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级修学课程及修学纲领
三级修学课程及修学纲领的思维导图,参考《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道次第之道》,掌握菩提道的修学理路。通过观察修和安住修,逐步改变观念,调整心态,走上菩提大道。
编辑于2023-06-23 19:58:35 福建省三级修学课程及修学纲领
三级修学课程设立
佛陀施设的三乘教法
课程分为幸福人生教育
同喜班
解脱道教育
同修班
大乘菩萨道教育
同德班
初级:同喜班修学课程(1 年)
第1课“认识三级修学”(《学员手册》节选)
【第一单元 信仰篇】
第2课《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
子主题
第3课《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4课《人生五大问题》(结合“禅与人生”视频)
第5课《信仰与人生》(观听视频,参阅文稿)
第6课《“慈经”的修行》(观听视频,参阅文稿)
【第二单元 人生篇】
第7课《生命的学习方法——八步骤》(简化版)
第8课《心灵创造幸福》(观听视频,参阅文稿)
第9课《生命的回归》
第10课《学佛者的人生态度》之一(观听视频,参阅文稿
第11课《学佛者的人生态度》之二(观听视频,参阅文稿)
第12课《学佛者的人生态度》之三(观听视频,参阅文稿) 第13课《班级经营手册》(漫画版、动画版) 第14课《茶与禅的修行》(观听视频,参阅文稿) 第15课《静茶七式》——泡好一杯茶 第16课 菩提导航攻
第三单元 社会篇】
第17课《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观听视频,参阅文稿)
第18课《佛教的世界观》(观听视频,参阅文稿)
第19课《佛教的财富观》(观听视频,参阅文稿)
第20课《佛教的环保思想》 第21课《心理学视角的佛学世界》(观听视频,参阅文稿) 第22课 正念修习——身体扫描 第23课“佛门礼仪”视频,阅读《居士入寺礼仪》
【第四单元 利他篇】
第24课《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
第25课《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听视频,参阅文稿)
第26课 传灯实践课——如何开展一场读书会
第27课 欢欢喜喜义工行
第28课 养生实践课——按导或八段锦二选
【第五单元 佛传篇】
第29课《走近佛陀,认识佛法》之一 第30课《走近佛陀,认识佛法》之二 第31课《走近佛陀,认识佛法》之三
第32课《走近佛陀,认识佛法》之四 第33课《走近佛陀,认识佛法》之五 第34课 “鹿野苑的开示”(观听视频) 第35课 《认识三级修学》(完整《学员手册》,为升同修班做准备) 第36课 《一条道路,九种禅修
【第六单元 皈依篇】
第37课《皈依修学手册》之一
第38课《皈依修学手册》之二
第39课《皈依修学手册》之三
第40课《皈依修学手册》之四
第41课 “导师领众修习皈依”
复习课 同喜班复习课之六
【修学要求】
1. 认识并建立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以八步三禅修学人生佛教,树立因缘因果正见,解决粗重烦恼。
2. 学习佛陀传记,探索生命真谛,思考人生意义。
3. 开展初级的慈心禅修。以听《慈经》为定课,以《“慈经”的修行》为引导方法,随文入观,对他人生起友好关爱之心,发起初级利他心。
4. 学习如何用心做事,培养利他精神,落实慈心修行5. 把慈心带入生活,认识并建立感恩、随喜、理解、同情和接纳之心。6. 开展初级正念禅修。修习身体扫描(60分钟或28分钟版本)、静茶七式、八段锦或按导等,安顿身心,认识并建立正念(参考正念吃葡萄干、正念运动)。7. 学习《皈依修学手册》,正确认识皈依,为进入修士阶段的修学做准备。
同修班依托次第修学,培养正念和慈悲
同修◆第一进度(2年)
【修学目标】
首先学习导师晋级开示:走上菩提道
正式修学《八步骤三种禅修》(2课)
《道次第》修学地图(1课),《菩提道次第略论》系列讲座(77课)
《三主要道颂》(5课)
参考《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道次第之道》,掌握菩提道的修学理路。通过观察修和安住修,逐步改变观念,调整心态,走上菩提大道。
1. 建立并培养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用八步三禅调整观念和心态,解决粗重烦恼。 2. 依八步三禅修学,认识菩提道的修学要领,对菩提道修行具足坚定的信解。 3. 认识暇满义大,轮回本质是苦,思维三宝功德,确信以三宝为究竟归宿,发心追求生 命觉醒。 4. 以“皈依共修”为定课,配合佛随念的禅修,对三宝建立信心;继续开展初级正念禅 修,认识、建立正念及相应心理。 5. 继续开展初级的慈心禅修。修习慈心,在与人相处及服务大众模式中,建立并培养慈 悲相应心理。 6. 第一进度第一遍学完,接着学第二进度。
同修◆第二进度(1年)
【修学目标】培养正知正念,建立解脱相应心理。
