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诊断学(一)
中医诊断学(一)的思维导图,分享了望诊、望舌、闻诊、问诊、脉诊、按诊等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6-29 12:35:52 山东省中医诊断学(一)
一、 绪论
整体审察
四诊合参
病证结合
三大基本原则
司外揣内
见微知著
以常衡变
三大基本原理
二、 望诊
望神
得神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涵,面色容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少神
又称为神气不足,是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
失神
精亏神衰
精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目无光彩,眼球呆滞,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肉削著骨
虚证
邪盛神乱
神魂谵语,躁扰不宁,寻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然昏倒,双手紧握,牙关紧闭
实证
神昏谵语
循衣摸床
撮空理线
假神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神乱
卑谍
恐惧症
脏躁
焦虑症
狂病
狂躁精神分裂症
武疯子
癫病
抑郁精神分裂症
文疯子
痴呆
傻子
痫病
羊角疯
望面色
常色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概念
有神气
有胃气
主色
客色
正常颜色
病色
善色
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恶色
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
五色主病
青色
寒,痛,瘀,惊和气滞
淡青或青黑
寒、痛
青紫
血瘀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
惊风或惊风先兆
青黄(苍黄)
肝郁脾虚的气滞
赤色
满面通红
实热
两颧潮红(嫩红)
虚热
颧颊部嫩红如妆
戴阳证
黄色
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萎黄
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面黄虚浮,黄胖
脾气虚衰,湿邪内阻
黄疸
阳黄
湿热
阴黄
寒湿
白色
淡白无华,舌、唇色淡者
血虚证
㿠白者
阳虚证
面色㿠白而虚浮者
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者(白中透青)
亡阳证
实寒证
大失血
黑色
寒,痛,瘀,肾虚,水饮
面黑暗淡者
肾阳虚
面黑干焦者
肾阴虚
眼眶周围色黑
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包黧黑、肌肤甲错者
瘀血日久
望形态
肥胖
体胖,肉坚,食欲旺,为形气有余
体胖,肉松,食少,为形盛气虚
消瘦
形瘦食多,为中焦有火
邢瘦食少,为中气虚弱
病危
大肉尽脱,为脏腑精气衰竭
异常动作
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
小儿惊风、痫病、破伤风、子痫、马钱子中毒
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属中风
卒倒神昏,口吐诞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属痫病
恶寒战栗(寒战)
见于疟疾
肢体软弱无力
为痿病
关节拘挛,屈伸不利
为痹病
望头面五官
望发
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伴面黄肌瘦
多为疳积
斑秃(油风,地中海)
多为血虚受风
头皮瘙痒,多屑多脂
多为血热化燥
望面
口眼歪斜
口僻(周围性面瘫)
单见口眼歪斜,肌肤不仁,面目肌肉患侧偏缓,健侧紧急,患侧目不能合,口不能闭,不能皱眉鼓腮,饮食言语不利者
中风(中枢性面瘫)
若口眼涡斜兼半身不遂者
望目
目的脏腑分属
望目色
目赤肿痛苦
多属实热
白睛发黄
黄疸
望目形
眼球突出
肺胀
瘿病(甲亢)
望目态
瞳孔缩小
药物中毒
通孔缩小多因肝胆火炽,或劳损肝肾,虚火上扰所致,也可见于吗啡,草乌,毒蕈或有机磷农药中毒
瞳孔散大
死亡指征之一
青风内障(青光眼)
颠茄类药物中毒
同瞳孔散大,见于绿风内障和杏仁,麻黄,曼陀罗及阿托品中毒
目晴凝视
肝风内动
睡眠露睛
多属脾气虚弱
胞睑下垂
双睑下垂
多为先天不足,脾肾亏虚
单睑下垂
多见于外伤
望口
口之形色
口疮
溃疡
鹅口疮
小儿口腔、舌上出现片状白屑
心脾积热
口之动态
口张
肺气将绝
口噤
