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秋冬季易出现团雾,一般出现在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或者是早6时至8时。
团雾一般出现在地势低洼、空气湿度大的地区,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多是雨后山区高速公路,前提条件是昼夜温差大、无风时,易产生团雾。
由于其本身与大范围的大气环境并不是很匹配,团雾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常常现身(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出现的能见度更低的雾),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于偏远的山区或农村。
高速公路上比较容易发生团雾,据统计,年均发生10次以上团雾的高速路段中,中东部的长江沿线及江南一带都是团雾的重灾区。这是因为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非常密切。盐城地处黄海之滨,盛行偏东风时,从海上吹来充沛的水汽,使得空气湿度比较大。高速公路白昼与夜晚的温差比市区大,白天太阳直射产生高温,晚上气温骤降,特别是凌晨时,气温接近“露点”温度,更容易产生大雾。
在靠近大水体的地方,如:石臼湖、巢湖、骆马湖等,周边地区,“团雾”比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