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原
无数据
超全知识点总结!马原是我们大学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考研党更加重要,我对马原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每一个板块总结的十分详细,如果有不足之处欢迎来指正,一起来讨论呀!
编辑于2020-02-23 10:22: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光辉一生
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第一思想家
创立发展
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其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在英国伦敦。
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
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威廉·佩弟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发展
列宁主义
俄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体系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性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恩格斯提出
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归结为实物
五行,金木水火土,气,形(身体)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
缺陷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孤立,静止,片面
不彻底性(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归结为原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彻底,最科学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人,我(我思故我在),心(吾心即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
上帝,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理(存天理,灭人欲)
物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意识
生理基础:人脑
本质: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作用:能动
计划性,目的性,创造性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联系
特征
普遍性
蝴蝶效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客观性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违背客观性
条件性
多样性
发展
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规律
特征
两可
可知性
可利用性
两不可
不可改变
不可创造
唯物辩证法
三大规律
口诀:一力变态定向
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源泉和动力
基本属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
相互依存:离不开
相互转化:我变成你,你变成我
斗争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共性,至始至终都存在
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地制宜
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
精准扶贫
矛盾的不平衡性
研究复杂事物(多个矛盾)
主要矛盾
支配地位: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重点,中心,关键,重中之重,首位
次要矛盾
从属地位:不起决定性作用
研究单个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主流,主体,性质,总的来说
矛盾的次要方面
被支配地位:次要作用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习近平反腐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
内外因关系
原理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子
内因
出淤泥而不染
打铁必须自身硬
外因
孟母三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
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形式和状态
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坚持适度原则)
量变与质变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有了量变就一定会引起质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方向和道路
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
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最基本)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实践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科学实验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需体现出变化过程,实践推动着从一个认识到另一个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科学的认识--促进
错误的认识--阻碍
真理
概念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一定范围内--绝对对立
超出一定范围--相互转化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区分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含义: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素
实体性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最主要,最活跃,起主导作用的为劳动者(人)
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看不见摸不着)
生产关系
含义:人与人的关系
构成
静态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性,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人与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
动态:生产(决定性作用),分配,交换和消费
两者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
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社会发展的动力
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重要动力--改革
强大杠杆--科技革命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揭露资本家剥削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诞生标志:《资本论》的发表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称为工人阶级的 圣经
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商品与货币
商品经济的由来
迄今为止两种经济状态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
交换
商品
条件
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
二重属性
使用价值
有用性
自然属性
价值
制造商品中耗费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前提:商品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有价值一定是商品
本质:无差别
不同的商品只有量的区别,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社会属性,特有属性,本质属性
二因素关系
对立
生产者或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
统一
商品必须同时拥有,且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看得见,外在
形成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看不见,内在
形成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价值量
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
内容
决定因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交换依据
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用
“棒子”
调节资源配置
“鞭子”
提高劳动生产率
“筛子”
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存在并发挥作用,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社会没有交换,不存在价值规律
货币
本质
一般等价物
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标价
流通手段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衍生职能
支付手段
提前或延后支付
贮藏手段
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纸币不行)
世界货币
美元,英镑,欧元,日元,人民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本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劳动力成为商品
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
劳动者一无所有
工资的实质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
特征
剥削
剩余价值
来源:工人的剩余劳动
获取方式
绝对剩余价值
加班
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
整个资本家阶层
剩余价值率 m'=m/v
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资本分类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的不同而划分
可变资本(v)
工资
不变资本(c)
区分标准: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有机构成
c:v
资本积累
含义
剩余价值资本化
一般规律
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
无产阶级—贫穷的积累
目的和动力
榨取更多剩余价值
结果
两极分化(马太效应) (出自《圣经》的《马太的福音》)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私有制VS生产社会化
经济危机
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想买但买不起
经济全球化
表现
生产全球化
核心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实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双刃剑
积极作用
全球资源有效配置
全球合作
负面影响
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经济规则
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市场机制
价格机制
最核心,最重要
最敏感,最灵活,最有效
通过价格影响供求
供求机制
通过供求影响价格
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强调时间差
风险机制
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党的十五大提出
公有制
国有经济
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贸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
前提:公有制
形式:工资+奖金+津贴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管理者的工资
按资本要素分配
利息收入,股息分红,股票交易收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
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专利转让取得的收入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按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户
私企,外企员工的工资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
核心,基本纲领
五险
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
社会救助
最低纲领
孤寡残幼,弱势群体
救灾扶贫
社会福利
最高纲领
福利制度,福利机构(养老院,福利院)
社会优抚
特殊纲领
军烈属
社会互助
补充纲领
慈善,公益
国企改革
原因
国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方向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
特征
产权清晰
核心
权责分明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建立科学的激励和奖惩机制
宏观调控
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保证GDP,GNP的增长
增加就业
失业的四种形式
摩擦性失业
换工作,跳槽的间隔,一毕业就失业
结构性失业
个人技能不匹配
周期性失业
经济大环境(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季节性失业
季节原因
对象:失业人口
条件: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意愿却没有工作
稳定物价
防止恶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
防止通货紧缩
物价下跌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防止过度的贸易顺差和逆差
手段
经济手段
最主要
财政政策
主体:国家
种类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工具
财政收入政策
税收
通货膨胀时应增加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财政支出政策
政府购买
通货膨胀时应减少
公务员的工资属于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通货膨胀时应减少
货币政策
主体:央行(中国人民银行)
三大法宝
公开市场业务
买卖有价证券
通货膨胀时应卖出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剂猛药”)
放在央行的钱
通货膨胀时应提高
再贴现率
央行扣的钱
通货膨胀时应提高
利率
存,贷款利息率
通货膨胀时都应提高
汇率
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
外币为标准
间接标价法
本币为标准
应用:本币贬值
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中国的留学生生活水平下降
行政手段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题眼:命令,限制,整顿
法律手段
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历史进程
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摩莱里,马布里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
没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两大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从理想到现实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1864年)
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
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
从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根本原因)
历史文化传统差异
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共产主义的特征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根本特征和根本价值目标)
必然趋势
鲜明特征
科学性
革命性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最显著的特征
人民性
政治立场:人民至上
发展性
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交换价值: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