多因筋脉拘急所致
口撮
小儿脐风
口歪
中风
口动
脾虚,生风
望唇
唇之色泽
口唇樱桃红之色
多见于煤气中毒
唇之形态
锁口疔(唇角生疔)
口唇糜烂
脾胃积热
人中疔
人中满唇反
人中沟变平,口唇翻卷不能覆齿
脾气将绝,属病危
望齿
牙齿色泽
牙齿光燥如石
阳明热盛,津液大伤
牙齿燥如枯骨
肾阴枯涸
牙齿枯黄脱落
见于久病者,多为骨绝
望牙龈
牙龈色泽
牙龈淡红而润泽
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牙龈淡白
血虚或失血
牙龈红肿疼痛
胃火亢盛
牙龈形态
牙宣
龈肉萎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如老人齿
肾虚或胃阴不足
牙疳
牙龈溃烂,流腐臭血水
多因外感疫疠之邪
望咽喉
咽喉色泽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
肺胃热毒
咽部嫩红,肿痛不显
肾水亏少,阴虚火旺
咽喉淡红漫肿
多属痰湿凝聚
咽喉形态
乳蛾
喉痈
伪膜
轻证
肺胃热浊
重证
肺胃热毒
望皮肤
望皮肤色泽
皮肤发赤
丹毒
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肿胀者,为丹毒
抱头火丹
发于头面者,为抱头火丹
流火
发于小腿足部者名流火
赤游丹
发于全身,游走不定者,名赤游丹
皮肤发黄
黄疸
阳黄
湿热
阴黄
湿寒
望斑疹
斑
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疹
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望排出物
望痰
风痰
痰清稀多泡沫
寒痰
痰白清稀
湿痰
痰多色白质稠而易咯
燥痰
痰少而粘,难以咯出
望涕
外感风寒
外感风热
鼻鼽(过敏性鼻炎)
阵发性清涕,量多如注,伴喷嚏频作,多属鼻鼽
风寒束肿胃所致
鼻渊(慢性鼻窦炎)
久流浊涕,质稠,量多,气腥臭者,为鼻渊
湿热蕴阻
望小儿食指络脉
指纹特点
在食指掌侧前缘,隐隐显露于掌指横纹附近,纹色浅红略紫,呈单支且粗细适中
三关测轻重
风关
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气关
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命关
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透关射甲
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浮沉分表里
红紫辨寒热
食指络脉鲜红
属外感表证、寒证
食指络脉紫红
属里热证
食指络脉色青
主疼痛、惊风
食指络脉淡白
属脾虚、疳积(营养不良)
食指络脉紫黑
血络郁闷,病属重危
淡滞定虚实
三、 望舌
正常的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
望舌质
舌色
淡白舌
淡白湿润,舌体胖嫩
阳虚水湿内停
淡白光莹,舌体瘦薄
气血两亏
枯白舌
脱血夺气
淡红舌
红舌
实热
舌江苔黄厚
虚热
舌红少苔
绛舌
里热亢盛
阴虚火旺
热入营血
青紫舌
血行不畅
舌形
老舌
实证、热证
嫩舌
虚证、寒证
胖舌
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舌淡胖大
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舌红胖大
心脾热盛,热高上壅
肿胀舌
先天性舌血管瘤者
青紫肿胀
瘦舌
气血两虚
瘦而色淡
阴虚火旺
瘦而色红绛干燥
点刺舌
热盛
裂纹舌
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舌红绛有裂纹
血虚不润
舌淡白有裂纹
脾虚湿侵
舌淡自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齿痕舌
脾虚湿停
舌态
强硬舌
强硬舌多见于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重症热痰风
痿软舌(瘦舌)
颤动舌
内风
歪斜舌
中风
喑痱(植物人状态
吐弄舌
因心、脾二经有热
吐舌
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弄舌
热甚动风先兆
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短缩舌
舌短缩,色淡白而胖嫩
多属气血俱虚
望舌苔
苔质
厚薄苔
分表里
润燥苔
方寒热
腻苔
多由湿浊内蕴,一部分食积
腐苔
腐苔,指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者
多于食积,一部分痰湿
剥落苔
胃气胃阴大枯竭
光剥苔(又称光滑舌或镜面舌)
花剥苔
地图舌
类剥苦
真、假苔
真苔(有根苔)
假苔(无根苔)
苔色
白苔
薄白而滑
外感风寒
薄白而干
外感风热
苔白厚腻
多湿浊内停,痰饮,食积
苔白厚而干