【修学内容】首先学习导师升升级开示:禅修正念,迈向觉醒。正式修学《正念禅修要领》(1课),《解脱心理学》(1课),《百法明门论》系列讲座(23课),《辩中边论·辩修对治品》(11课),“皈依共修2.0”“正念经行““正念引导”,了解轮回和解脱的心理元素,修习三十七道品,培养正知正念。
【修学要求】 1. 依八步三禅修学,认识轮回和解脱的心理,及转染成净的方法。 2. 开展中级正念禅修,立足于三十七道品,依托四念处,以“身体扫描”“正念引导”或“正念经行”为定课,开展正念禅修,强化和拓展觉知力,体会心的清明。或以“皈依共修2.0”“佛随念”为定课,增强对三宝的信心,建立并培养正念及解脱相应心理,消除轮回心理。 3. 继续开展初级的慈心禅修,适当修习《慈经》,在与人相处及服务大众模式中,建立并培养慈悲相应心理。 4. 第二进度学完,再回到第一进度学第二遍。
同修◆第三进度(2年)
【修学目标】
发菩提心,学做菩萨
【修学内容】
首先学习导师晋级开示:发菩提心,学做菩萨 正式修学《入菩萨行论》系列讲座(120讲),参考《入菩萨行论讲记》
【修学要求】
1. 依八步三禅修习《入菩萨行论》,通过不断的观察修、安住修,对佛菩萨的悲愿和 菩提道修行生起胜解,努力实践。 2. 开展中级的大悲心禅修。在初级的慈心禅修基础上,开展中级的大悲心禅修。依缘起 无自性空正见,认识并建立无我利他之心;依普贤行愿见地,认识并建立平等心、大悲心; 以《菩提心修习仪轨》《慈经》为定课,通过修习“七因果”“自他相换”的法门,发起广 大菩提心,正式受持菩提心戒;并依广大菩提心修习慈悲心、利他行。 3. 依广大菩提心修习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菩萨行;在与人相处及服务大众模式中, 培养并训练慈悲相应心理,发起中级利他心。 4. 发菩提心,继续开展中级正念禅修,培养、训练正念及解脱相应心理。
同修◆第四进度(4个月)
【修学目标】
发菩提心,行菩萨行。
【修学内容】
学习《瑜伽菩萨戒品》系列讲座(29讲),受菩萨戒,实践菩萨行。参考《学着做菩萨》、宗大师《菩萨戒品释》、太虚大师《瑜伽菩萨戒本讲录》。
【修学要求】
1. 依八步三禅修习《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戒品》,通过不断的观察修、安住修,对菩萨 三聚净戒生起真切信心,乐于实践。 2. 继续开展中级的大悲心禅修,以修习《菩提心修习仪轨》《慈经》和《瑜伽菩萨戒》 (每周或半月读诵一次)为定课,真切发起菩提心,受持菩萨三聚净戒,熟悉菩萨的行为规范, 努力成为合格的菩萨行者。 3. 发菩提心,继续开展中级正念禅修,训练、熟悉正念及其解脱相应心理。 4. 在与人相处及服务大众模式中,训练、熟悉慈悲相应心理。
同德班修学内容树立空性正见,开展空性禅修
同德◆第一进度(1年)
【修学目标】
修学唯识中道见,做空性禅修。
【修学内容】
首先学习导师晋级开示:入不二法门,正式修学《辩中边论》系列讲座(53讲),《唯识三十论》系列讲座(24讲),参考 《真理与谬论》《认识与存在》,了解八识差别,认识唯识中道见及修证理路。通过禅修, 依唯识正见契入空性。
【修学要求】
1. 依八步三禅修学法义,通过不断的观察修、安住修,树立唯识正见。 2. 开展高级正念禅修,熟悉并提升正念。立足于三十七道品,依唯识见做正念禅修的定 课,了知一切影像都是心的显现,消除我法二执及烦恼,通达空性。同时放下觉知,体认无 念。 3. 开展高级的无所得心禅修。在中级的大悲心禅修基础上,依唯识见契入空性,发起胜 义菩提心,读诵《瑜伽菩萨戒》,践行布施等菩萨行,了知一切如梦如幻,建立无所得心。 熟悉并提升慈悲相应心理,发起高级利他心。
同德◆第二进度(半年)
【修学目标】
修学般若中观正见,做空性禅修。
【修学内容】
修学《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的禅观”(9讲),“《金刚经》系列讲座”(16讲),《普贤行愿品的观修原理》(12讲),了解般若中观的正见及禅修方法。
【修学要求】
1. 依八步三禅修学法义,通过不断的观察修、安住修,树立般若中观正见。 2. 开展高级正念禅修,熟悉并提升正念。立足于三十七道品,依中观见,做正念禅修 的定课。了知一切法无自性空,如梦如幻;体悟一切法的本质即是空性,消除二元对立和 烦恼。放下觉知,熟悉无念。 3. 开展高级的无所得心禅修。在中级的大悲心禅修基础上,依中观见契入空性,发起 胜义菩提心,读诵《瑜伽菩萨戒》,践行布施等菩萨行,了知一切如梦如幻,建立无所得心。熟悉并提升慈悲相应心理,发起高级利他心。 4. 依普贤行愿的见地,撤除心的设定,临摹佛菩萨品质,体会虚空一般的心,建立平 等、大悲的利他修行。
同德◆第三进度(半年)
【修学目标】
修学禅宗见地,体悟本心。
【修学内容】
修学“《六祖坛经》系列讲座”(24讲),阅读《话说坛经》,认识禅宗见地及明心 见性的禅修。
【修学要求】
1. 依八步三禅修学法义,通过不断的观察修、安住修,树立禅宗正见。 2. 开展高级正念禅修,熟悉、提升、圆满正念。立足于三十七道品,依禅宗见地,做 正念禅修的定课,了知念头的实质,体悟本心,消除二元对立和烦恼。放下觉知,熟悉无念。 3. 开展高级的无所得心禅修。在中级的大悲心禅修基础上,依禅宗见地契入本心,发 起胜义菩提心,读诵《瑜伽菩萨戒》,践行布施等菩萨行,了知一切如梦如幻,建立无所得 心。熟悉、提升和圆满慈悲相应心理,发起高级利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