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内容有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陆地和海洋、地球和地图,欢迎大家学习。
编辑于2023-06-30 16:59:41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多变的天气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
概念
特点:短时间的,时刻在变化的
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气候
概念
特点:一般变化不大
明天的天 气怎么样?
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白色代表云区,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常用的天气符号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越高,空气污染指数就越低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测量
气温的观测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半球反之
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
等温线的判读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变化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的类型:主要包括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台风雨
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表示
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气候类型的划分: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划分
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
分析气温曲线图
分析降水量柱状图
结合冷热和干湿状况,归纳气候特征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温带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气候与人类的活动
气候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
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
气候的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数量: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达70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概念
表示公式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含义、计算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不平衡,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社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
社会养老负担过重
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不同的人种
人种划分
三个主要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聚落
概念: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
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分布、形态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传统聚落的原因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地域发展差异
差异:欧洲平均发展水平很高,欧洲平均发展水平很低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发达国家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亚洲
“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国际经济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
国际经济合作的条件
国家经济现状
重要的国际组织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地球(地表)上71%是水,29%是陆地
海陆分布特点: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
水半球、陆半球: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和四大洋
相关概念:大陆、岛屿、半岛、洋、海、海峡、大洲
七大洲
巧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大洲分界线
四大洋
巧记:“太大印北”
四大洋特征
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
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陆地两大山脉带
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
海底地形
大陆架: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洋盆:海洋底部的低平地带
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海岭:大洋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海陆的变迁
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的证据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大陆漂移说
提出者: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主要证据
非洲大陆西部和南美洲大陆东部海岸线几乎吻合
两大陆古老地层能够完全拼合
两大陆有共同的没有远涉大洋能力的生物
板块的运动
六大板块
运动状况: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古人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
相关数据信息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6 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仪
概念:地球的模型
学习制作地球仪
经纬线和经纬度
纬线和纬度:以0°纬线(赤道)为界,划分南北半球
经线和经度:以20°W(西经)与160°E(东经)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划分东西半球
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上任意一地的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特征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约24小时)
绕转中心:地轴(假想轴)
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地球的公转
特征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绕转中心:太阳
产生的现象
季节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
地图的阅读
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表示方式有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方向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一般由无指向和标注经纬网的地图采用)
图例
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是起说明作用的文字、数字和图案等
选择适用的地图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用地图
根据比例尺选择适用的地图
电子地图及应用
地形图的阅读
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
概念
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体部位的判读
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分层设色地形图
概念
作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着色规律:高原、山地着褐色或黄色;平原着绿色;海洋着蓝色;雪线以上着白色
地形剖面图
概念
作用: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绘制步骤