主痰浊湿热内蕴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积粉苔)
见于瘟疫或内痈
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糙裂苔)
内热暴起,津液暴伤
黄苔
主里证、热证
薄黄苔
苔淡黄而且滑润多津(黄滑苔)
多为阴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
或为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苔黄而干燥
苔黄而腻
灰黑苔
主阴寒或里热
苔灰黑而湿润
苔灰黑而干燥
苔黄黑(霉酱苔)
湿浊宿食
四、 闻诊
听声音
音哑
实证
金实不鸣
虚证
金破不鸣
子喑
妊娠失喑
谵语
实证,声高有力
热拢神明
郑声
虚证,语声低弱
心气大伤,心神散乱
十分危重
共有神识不清
独语(自言自语)
错语(语言错乱)
共有心气虚弱
狂言
痰火扰心
言謇
风痰阻络
咳嗽
顿咳(百日咳)
咳后有鸡鸣样回声
白喉(传染病)
咳声如犬吠
哮
喘+哮鸣音
喘
实喘
呼出为快
虚喘
深吸为快
喘不兼哮 哮必兼喘
呕吐
呕吐物清稀者
多属寒
呕吐物黏稠黄水
多实热
喷射状呕吐
热扰神明(颅内高压)
呕吐酸腐味食糜
食滞胃脘
共同进餐皆呕吐
食物中毒
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
胃反(幽门梗阻),多脾胃阳虚
口干欲饮,饮后则吐
水逆,饮邪停胃
呃逆(哕)
嗳气(噫)
太息(叹息)
嗅气味
口气
口气酸臭
食积胃肠
口气臭秽
多胃热
口气腐臭
溃腐脓疡
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
牙疳
排泄物
病房气味异常
臭气触人
瘟疫类疾病
血腥味
多失血
有腐臭气
多溃腐疮疡
尸臭
多脏腑衰败,病情重笃
尿臊气(氨气味)
多肾衰
烂苹果样气味(酮体气味)
消渴(酮症酸中毒)
蒜臭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
五、 问诊
问诊内容
主诉
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问寒热
分寒热
寒
恶风
恶寒
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者,恶寒,多外感表证
畏寒
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谓之畏寒,多为阳虚
热
恶寒发热
多为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
风寒表证
发热轻而恶风
伤风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
风热表证
但寒不热
新病恶寒
实寒证
久病畏寒
阳虚
但热不寒
壮热
多见于伤寒阳明经证和温病气分阶段
四大症: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潮热
日晡潮热
属阳明腑实证
骨蒸潮热(阴虚潮热)
午后夜间低热,五心里烦热
湿温潮热
午后发热明显,其特点是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即觉灼手,此属湿温,为湿郁热蒸之象。
身热不扬,午后热甚
瘀血潮热
微热
小儿夏季热
气阴不足
无汗多尿
其它
寒热往来
半表半里证
寒热往来无定时
少阳病
寒热往来有定时
疟疾
问汗
自汗
醒时经常出汗,活动后尤甚的症状
气虚和阳虚证
盗汗
睡时汗出,醒则汗止
阴虚证
绝汗
亡阳
亡阴
战汗
正邪相争的转折点
头汗
上焦热盛
中焦热蕴
虚阳上越
半身汗
手足心汗
阴虚内热、阳明燥热
问疼痛
痛而柜按,多实证 痛而喜按,多虚证
胀痛
刺痛
冷痛
灼痛
重痛
酸痛
风湿侵袭
肾虚,气血不足
绞痛
有形实邪闭阻气机
寒邪凝滞气机
空痛
隐痛
虚证
走窜痛
气滞
风邪行痹
固定痛
常见血瘀,其它也可
制痛
筋脉失养,筋脉阻滞不通
头痛
问耳目
耳鸣,耳聋
实证
突发耳鸣,声大如雷,按之鸣声不减,或新病暴聋者,多属实证。可因肝胆火盛,肝阳上亢,痰火壅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或药毒损伤耳窍等所致
肝胆火盛
虚证
渐耳鸣,声细如蝉v,按之可减,或耳渐失聪而听力减退者,多属虚证。可因肾精亏虚,脾气亏虚,肝阴血不足等引起
肾精亏虚
目眩
问睡眠
失眠
嗜睡
痰湿内盛
阳虚阴盛
问饮食与口味
饮水异常
口渴多饮
口渴不多饮
身热不扬,头身困重
湿热证
身热夜甚,心烦不寐
温病营分证
渴喜热饮,饮后即吐
痰饮内停
口干漱水而不欲咽
瘀血内停
饮食异常
食欲减退
脾胃虚弱
湿邪困脾
厌食
食滞胃脘
湿热蕴脾
肝胆湿热
消谷善饥
消渴病
胃强脾弱
饥不欲食
胃阴不足
除中(回光返照)
胃气败绝
口味异常
口淡
脾胃虚弱
口甜
脾胃湿热
口黏腻
痰热、湿热、寒湿
口酸
肝胃郁热、食积
口涩
燥热伤津、脏腑热盛
口苦
心火上炎、肝胆火热
口咸
