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课程内容思维导图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方面的课程具体内容,学科框架图。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春晓》思维导图
亡羊补牢
一张思维导图帮您读懂唐诗《咏鹅》!
现场展示课(肖玮绘制)
学议导练展 教学模式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小学阶段)
数与代数
数与运算
第一学段(1~2年级)
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探索加减法、乘除法的算理与算法,初步形成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第二学段(3~4年级)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除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探索并理解运算律,逐步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
第三学段(5~6年级)
知道2,3,5的倍数特征,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了解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
数量关系
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探索用数或符号表达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用字母表示事物的关系、性质和规律的方法,感悟用字母表示的一般性,逐步形成模型意识和几何直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是用符号(符号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平面或立体图形的特征,能根据描述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感悟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米、厘米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估测一些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能借助工具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量感。
结合实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角,认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和面积,会进行测量,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会根据图形特征对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分类,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认识圆和扇形,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周率,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和公顷,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知道体积的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了解这些图形的展开图,探索并掌握这些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认识圆锥并探索其体积的计算公式,能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简单物体,能辨认不同方向的形状图,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长度的测量,以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在感受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能根据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在实际情境中,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能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理解有序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了解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能在方格纸上进行简单图形 的平移和旋转,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能借助方格纸设计简单图案,形成空间观念。
包括确定点的位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统计与概率
数据分类
会对物体、图形或数据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
“数据分类”的本质是根据信息对事物进行分类。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会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感受数据蕴含着信息,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和分析数据,能读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的简单统计图表,探索平均数的意义,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合理应用统计图表和平均数,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
根据实际问题需要,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能合理诉说数据分析的结论,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呈现相关数据,解释所表达的意义,能冲各种媒体中获得所需要的数据,读懂其中的简单统计图表,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百分数的意义,能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应用统计图表或百分数,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包括数据的收集,用统计图表、平均数、百分数的表达数据。
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及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情境中,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感受并定性描述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感悟数据的随机性,形成数据意识。
综合与实践
主题活动
1.数学游戏分享
2.欢乐购物街
3.时间在哪里
4.我的教室
5.身体上的尺子
6.数学连环画
1.年、月、日的秘密
2.曹冲称象的故事
3.寻找“宝藏”
4.度量衡的故事
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
1.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校园平面图
3.体育中的数学
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
项目学习
1.营养午餐
2.水是生命之源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