》、《庸》和《论》、《孟》同样普及的是朱子的注
“四书”也是他编在一起的,“四书”的名字也因他而有。
目的:建立道统的思想
程子、朱子 与四书
接受程颢、程颐建议
加以系统说明,四种书连贯起来
《大学》
程子
初学者入德的门径
“垂世立教的大典”
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去处; 融贯了《论》、《孟》的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
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
《大学》这部书便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规模大,节目详;而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循序渐进的。
批注:《大学章句》
《中庸》
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
不偏’叫作‘中’,‘不易’叫作‘庸’; ‘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初学者领会更难,程子所以另论。
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中”除“不偏”外,还有“无过无不及”的意思; “庸”解作“不易”,不如解作“平常”的好
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
批注:《中庸章句》
作者:接受《史记》的记载,认为是子思
《论语》
孔子弟子们记的
《论语》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论语》有孔安国、马融、郑玄诸家注,却都已残佚
《孟子》
《孟子》有东汉的赵岐注
《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
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
朱子给《论》、《孟》作注,虽说融会各家, 其实也用他自己的哲学作架子。
四书顺序
《学》《论》《孟》《庸》
《学》《庸》《论》《孟》
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