多见肾病、寒水上泛
问二便
大便异常
便次异常
便秘
泄泻
便质异常
完谷不化
食积
脾虚、肾虚
溏结不调
肝郁脾虚(时干时稀)
脾虚(先干后稀)
脓血便
排便感异常
肛门灼热
里急后重
排便不爽
小便异常
尿次异常
小便频数
湿热蕴结下焦
淋证
肾阳虚或肾气不固
癃闭
癃
点滴而出
闭
点滴不出
尿量异常
排尿感异常
尿道涩痛
淋证
余沥不尽
点滴而出
肾阳亏虚
小便失禁
遗尿
肾气不固
问经带
六、 脉诊
概述
诊脉部位
寸口诊法
三部九候诊法(遍诊法)
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上中下三部个区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上三部,足少阳、足阳明、手少阳 中三部,手太阴、手阳明、手少阴 下三部,足厥阴、足少阴、足太阴
人迎寸口诊法
寸口候脏腑,人迎(颈总动脉)候体表
仲景三部诊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手寸口脉)、趺阳(足背脉)、太溪(足内踝脉)三部诊法 三部诊法是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
诊脉时间
清晨最佳
诊脉指法
选指
指目
布指
中指定关
运指
1.举法 2.按法 3.寻法 4.循法 5.总按 6.单诊
脉象要素
八要素
脉位(浮沉)
脉率(至数)
脉长(长短)
脉势(虚实)
脉宽(粗细)
流利度
紧张度
均匀度
正常脉象
有胃
从容和缓
有神
有力柔和、节律整齐
有根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脉象分类与临床意义
脉位
浮沉分表里
浮脉类
浮脉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表证、虚阳浮越
洪脉
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阳明气分热盛
濡脉
浮细无力而软
虚证、湿证
芤脉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伤阴
革脉
浮大中空,如按鼓皮
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散脉
浮散无根,至数不齐
元气离散
沉脉类
沉脉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里证、平人
弱脉
沉细无力而软
阳虚、气血虚
伏脉
重按推筋着骨始得
邪闭、厥证、痛极
牢脉
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阴寒内盛、疝气癥积
脉数
迟数分寒热
数脉类
数脉
一息五、六至
热证、里虚证
疾脉
一息七、八至
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动脉
关部如豆,滑数有力(短、滑、数)
疼痛、惊恐
促脉
脉数,止无定数
实热、气血痰食停滞、脏气衰败
迟脉类
迟脉
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实热证
缓脉
一息四至,来去怠缓
湿证、脾胃虚弱、平人
涩脉
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气滞、血瘀、精亏、血少、痰食内停
结脉
脉缓,止无定数
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
脉势
脉势定虚实
实脉类
实脉
充实有力,来去皆盛
实证、平人
滑脉
往来流利,如盘走珠
痰饮、食积、实热、妊娠、青壮平人
紧脉
绷急弹指,如转绳索
实寒、疼痛、食积
弦脉
端直弦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痰饮、疼痛、胃气衰败、老年平人、疟疾
长脉
虚脉类
虚脉
三部举按无力
虚证
细脉
微脉
极细极软,如有若无
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代脉
脉缓,止有定数
脏气衰微、惊恐、疼痛、跌扑损伤
短脉
七、 按诊
按诊的方法
触、摸、按、叩四法
按肌肤
诊寒热
大汗如油
亡阴
肤冷而大汗淋漓
亡阳
初按热甚
表热
久按热甚
里热
身热不扬
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者
诊润燥滑涩
诊疼痛
诊肿胀
水肿
按之凹陷,举手不能即起者
气肿
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
诊疮疡
诊尺肤
触摸从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之间的皮肤
尺肤热甚,其脉象洪滑数盛者
温热证
尺肤凉,而脉象细小者
泄泻、少气
尺肤窅而不起者
多风水(水肿)
按手足
手足心与手足背比较
手足背热甚多为外感发热 手足心热甚多为内伤发热
手心热与额上热比较
额上热比手心热为表热 手心热比额上热为里热
辨疼痛
腹痛
喜按
虚证
拒按
实证
辨痞满
辨积聚
浮动主题
中医诊断学(一)
一、 绪论
整体审察
四诊合参
病证结合
三大基本原则
司外揣内
见微知著
以常衡变
三大基本原理
二、 望诊
望神
得神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涵,面色容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少神
又称为神气不足,是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
失神
精亏神衰
精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目无光彩,眼球呆滞,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肉削著骨
虚证
邪盛神乱
神魂谵语,躁扰不宁,寻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然昏倒,双手紧握,牙关紧闭
实证
神昏谵语
循衣摸床
撮空理线
假神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神乱
卑谍
恐惧症
脏躁
焦虑症
狂病
狂躁精神分裂症
武疯子
癫病
抑郁精神分裂症
文疯子
痴呆
傻子
痫病
羊角疯
望面色
常色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概念
有神气
有胃气
主色
客色
正常颜色
病色
善色
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恶色
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
五色主病
青色
寒,痛,瘀,惊和气滞
淡青或青黑
寒、痛
青紫
血瘀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
惊风或惊风先兆
青黄(苍黄)
肝郁脾虚的气滞
赤色
满面通红
实热
两颧潮红(嫩红)
虚热
颧颊部嫩红如妆
戴阳证
黄色
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萎黄
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面黄虚浮,黄胖
脾气虚衰,湿邪内阻
黄疸
阳黄
湿热
阴黄
寒湿
白色
淡白无华,舌、唇色淡者
血虚证
㿠白者
阳虚证
面色㿠白而虚浮者
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者(白中透青)
亡阳证
实寒证
大失血
黑色
寒,痛,瘀,肾虚,水饮
面黑暗淡者
肾阳虚
面黑干焦者
肾阴虚
眼眶周围色黑
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包黧黑、肌肤甲错者
瘀血日久
望形态
肥胖
体胖,肉坚,食欲旺,为形气有余
体胖,肉松,食少,为形盛气虚
消瘦
形瘦食多,为中焦有火
邢瘦食少,为中气虚弱
病危
大肉尽脱,为脏腑精气衰竭
异常动作
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
小儿惊风、痫病、破伤风、子痫、马钱子中毒
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属中风
卒倒神昏,口吐诞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属痫病
恶寒战栗(寒战)
见于疟疾
肢体软弱无力
为痿病
关节拘挛,屈伸不利
为痹病
望头面五官
望发
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伴面黄肌瘦
多为疳积
斑秃(油风,地中海)
多为血虚受风
头皮瘙痒,多屑多脂
多为血热化燥
望面
口眼歪斜
口僻(周围性面瘫)
单见口眼歪斜,肌肤不仁,面目肌肉患侧偏缓,健侧紧急,患侧目不能合,口不能闭,不能皱眉鼓腮,饮食言语不利者
中风(中枢性面瘫)
若口眼涡斜兼半身不遂者
望目
目的脏腑分属
望目色
目赤肿痛苦
多属实热
白睛发黄
黄疸
望目形
眼球突出
肺胀
瘿病(甲亢)
望目态
瞳孔缩小
药物中毒
通孔缩小多因肝胆火炽,或劳损肝肾,虚火上扰所致,也可见于吗啡,草乌,毒蕈或有机磷农药中毒
瞳孔散大
死亡指征之一
青风内障(青光眼)
颠茄类药物中毒
同瞳孔散大,见于绿风内障和杏仁,麻黄,曼陀罗及阿托品中毒
目晴凝视
肝风内动
睡眠露睛
多属脾气虚弱
胞睑下垂
双睑下垂
多为先天不足,脾肾亏虚
单睑下垂
多见于外伤
望口
口之形色
口疮
溃疡
鹅口疮
小儿口腔、舌上出现片状白屑
心脾积热
口之动态
口张
肺气将绝
口噤
多因筋脉拘急所致
口撮
小儿脐风
口歪
中风
口动
脾虚,生风
望唇
唇之色泽
口唇樱桃红之色
多见于煤气中毒
唇之形态
锁口疔(唇角生疔)
口唇糜烂
脾胃积热
人中疔
人中满唇反
人中沟变平,口唇翻卷不能覆齿
脾气将绝,属病危
望齿
牙齿色泽
牙齿光燥如石
阳明热盛,津液大伤
牙齿燥如枯骨
肾阴枯涸
牙齿枯黄脱落
见于久病者,多为骨绝
望牙龈
牙龈色泽
牙龈淡红而润泽
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牙龈淡白
血虚或失血
牙龈红肿疼痛
胃火亢盛
牙龈形态
牙宣
龈肉萎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如老人齿
肾虚或胃阴不足
牙疳
牙龈溃烂,流腐臭血水
多因外感疫疠之邪
望咽喉
咽喉色泽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
肺胃热毒
咽部嫩红,肿痛不显
肾水亏少,阴虚火旺
咽喉淡红漫肿
多属痰湿凝聚
咽喉形态
乳蛾
喉痈
伪膜
轻证
肺胃热浊
重证
肺胃热毒
望皮肤
望皮肤色泽
皮肤发赤
丹毒
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肿胀者,为丹毒
抱头火丹
发于头面者,为抱头火丹
流火
发于小腿足部者名流火
赤游丹
发于全身,游走不定者,名赤游丹
皮肤发黄
黄疸
阳黄
湿热
阴黄
湿寒
望斑疹
斑
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疹
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望排出物
望痰
风痰
痰清稀多泡沫
寒痰
痰白清稀
湿痰
痰多色白质稠而易咯
燥痰
痰少而粘,难以咯出
望涕
外感风寒
外感风热
鼻鼽(过敏性鼻炎)
阵发性清涕,量多如注,伴喷嚏频作,多属鼻鼽
风寒束肿胃所致
鼻渊(慢性鼻窦炎)
久流浊涕,质稠,量多,气腥臭者,为鼻渊
湿热蕴阻
望小儿食指络脉
指纹特点
在食指掌侧前缘,隐隐显露于掌指横纹附近,纹色浅红略紫,呈单支且粗细适中
三关测轻重
风关
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气关
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命关
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透关射甲
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浮沉分表里
红紫辨寒热
食指络脉鲜红
属外感表证、寒证
食指络脉紫红
属里热证
食指络脉色青
主疼痛、惊风
食指络脉淡白
属脾虚、疳积(营养不良)
食指络脉紫黑
血络郁闷,病属重危
淡滞定虚实
三、 望舌
正常的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
望舌质
舌色
淡白舌
淡白湿润,舌体胖嫩
阳虚水湿内停
淡白光莹,舌体瘦薄
气血两亏
枯白舌
脱血夺气
淡红舌
红舌
实热
舌江苔黄厚
虚热
舌红少苔
绛舌
里热亢盛
阴虚火旺
热入营血
青紫舌
血行不畅
舌形
老舌
实证、热证
嫩舌
虚证、寒证
胖舌
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舌淡胖大
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舌红胖大
心脾热盛,热高上壅
肿胀舌
先天性舌血管瘤者
青紫肿胀
瘦舌
气血两虚
瘦而色淡
阴虚火旺
瘦而色红绛干燥
点刺舌
热盛
裂纹舌
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舌红绛有裂纹
血虚不润
舌淡白有裂纹
脾虚湿侵
舌淡自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齿痕舌
脾虚湿停
舌态
强硬舌
强硬舌多见于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重症热痰风
痿软舌(瘦舌)
颤动舌
内风
歪斜舌
中风
喑痱(植物人状态
吐弄舌
因心、脾二经有热
吐舌
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弄舌
热甚动风先兆
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短缩舌
舌短缩,色淡白而胖嫩
多属气血俱虚
望舌苔
苔质
厚薄苔
分表里
润燥苔
方寒热
腻苔
多由湿浊内蕴,一部分食积
腐苔
腐苔,指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者
多于食积,一部分痰湿
剥落苔
胃气胃阴大枯竭
光剥苔(又称光滑舌或镜面舌)
花剥苔
地图舌
类剥苦
真、假苔
真苔(有根苔)
假苔(无根苔)
苔色
白苔
薄白而滑
外感风寒
薄白而干
外感风热
苔白厚腻
多湿浊内停,痰饮,食积
苔白厚而干
主痰浊湿热内蕴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积粉苔)
见于瘟疫或内痈
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糙裂苔)
内热暴起,津液暴伤
黄苔
主里证、热证
薄黄苔
苔淡黄而且滑润多津(黄滑苔)
多为阴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
或为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苔黄而干燥
苔黄而腻
灰黑苔
主阴寒或里热
苔灰黑而湿润
苔灰黑而干燥
苔黄黑(霉酱苔)
湿浊宿食
四、 闻诊
听声音
音哑
实证
金实不鸣
虚证
金破不鸣
子喑
妊娠失喑
谵语
实证,声高有力
热拢神明
郑声
虚证,语声低弱
心气大伤,心神散乱
十分危重
共有神识不清
独语(自言自语)
错语(语言错乱)
共有心气虚弱
狂言
痰火扰心
言謇
风痰阻络
咳嗽
顿咳(百日咳)
咳后有鸡鸣样回声
白喉(传染病)
咳声如犬吠
哮
喘+哮鸣音
喘
实喘
呼出为快
虚喘
深吸为快
喘不兼哮 哮必兼喘
呕吐
呕吐物清稀者
多属寒
呕吐物黏稠黄水
多实热
喷射状呕吐
热扰神明(颅内高压)
呕吐酸腐味食糜
食滞胃脘
共同进餐皆呕吐
食物中毒
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
胃反(幽门梗阻),多脾胃阳虚
口干欲饮,饮后则吐
水逆,饮邪停胃
呃逆(哕)
嗳气(噫)
太息(叹息)
嗅气味
口气
口气酸臭
食积胃肠
口气臭秽
多胃热
口气腐臭
溃腐脓疡
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
牙疳
排泄物
病房气味异常
臭气触人
瘟疫类疾病
血腥味
多失血
有腐臭气
多溃腐疮疡
尸臭
多脏腑衰败,病情重笃
尿臊气(氨气味)
多肾衰
烂苹果样气味(酮体气味)
消渴(酮症酸中毒)
蒜臭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
五、 问诊
问诊内容
主诉
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问寒热
分寒热
寒
恶风
恶寒
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者,恶寒,多外感表证
畏寒
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谓之畏寒,多为阳虚
热
恶寒发热
多为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
风寒表证
发热轻而恶风
伤风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
风热表证
但寒不热
新病恶寒
实寒证
久病畏寒
阳虚
但热不寒
壮热
多见于伤寒阳明经证和温病气分阶段
四大症: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潮热
日晡潮热
属阳明腑实证
骨蒸潮热(阴虚潮热)
午后夜间低热,五心里烦热
湿温潮热
午后发热明显,其特点是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即觉灼手,此属湿温,为湿郁热蒸之象。
身热不扬,午后热甚
瘀血潮热
微热
小儿夏季热
气阴不足
无汗多尿
其它
寒热往来
半表半里证
寒热往来无定时
少阳病
寒热往来有定时
疟疾
问汗
自汗
醒时经常出汗,活动后尤甚的症状
气虚和阳虚证
盗汗
睡时汗出,醒则汗止
阴虚证
绝汗
亡阳
亡阴
战汗
正邪相争的转折点
头汗
上焦热盛
中焦热蕴
虚阳上越
半身汗
手足心汗
阴虚内热、阳明燥热
问疼痛
痛而柜按,多实证 痛而喜按,多虚证
胀痛
刺痛
冷痛
灼痛
重痛
酸痛
风湿侵袭
肾虚,气血不足
绞痛
有形实邪闭阻气机
寒邪凝滞气机
空痛
隐痛
虚证
走窜痛
气滞
风邪行痹
固定痛
常见血瘀,其它也可
制痛
筋脉失养,筋脉阻滞不通
头痛
问耳目
耳鸣,耳聋
实证
突发耳鸣,声大如雷,按之鸣声不减,或新病暴聋者,多属实证。可因肝胆火盛,肝阳上亢,痰火壅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或药毒损伤耳窍等所致
肝胆火盛
虚证
渐耳鸣,声细如蝉v,按之可减,或耳渐失聪而听力减退者,多属虚证。可因肾精亏虚,脾气亏虚,肝阴血不足等引起
肾精亏虚
目眩
问睡眠
失眠
嗜睡
痰湿内盛
阳虚阴盛
问饮食与口味
饮水异常
口渴多饮
口渴不多饮
身热不扬,头身困重
湿热证
身热夜甚,心烦不寐
温病营分证
渴喜热饮,饮后即吐
痰饮内停
口干漱水而不欲咽
瘀血内停
饮食异常
食欲减退
脾胃虚弱
湿邪困脾
厌食
食滞胃脘
湿热蕴脾
肝胆湿热
消谷善饥
消渴病
胃强脾弱
饥不欲食
胃阴不足
除中(回光返照)
胃气败绝
口味异常
口淡
脾胃虚弱
口甜
脾胃湿热
口黏腻
痰热、湿热、寒湿
口酸
肝胃郁热、食积
口涩
燥热伤津、脏腑热盛
口苦
心火上炎、肝胆火热
口咸
多见肾病、寒水上泛
问二便
大便异常
便次异常
便秘
泄泻
便质异常
完谷不化
食积
脾虚、肾虚
溏结不调
肝郁脾虚(时干时稀)
脾虚(先干后稀)
脓血便
排便感异常
肛门灼热
里急后重
排便不爽
小便异常
尿次异常
小便频数
湿热蕴结下焦
淋证
肾阳虚或肾气不固
癃闭
癃
点滴而出
闭
点滴不出
尿量异常
排尿感异常
尿道涩痛
淋证
余沥不尽
点滴而出
肾阳亏虚
小便失禁
遗尿
肾气不固
问经带
六、 脉诊
概述
诊脉部位
寸口诊法
三部九候诊法(遍诊法)
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上中下三部个区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上三部,足少阳、足阳明、手少阳 中三部,手太阴、手阳明、手少阴 下三部,足厥阴、足少阴、足太阴
人迎寸口诊法
寸口候脏腑,人迎(颈总动脉)候体表
仲景三部诊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手寸口脉)、趺阳(足背脉)、太溪(足内踝脉)三部诊法 三部诊法是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
诊脉时间
清晨最佳
诊脉指法
选指
指目
布指
中指定关
运指
1.举法 2.按法 3.寻法 4.循法 5.总按 6.单诊
脉象要素
八要素
脉位(浮沉)
脉率(至数)
脉长(长短)
脉势(虚实)
脉宽(粗细)
流利度
紧张度
均匀度
正常脉象
有胃
从容和缓
有神
有力柔和、节律整齐
有根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脉象分类与临床意义
脉位
浮沉分表里
浮脉类
浮脉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表证、虚阳浮越
洪脉
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阳明气分热盛
濡脉
浮细无力而软
虚证、湿证
芤脉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伤阴
革脉
浮大中空,如按鼓皮
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散脉
浮散无根,至数不齐
元气离散
沉脉类
沉脉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里证、平人
弱脉
沉细无力而软
阳虚、气血虚
伏脉
重按推筋着骨始得
邪闭、厥证、痛极
牢脉
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阴寒内盛、疝气癥积
脉数
迟数分寒热
数脉类
数脉
一息五、六至
热证、里虚证
疾脉
一息七、八至
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动脉
关部如豆,滑数有力(短、滑、数)
疼痛、惊恐
促脉
脉数,止无定数
实热、气血痰食停滞、脏气衰败
迟脉类
迟脉
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实热证
缓脉
一息四至,来去怠缓
湿证、脾胃虚弱、平人
涩脉
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气滞、血瘀、精亏、血少、痰食内停
结脉
脉缓,止无定数
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
脉势
脉势定虚实
实脉类
实脉
充实有力,来去皆盛
实证、平人
滑脉
往来流利,如盘走珠
痰饮、食积、实热、妊娠、青壮平人
紧脉
绷急弹指,如转绳索
实寒、疼痛、食积
弦脉
端直弦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痰饮、疼痛、胃气衰败、老年平人、疟疾
长脉
虚脉类
虚脉
三部举按无力
虚证
细脉
微脉
极细极软,如有若无
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代脉
脉缓,止有定数
脏气衰微、惊恐、疼痛、跌扑损伤
短脉
七、 按诊
按诊的方法
触、摸、按、叩四法
按肌肤
诊寒热
大汗如油
亡阴
肤冷而大汗淋漓
亡阳
初按热甚
表热
久按热甚
里热
身热不扬
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者
诊润燥滑涩
诊疼痛
诊肿胀
水肿
按之凹陷,举手不能即起者
气肿
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
诊疮疡
诊尺肤
触摸从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之间的皮肤
尺肤热甚,其脉象洪滑数盛者
温热证
尺肤凉,而脉象细小者
泄泻、少气
尺肤窅而不起者
多风水(水肿)
按手足
手足心与手足背比较
手足背热甚多为外感发热 手足心热甚多为内伤发热
手心热与额上热比较
额上热比手心热为表热 手心热比额上热为里热
辨疼痛
腹痛
喜按
虚证
拒按
实证
辨痞满
辨积聚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